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1-2-2 14:58:20

117起迷奸案侵害187人含儿童和男性,仅9人逃脱

【编者按】药,虽有毒药良药之分,但其本身无过,而在于使用者的善恶。即便是良药,若为恶者用之,也会变成致命的“毒药”。在城市的一些隐秘角落,经常可见一些不法分子喷印兜售迷药的“广告”,而这背后所隐藏的罪恶早已形成了犯罪链。澎湃新闻对公开的117份迷奸案裁判文书进行分析发现,近三年来迷奸案件较以往多发,且多为熟人作案。受害人被迷晕后能够逃脱的寥寥无几,而犯罪分子所用“迷药”部分是用于治疗精神类疾病的药物,大多被我国列管,但售卖迷药的不法分子仍为了暴利铤而走险,为淫者作伥。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70620%2F919d45413fe24419ad7e568918ea04f8.png&refer=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4819008&t=da2810b5b5ef31f002ca8d16f8acb21f这是众多性侵犯罪案件中的一个隐秘角落。2020年7月,深圳“女顾客遭男伴下药”事件再度引起了人们对涉迷药性侵犯罪的关注。在此类案件中,一些本作为治疗精神类疾病的药物被不法分子贩卖,成了犯罪分子实施性侵害的“作案工具”。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近日公布的一起强奸案中,贵州省普安县5名男子在KTV包厢内将迷药掺入啤酒中,诱骗4名女性友人喝下,并趁她们神志不清时,多次实施性侵。尽管一名受害人中途清醒,奋力反抗并咬伤其中一名男子,但因药效作用最终未能逃脱。澎湃新闻以“迷药”为关键字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发现,在680起相关案件中,使用迷药实施性侵的案件共有117起,受害人多达187人,其中有12人为未成年人,年龄最小的仅11岁,有11名受害者为男性。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0.utuku.china.com%2F600x0%2Fnews%2F20160723%2F514ea04b-62f1-45b1-9593-8f0122b0684b.jpg&refer=http%3A%2F%2Fimg0.utuku.china.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4819048&t=c4bf9506feb36cf571dc596364f1a98f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117起刑案中,有近6成为熟人作案,作案地点多为KTV、酒吧、会所等娱乐场所。违法犯罪分子通常将含有三唑仑、氯硝西泮、氯硝安定或劳拉西泮等成分的迷药掺入饮料或酒水中诱使受害人饮用。187名受害人在喝下迷药后大多出现头晕、嗜睡等症状,继而意识不清,仅20人曾反抗侵害,但成功逃脱的只有9人。另有至少15人在案发后因持续昏迷,或呕吐不止被送医抢救治疗。一名从业近30年的法医学专家表示,上述迷药中所含的三唑仑等成分均具有极强的镇静安眠作用,而这些药物一旦被人体吸收几乎没有自救可能,“犯罪分子为顺利实施犯罪,通常会不计后果加大药量,一旦摄入过量可能危及生命,甚至留下后遗症”。近六成案件为熟人作案,受害人均无防备一场充满恶意的聚会中,酒水、音乐以及相互之间的寒暄都成为犯罪的掩护,当迷药混合着酒水被女孩们一饮而尽,聚会也随之失控。2020年初,贵州省黔西南州中级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了一起强奸案,案件中共4名女子遭到性侵,而案件的起因,则要从一场发生在KTV里的邀约说起。据该案判决书显示,2017年12月25日,男子陈某浩邀约管某、刘某、王某、陈某等4名女子到普安县某KTV娱乐,并告知周某、杨某等4名男子一同前往。9人先后来到KTV包厢,在喝酒过程中,其中两名男子将一瓶迷药带进包厢,几人相互配合下,将迷药倒入了4名女子的啤酒中,但几人喝下后一段时间并无反应,5名男子再次将一瓶迷药倒入啤酒中,在管某等女子声称要离开时,以喝散场酒为由,诱使4名女子再次将掺入迷药的酒水喝下。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static.ettoday.net%2Fimages%2F828%2Fd828357.jpg&refer=http%3A%2F%2Fstatic.ettoday.net&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4819072&t=fb92403c2c7f768da3b43c20f6a9f81b很快,管某、刘某、王某、陈某四人陆续出现神志不清的状况,随后,周某将刘某带至宾馆客房与其强行发生性关系,其余几人则将管某、王某及陈某分别带至两间客房强行发生性关系,其间一名女子曾苏醒并反抗,咬伤了陈某浩,但因药效发作最终没能逃脱。直至次日上午,管某单位同事发现四人未正常上班,通过电话联系后才将她们接回单位。2020年6月4日,黔西南中院以强奸罪分别判处陈某浩等5人有期徒刑四年两个月到八年不等的刑罚。就在该案审理期间,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也开庭审理了一起同类案件,刚满18周岁的张某,在一个星期内连续作案两起,致使包括两名未成年人在内的三人遭到性侵,其中一人系因喝下张某掺入迷药的酒水后被强奸。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两起案件中,被害人与被告人之间均是熟人,均系基于信任在毫不防备的情况下,经被告人诱导喝下含有迷药的酒水而失去意识,继而受到侵害。澎湃新闻梳理发现,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680起与迷药有关的刑案中,有117起为性侵案件,时间跨度从2006年到2019年。从2014年开始,此类案件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到2017年达到峰值,仅一年公布的案件数量就有53起之多。从2018年开始,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此类案件出现骤减。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mmbiz.qpic.cn%2Fmmbiz_png%2FlRZe3X4n8ibhYW0nyW1NRXBSsq2ddiamkGvfzHPpricqxibv5YxvvMmfOomK5PfTqTzBeHA33sLSG6I6niafqjcw1wA%2F0%3Fwx_fmt%3Dpng&refer=http%3A%2F%2Fmmbiz.qpic.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4819217&t=5de947029b3f7bdb64ee0fdcc26d1e22澎湃新闻注意到,上述117起迷奸案中,有68起案件均为熟人作案,占比接近六成。犯罪分子通常选择在酒吧、KTV、会所或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利用被害人信任在其饮品或食品中掺入迷药,待到药效发作后,将被害人带至宾馆实施犯罪。药效发作致无力反抗,逃脱者不足一成与一般性侵案件不同,此类迷奸案中受害人因迷药作用,在遭到侵害时大多毫无意识或不具备反抗能力,多数法院在判决中认为利用迷药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被害人发生性关系,侵害性自主权的行为“手段卑鄙,社会危害性大”。一名从业近三十年的法医学专家告诉澎湃新闻,三唑仑系快速导眠药物,起效快,半衰期短,具有很强的镇静作用,而氯硝西泮、劳拉西泮及氯硝安定虽然归类为抗癫痫药,但因镇静安眠作用很强,较之三唑仑起效较慢,但持续时间长,部分迷药中含有的甲基苯丙胺则主要起到致幻作用。“这些药物都对人体有副作用,尤其是含有甲基苯丙胺的迷药,一旦服食过量会危及生命。”上述专家称,受害人在遭到侵害时若能及时察觉被诱骗服食迷药,前期可采用催吐方式自救,而迷药一旦被人体吸收,几乎没有自救可能,“大多数违法犯罪分子根本不懂药理,为顺利实施犯罪通常会加大剂量,很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17起迷奸案侵害187人含儿童和男性,仅9人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