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 r g% Q3 O( \
: m3 r" ]" i+ n
这里说的,是第一代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呢,很多已经彻底脱离了乡村,压根就不是在乡村长大的。还有很多,已经基本不会干农活了。他们不少人的身份虽然还属于乡村,但他们的思想、意识,身上的技能、本领,已经和农业没有多大关系了。 4 v F: a4 Y: I* Z" h D+ `- T: D* t% M
现在中国农业的最根本真相是,以小农户为基本主体的老人农业和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及正被国家推着跑的,快速成长的新型农业队伍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与主粮、副业、泛农业比例失衡的矛盾。还有,就是两者虽然干的都是农业,但具体干法和想法,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话题。 3 q' C3 z. x1 T. k! d " g) ?: l4 W a. m/ [老人农业是出于农民的本分在干农业,不干,看着地荒着,他的心会疼。新型职业农民,更多干的和想干的,是“泛农业”的事。. C8 X& T, v' P( L
( ]* R; M" J. G, I9 N那些沿着国家既定路线,干规模农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的,若不动脑筋用心钻营国家的惠农补贴,大多成了这个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很多钻国家惠农补贴的,也没有得到好下场,由于太泛,由于摆在他们面前的,到处都是路,结果绝大部分的路,走到最后,都走进了更深的深渊。本以为摸着石头好过河,很多人走进深渊后,才幡然醒悟,自己摸到的石头,并不是能帮他过河的指路石,而是一颗深水炸弹。到了深水区,才发现压根就无石头可摸。这大概是很多新型职业农民的现状与困惑。. n7 i( h3 p: N2 `; Z' J
5 Q) v1 X F7 b' ~6 L' J
& [* J; d/ O' G6 i. C9 J* j% E. n4 P四、现在的土地制度,是否制约了乡村振兴?) @+ U- e2 @& ~
9 C$ V7 z9 y+ X: h" _% ]
对于社会资本、带着钱下乡的返乡创客,尤其是抱着干乡村地产思维下乡的大机构、大企业、大资本,关注最多的,莫过乡村那三块地的问题。 * W/ g: d, A, R. f! o/ a# v! Q3 U; i4 A0 W- z
哪三块地? ' i; c7 |; R* ?* t ; }$ y3 ^' g3 [. S农地、宅基地、村集体建设用地,同时还包括林地和四荒地。 6 I7 n# n2 s4 P" i$ b! ^8 E4 r7 T9 q9 J, r+ O7 V% s
尤其是赶上一个,“一刀切”式的粗暴强拆大棚房的非常时期,大家私底下群情激愤,鸣不平的有,大呼救命、冤枉的人更多。" x$ p) v' Z4 j& c& A! o& n9 j: n
2 j/ @* b9 q& ~ ^5 n t个人觉得,这个事国家在大方向上是对的,农业大棚是用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不是让你在农地大棚里,搞一室一厅、两室一厅,当房地产卖的。 ; E4 ~7 O" C3 t. _/ L% D! g# ^; w. J! ?
对那些挂羊头卖狗肉,从事这些非法交易的,拆了不亏。6 q, o5 y @9 u
: T7 s" w4 T) E U/ r问题是,这次拆违建,下得药有点猛,无辜受到株连的有很多,因此所激发社会矛盾的毒副作用非常大。( C- F" A0 s* g+ h ]7 |) |2 B
$ d! B; H5 L4 V8 Y之前一些政府允许的,鼓励的,合法的,相关休闲农业设施,配套建设,及相关农业用地硬化,好像一下都有问题了。1 O2 ~7 n* `# K* V. d) |0 V
3 ^/ J6 T3 }/ H5 R对于那些本没问题的休闲农业项目,一个部门之前说可以,现在另一个部门说那样不可以。到底孰对孰错,这里面欠了一个让受牵连者、忧心忡忡者,合理且能让其信服的说法。 : Y- Y( O" }! J) w. z: i1 A 0 |0 ~6 a2 @& O7 z0 i+ O对那些已犯错,和有可能犯错的投资者来说,这次警告的程度,有点严重,很多人难以承受。& \, m$ Q' S, @0 i0 c
$ Q J( C( l( Z' W7 t; I. } w+ ?3 T由于现在风声正紧,已几乎无人再敢轻易打农地的主意了。$ c. W. j- |6 p( N, o
, v: g' q f. q5 d# w
1 v+ c- f+ a ^7 v ~. U3 C1 s9 K# I; z/ x+ y, k
应该说,绝大部分已经建设的差不多的村子,是没有做运营的,或是没有能力做运营的。 $ X% |) j$ R1 b) p1 i9 y, m4 U5 m7 ~
事实上,占95%以上的村子,是沉默的绝大多数。1 S; |! U* X% v3 Z: \" i) O( u" b' B; l$ K
; [' K- }7 t. L2 h6 W& [7 @% G) e他们的声音,或许并没有被舆论大数据监测到,但这个基本情况,国家上层应该是非常清楚的。 1 b1 Y/ { r$ j% p$ M) w# i4 Q9 @/ C- Q4 H& S* A$ @
国家关于土地政策的大政方针,更多是服务于占绝大多数的乡村和村民的,而不是连5%都不到的少数利益群体。 $ M: j7 a' a4 j0 v) S' t0 B- w" a; y5 k% q
而且,对于这部分少数利益群体的客观诉求,国家已经稳扎稳打地,在几十个、上百个县展开了试点工作。; l8 K6 y N% Z$ [8 n
. d( y( z/ X( d
只是目前步伐没那么快罢了。 ) h8 P- X4 Y: k. I: d) [* R/ D7 E3 m5 F9 D
一个考虑的是经济,一个考虑的是政治;一个考虑的是效益回报,一个考虑的是社会稳定。" [ k V4 w% @
8 S( E c7 Z2 F2 T3 e因此,关于乡村土地制度的破局进度,是快些好还是慢些好,有一些争论,有一些不同杂音,是可以理解的。( V. I( \5 P* f* ~3 u; v0 X
- M$ W. ` ]- W7 Z) U- n8 l
但是,本人认为,目前国家关于乡村土地的一系列重大制度设计,本身并没有严重制约乡村的振兴征程。" o W0 e9 ^, a) I( o
, q4 [( ~& {" n: w: [: `$ f0 a2 `! o3 R% t, S 五、扶持乡村建设的钱,去哪儿了? $ Z; n. d2 i! a4 Y& p) @. V+ D$ z( R. l4 ?2 I
村还是那个村,稍加给它勾勒个蓝图,附加个概念,由村升级为非建制特色产业小镇,一切就会大不一样。$ f' @' G, s. E' D; d
, i& ^- I; X p" b' {$ _0 ~有个朋友,其老家就有这么一个村子,在“美丽中国”还没有提出来时,就已经做起了美丽乡村、特色产业小镇的事。& J) `! @& v9 V$ P; F0 e
# q2 O# H U: \. W
几年时间,一个不到一千人的村子,投入营建资金一个多亿。8 |% M, O" s0 \# D1 u
+ {# I: L1 H M8 {+ g! `村子在修修补补、涂涂刷刷后,艺术的视觉冲击力陡增,同时还架设了路灯,铺了污水管网,建了垃圾中转站,整个村子完全变了个样。$ W) ^% w. u! [5 X3 G
& ~* R+ s1 S" y2 I% Z* e据报道公布的数据,该村每年能吸引游客20多万人。朋友私下跟我说,三五万人应该还是有的。 . ?6 s/ p* A6 b% }, v; L8 c * ~1 G; z) T, H4 }那个村,我前后去过四五次,总体感觉是,说美丽、生态、宜居还可以,若说村内产业、乡村旅游,大概还谈不上。 6 @ g& x3 P, V; k 5 m* S% m: t7 U4 F* i2 G5 a' ?% y若谈村企合作关系如何,应该矛盾很深,前几年还出现了村民集体告状的事情。 & r7 M1 v1 u: }+ ~( d- \' L' f, m1 r9 \% b. K s* H: t
原因,大约是企业用村里的耕地,盖了学校,建了房子。9 |' K9 `7 `" O; Q, n
7 t7 A \, `/ O' O$ a
钱是给了村里村民一些,后来可能是村民回过了味,觉得要少了,政府给了你们那么多钱,你们才给我们这么一点点,实在太不公平了。$ ~: F, V, g, s( T" ~1 k
0 x5 _! i& O$ n8 \9 n
激烈的表层冲突背后,还有更深层的矛盾。 $ V. h8 ?% L" |. @' \ * O% Z7 r5 f" `" a" W4 x" 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