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父母,是这么不要脸
这两天,深圳四胞胎家庭红了。表面上看,这是个和睦的“六口之家”:父亲艰辛地撑起整个家,母亲贤惠地照顾四胞胎,儿子们展示才艺乖巧可爱。即便是之前多次听说过这个家庭的网友,也几乎都这么认为。直到去年北京卫视的某个装修节目,将一部分真相呈现到大家面前。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36c8b7cf27648f196bfe643e3ba55f520170425224724.jpeg深圳四胞胎节目的前半部分,四个儿子学拉丁吹葫芦丝练书法打篮球上选秀节目,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筹划着改造自己的家。装修到一半,“不速之客”(节目组原话)——四胞胎20多岁的姐姐回家了。在发现自己房间被改造没了后,姐姐提出了质疑。设计师助理第一反应是“你还要房间?小林收工,走!”。最后勉勉强强给姐姐在厨房里加了个门板当床,父母连连夸赞设计巧妙。忙着给四胞胎培训各种才艺、参加综艺节目,却叫女儿12岁起独立负担自己所有学杂费,餐厅小,一家人吃饭时,只有姐姐站着吃。在生四胞胎之前,这对夫妻甚至还打掉了一对双胞胎女儿。节目中,姐姐频频提到,我只要一张床就够了。哪怕是个储物间,能让我在这个家还有一张床的位置。http://cms-bucket.nosdn.127.net/ef4244217d09497da8ac21bb98280af320170425224726.jpeg改造前,女儿房间是杂物间http://cms-bucket.nosdn.127.net/8cef7ddeff974eaf911d28df5b4e12ff20170425224727.jpeg改造前房间布局http://cms-bucket.nosdn.127.net/a2c0bc096b784f59af72f411948b5f4220170425224728.jpeg改造后的房间格局,女儿住厨房隔间但她嫁人后,父亲很快把这张床的位置变成了“电脑房兼书房”。属于姐姐的那个家,那张床,究竟在哪儿呢?△罗素说,人人理应生来平等,王小波又说,很可惜,事实不是这样。只是,与男人相比,有时女人更易变成牺牲品。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人人都言养儿防老,因为只有男人才被允许有赚钱的能力。现在的许多女孩,尽管优秀,却始终过不了父母那一关。在他们看来,世界还是那个男尊女卑的世界,女不如男是自然的“真理”。然而,这 “真理”会吃人。江苏南通的老太太张爱芬,心心念念要抱孙子,好传宗接代,光耀门楣。所以,当儿媳连生二胎都是女孩后,老太太大怒,亲手杀死出生四天的小孙女。但老太太的儿子、儿媳以及邻里,都对她的做法表示谅解。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罗尔事件,人父罗尔情愿看着女儿生病痛苦,也不愿意将房子卖掉为她治病,因为深圳的房子要留给儿子,绝对不能卖。双盲父母何申夫妇,先后生下两个女儿,把大女儿送走,继续努力生儿子。然后求助公众捐款,帮助他们养儿子。http://cms-bucket.nosdn.127.net/31230126d9ab4398a5045e887a032a9220170425224729.jpeg深圳四胞胎的姐姐△男尊女卑的虔诚信徒们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可能双手已经沾染了鲜血。但在看得见的地方,我们发现这“真理”不仅是杀人的刀,有时也熬制“慢性毒药”。被荼毒的少女们虽幸运地存活于世,却未能成功反抗不平等待遇。渐渐地,她们被这操蛋的规则洗了脑,反过来去维护这套规则,竭力证明自己的循规蹈矩。久而久之,扶弟魔们早已失了自我,不过在为兄弟父母而活。这样的典型要属《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她为了哥哥,30多岁还没嫁人,手里没攒下一分钱,哥哥娶媳妇生孩子的费用都要她来承担,拿了她的钱,还要嫌她小气。樊母呢?让她搬到公司去住,把省下来的房租给哥哥。樊胜美问她妈,我一个人来上海打拼的时候,你怎么从来不担心我有没有钱花?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电视剧中的桥段,存在夸大之嫌。但事实却是,现实往往比电视剧更残忍。演员徐婷的父母生了七个孩子,前六个都是女儿。从小就有艺术天赋的她,2009年考上了四川传媒学院,开始自己赚学费。大学没读完,就带着300块开始北漂。住的是地下室,五年来拼了命的拍戏挣钱给弟弟交学费、交房租、替父母还债、买房……无数次熬夜拍戏、累到腰间盘突出仍然大冬天泡在冰水里拍戏、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五年拍了几十部戏挣的钱全给家里了,自己从来不舍得花……得了癌症后,她在微博写下:居然有一丝的轻松,我感觉我要解脱了。更让人痛心的是,徐婷生前曾晒过微信截图,显示她得病是因为住进了刚为家人买好、装修完的房子。http://cms-bucket.nosdn.127.net/b0d142d62d25472f81714d9d0cf3460920170425224731.jpeg有人说,在徐婷身上看到了感天动地的反哺义,催人泪下的姐弟情。为家人付出的女孩子当然不应该被指责,但“懂事有担当的姑娘”这个标签,有时可能并不是一种褒奖。这个姑娘,也许只是个直面现实的妥协者,被迫长大的悲剧承载体。男女平等的口号一直在喊,现实版樊胜美的故事却也一直在上演。愿这样的故事少一点,再少一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