fzcbw 发表于 2018-11-29 12:16:18

中国单身人数近2亿 结婚率连降4年只因这事

曾经看美剧《生活大爆炸》,谢耳朵曾说:“我一直无法理解人穷尽一生追寻另一个人的事,或许是我自己太有意思,无需他人陪伴。”这句话更是代表了很多90后的思想。果姐发现周围抱有这样思想的新单身女性非常多,她们独自旅行逛书店,偶尔和朋友聚会,学习新的技能。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呆着远比追寻另一个人的喜好更充实,也有现实生活上给予青年的压力。有人知冷知热当然幸福,但患得患失也让人无所适从。新的爱情观念让更多人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让爱情随缘,自己成为自己的安全感。这几天微博上有个话题是:“你觉得多大结婚才算正常?”底下最热门的回答是:“等我60周岁,等你55周岁,我们不用上班、不用被生活压力叨扰,然后再在一起,坐着摇椅慢慢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早已把“三十岁大龄”、“四十岁晚婚”这样的贬义词抛诸脑后。结婚恨不得越晚越好,五六十岁也都不介意。虽然只是个段子,但新一代的年轻人们,越来越不想结婚。前几天去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好多人调侃她都已经28了,是时候找个人嫁了。可她对此却嗤之以鼻,不紧不慢地说道:“结婚这种东西,太恐怖了。”在她心里,结婚就是束缚,一方面会失去自己的独立空间,一方面也要面临着责任、家庭等多重压力。中国传统女性的角色基本上都是付出不求回报,可现在大多数姑娘自己活得都足够丰富,为什么一定要用一份工资一份精力来伺候一大家子?所以,与其给生活徒增烦恼,很多人觉得还是一个人的时候潇洒如意。她并不是一个人。现在的90后,对婚姻已经失望了,单身的不想结婚。结了婚的,只想尽快结束婚姻生活。截止2017年,中国单身人数已经接近2亿。2亿人什么概念?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全部人口的总和。今年人民日报发布了一组数据,数据显示,“结婚率最近4年连续下降,离婚率持续15年上涨”。虽然第一批90后已经成为社会主力军,告别单身的婚姻生活紧随而至。但就算是即将到“三十而立”的年纪,绝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不着急”。是的,我们以为会为了结婚着急的年轻人,反而成了最排斥婚姻的一群人。还记得钱钟书曾在自己的书里写道:“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可就目前“不婚主义”的发展趋势来看,分明是:婚姻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可城外的人,并不想进去。这届90后,怎么就越来越不想结婚了?01 婚姻,束缚了自由前段时间,日本网友上网时,发现了一个画风特别诡异的主妇网站。网站的名字叫:“Danna Shine”,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老公去死。首页第一句就是:“我每天都希望我老公马上死去。”这不是开玩笑,因为在这个网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从那些妻子发布的言论中,感受到她们对自己丈夫的那种憎恨和厌恶。以前我们经常听人开玩笑说,再美好的婚姻,一辈子也会有50次想要掐死对方的冲动。但是,在这个网站里,想要让对方死并不是玩笑,而是真真切切地希望对方从这个世界消失。不是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为什么她们会对自己的丈夫如此愤恨?别急,当我们看完一个日本女人婚后的生活,就明白了。在日本,根深蒂固信奉的思想是:“男主外,女主内”。所以,早上六点起床,她们要开始做早餐、送丈夫出门。然后给孩子喂奶,得空再收拾一下昨天换下来的衣物。中午十一点,她们要出门买菜,回家做饭,陪孩子做游戏,顺便收拾家务。偶尔再被安排一下临时性的工作,比如陪婆婆逛街、陪孩子上兴趣课。晚上六点,她们要继续做饭、收拾碗筷、陪丈夫聊天、陪孩子玩耍。给孩子洗漱完,为老公放好温度适宜的洗澡水,陪孩子入睡。当一个家庭主妇的一天,就这么结束,一个女人最好的时光,也就这么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消磨得一干二净。同样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是。一次又一次的事实都在告诉我们,就算不是全职太太,你也摆脱不了婚姻的束缚。结婚两年的朋友,终于在受不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之后,果断选择了离婚。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拿一份工资干三份活,在单位干活、回家还得伺候巨婴、完了还有个小的跟在后边咿咿呀呀、老的在旁边碎嘴叨叨你。人生大把好时光,为什么一定要给自己套个牢笼?”参加朋友聚会,因为玩嗨了回家有些晚,结果被老公一通说,还明文禁止以后不能超过十一点进门。双十一买东西,明明是花自己的钱,却还要被一家人批判成是“败家、不会过日子”。有一次,因为上班穿着高跟鞋实在太累,下了班一进门就开始光着脚,脱了Bra,结果迎面碰上了来家里送饭的婆婆,又是被明枪暗箭地指责一番。作家张方宇曾在《单独中的洞见》一书中写道:“婚姻容易使人变得平庸,因为婚姻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一个人的自由,当内在自由的火焰熄灭,创造力和高贵的激情也会随之消失。”因为家庭,所以换工作都要思前想后;想去旅行,可是回头却发现自己拖家带口;作息要考量时间范围、看电视要注重彼此偏好、做事情的轻重缓急也要斟酌;当婚姻占据了生活的日常,早已腾不开时间去做那些所谓能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所以,说什么婚姻是爱情的避风港,婚姻生子这件小事,就像《我的前半生》里说的那样:“婚姻,就是男人骗女人吃下的毒苹果。”当你一个人活成了一个队伍的时候,你才恍然惊觉,当初以为是甜蜜,婚后却尝尽苦果。想想这几年的时光,竟已如此辛苦,以后几十年的漫长光阴,很难不失望心死。02 遇见对的人,太难了但是,即使婚姻看起来增加了人生的重量,依旧会有人向往。毕竟人生总有那么一些黑夜孤独的时刻,也有一股子想下了班就能看到从家里窗户透出来的那一缕等待微光的想法。可每当这个时候,很多人又都会不约而同发现一个很残酷的事实:现如今,能遇见一个对的人,实在太难了。还记得前段时间,在《奇葩说》里,经济学家薛兆丰教授的一段话,在网上迅速发酵。他说:“那些我们所谓海誓山盟,许下终生承诺的人,实际上只不过是我们身边看上去觉得差不多时间到了,挑选到的人。”因为遇见对的人太难,所以很多人慢慢开始选择“差不多”。可现如今大多数的年轻人,不愿意接受那个“差不多”,也早已不愿意将就。毕竟,我们的生活中,实在有太多婚姻失败的例子。之前认识一个学姐,印象中一直都是一个特恨嫁的姑娘。终于在三十岁大关来临之前把自己嫁了出去,一门心意地倾尽自己所有的爱,放在家庭上。可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当我再见到她的时候,抱着才只有几个月的孩子的她,跟我说“离婚了”。对方背着她在怀孕期间出轨同事,她说她受不了自己的婚姻有一点瑕疵。之前在后台也有收到过粉丝留言说,自己的爱情其实挺幸福的,但偏偏和对方父母住在一起。那天看到婆婆给孩子嘴对嘴喂东西吃,受不了就发了两句牢骚,结果还被老公指责,说我不懂事。你看,一段婚姻里,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早有数据报道,中国男人出轨率达35%,家暴率达35.7%,无性婚姻高达28.7%。这还不算妈宝男、价值观不合、闪婚、长时间无法忍受行为习惯等多种主观因素。如果说,爱情是试金石,那么婚姻就是穿过现象看本质。而真正的本质是,这场博弈里,我们不一定做好了和眼前这个看起来勉勉强强的男人,厮守一生的准备。朋友已经单身四年了,关于结婚这件事,她说就没在她的人生规划范畴里,碰见合适的算幸运,没有也不觉得可惜。因为除了结婚生子这样的事情,她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有大把的事情要做。一个人生活在北京这样的城市,身边大多都是单身优质女青年。她们拥有自律的生活、拥有富裕的精神世界。上了班认真工作,下了班变着法儿地取悦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怎么舒服怎么来。虽然每次回到家,就面对七大姑八大姨各种催婚,好像不结婚就是人生最大的失败。但是看过那么多把人生幸福的赌注放在结婚证上却又最后失败的故事,她们坚定不移地以自己“实力提高经济实力”为目标。不再把结婚生孩子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手段。美国社会学家Andrew J. Cherlin,研究美国婚姻史的时候发现: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美国婚姻从制度化关系,便进入到了陪伴式的相处关系。意思就是说,人们之所以结婚,更多的是期待和自己的伴侣成为朋友。她们更加关注:自己在这段婚姻里有没有成长,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没有因为婚姻而得到提升。当两个人过得还没一个人好,那还结什么婚?03 我可能想结婚,但是我没钱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是什么阻挡了你谈婚论嫁的脚步?是男女比例的不均衡吗?是没有遇到喜欢的人吗?不,是我没有钱。相比于害怕失去自由、遇不上对的人这些小事来说,经济实力跟不上生活需求,可能更像挡在婚姻殿堂门前的一座大山。网友@李家大树,就曾经在微博上讲述过自己的故事:每次只要一回家,就会被催婚,还会被各种安排相亲对象。实在有一天受不了的时候,就罗列一份清单,看完清单以后,家里人后来对他结婚的事情只字不提。他笼统算了下:办婚礼、房子首付、每个月的房贷车贷;生了孩子以后的奶粉钱、幼儿园、兴趣班;夫妻两个人日常开销、逢年过节孝敬父母。每年下来,多多少少十几万。这些,就凭自己目前两万多的工资,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勉强富裕一些好说。当一大家子都要被养活,以他目前的水平,一切都是天方夜谭。结婚?成本太高。如今,有人统计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一套三居房子通常在500万左右,即便三成首付,也需要150万!在成都,结一次婚,车、房、婚宴等一系列算下来最少需要148万。拿深圳来说,据报告统计,深圳结婚娶妻成本高达210万元。但在这样一个一线城市里,其人均的收入也仅有8500元。所以,人间已经很不值得了,徒增生活的重压,只会让日子越来越难熬。当然,也会有人说,现在都已经提倡裸婚了,房子慢慢买,车子也可以不要。可是别忘了,有情饮水饱的理想状态,谈恋爱还好,但是涉及婚姻,毕竟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在前。谁又想让自己的另一半,结婚之前潇洒快活,结婚之后,被金钱捆绑。因为不想结婚以后,面对下个月谁来缴纳房贷而吵架;因为不想买一件衣服,因为超出了预支就闹矛盾一发不可收拾;因为不想KTV去不起,电影院都不敢去,不想买个新家具都要借钱,生个孩子都在出租屋里;更不想孩子上不了好的兴趣班和国际学校,从起跑线上就落后于别人。就像《北京爱情故事》里说的:“没有物质的爱情是不存在的,因为物质和爱情是密不可分的,是紧密相连的。”在这个光怪陆离灯红酒绿的时代,身无分文爱的天轰地裂的毕竟是少数,当热情消减,理智比感情可靠,面包会比爱情,来得更重要。可是现如今步入中年的90后,大多只能用面包,满足自己的温饱。“有情饮水饱”只是年轻时挂在嘴边的文艺句子,真到了婚姻里,柴米油盐哪一样都要钱。爱情没有办法保障生活一路顺风顺水,物质才能。当你轻飘飘地谈论婚姻的时候,永远都体会不到,每句风花雪月落到实处的艰难。而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婚姻,望而却步。所以,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结婚了?用李宗盛在《晚婚》里有句词很好的诠释就是:“往往爱一个人有千百种可能,滋味不见得好过长夜孤枕。”如果说二十五六之前还在面对婚姻的边界线百转千回、犹豫不决,那么二十五六之后再面对婚姻,层层叠嶂早已让人没有了跨过去的勇气和欲望。那个期待爱情的小丫头,在一段感情里撕心裂肺之后就为自己,伪装了厚厚的保护壳。那个婚姻当做爱情的升华和保障的姑娘,最后在惨烈的现实面前输得一塌糊涂。连那个想着婚后勤俭持家、努力成为贤妻良母的女人,最后在丧偶式育儿里日益接近崩溃的边缘,一点都没了本该这个年龄意气奋发的样子。就像《失乐园》写道:“无论什么样的爱,只要一结婚,陷入了日常生活,便马上会流于惰性,逐渐消磨下去。”无论是心存期待还是满怀期望,最后的落脚点,似乎都逃不过“失望”二字。所以,后来的我们,总能在身边看到越来越多的单身人群,总是能听到越来越多不想结婚这样的言论。毕竟连张国荣都说:“在这个滥情颓糜的游戏时代,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今天,一纸婚书又能代表着什么?又有多少对夫妻任凭亲情冲淡了爱情,摸着对方的手如同左手摸右手?”因为好像无论怎么选,我们都无法逃避婚姻里的种种不堪。当初的海誓山盟,你侬我侬,情人眼里出西施,在跨过婚姻的大河后,就变成了随时出轨,嫌你又胖又丑,和贫贱夫妻百事哀。《一夜惊喜》里有句台词:“婚姻是女人塑造男人的过程,再加上一个失望的结局。”如果把后半生的幸福都赌在婚姻或伴侣上,多半会失望。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不计付出却一无所得,被对方,被生活弄得伤痕累累的时候,才真正明白,真正的安全感都是自己给的。与其期待“靠一份爱情,无忧无虑一辈子”,不如自己成为自己的依靠。所以,我很少跟朋友说,这个男人婚后一定会是个好老公,一定会好好待你。我说的最多的是:“结了婚也要保持单身力,幸福和安全感,千万别都指望别人。”不是说,千万别依靠男人,而是,你知道,即使到了无所依傍的窘境,你也知道,自己有路可退,有头可回。越长大,就越明白,依赖别人,终究不能长远,因为人心易变。自己给的,才叫安全感。(文章来自大风号:HUGO)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单身人数近2亿 结婚率连降4年只因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