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标题: 熔铜新生 洞见朱炳仁当代艺术 ——“天人造化”朱炳仁 [打印本页]

作者: 雨荷    时间: 2019-10-30 20:09
标题: 熔铜新生 洞见朱炳仁当代艺术 ——“天人造化”朱炳仁
熔铜新生  洞见朱炳仁当代艺术 ——“天人造化”朱炳仁
    10月
23-27日,铜雕领域全方位艺术大家朱炳仁的个展——“天人造化”朱炳仁熔铜艺术展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顺利举行。展览面积达400余方,是2019“一带一路”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上最大的主题展。

: r9 g+ ?, T5 j  t7 d- E. }9 R! I

$ @3 t! v5 c& h3 L

. E0 g; [4 y7 w* g! a4 T, c
天人造化”朱炳仁熔铜艺术展

# {/ x1 \2 L/ r/ M
    今年年初,朱炳仁在德国柏林举办了以“熔山铸海”为主题的铜艺个展,策展人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梵高母校)巴特院长评价,“朱炳仁是根植东方融汇西方,从传统走向当代的艺术家。”

9 I0 j0 N" E& B3 s, F; k) @
    熔铜艺术起源于2006年的常州天宁宝塔的一场意外大火,被高温熔化的铜瓦肆意流淌,肌理独特,朱炳仁于此创始了铜雕新的表现形式
——熔铜,改写中国千年以来单一的铸铜文化。这种无模可控熔铸工艺将铜彻底从模具里解放出来,给了铜自由。此次“天人造化”是继朱炳仁欧洲个展后首次国内大规模艺术个展,也是熔铜创始发现十三年来的一次梳理与精选。

  F2 Q* w" \8 y3 `; r* P! y

2 A5 b) ]/ K% E7 _# a
熔铜艺术作品《稻可道 非常稻》

# R2 d1 Q4 Q- J, y! b
     
从柏林到上海,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跨界到当代艺术先锋,朱炳仁一直中华文化中求索,演绎“师造化”命题,如柏林个展中首次亮相《青花系列》、中法手工之美展览中的《千浪卷雪》等作品,在本次展览中全部展出,受到了包括人民网、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等在内的多家媒体的关注,并引来业内外各方人士的一致好评。朱炳仁的作品,师古不泥古,实验性的折射出艺术家游走在天、人、古、今、山、水之间的艺术思维。
% v4 s+ @8 D- G7 O- A
熔铜艺术作品《青花系列》

& g6 u. [+ n$ o8 I3 l: L
   
《青花系列》首次在国内艺术展上亮相,是本次展览最大的亮点。作品用蓝白色调的庚彩铜瓶重塑元代青花瓷,熔铜技艺配合朱炳仁另一独创艺术——庚彩(铜表面处理艺术),铜的雅致与庚彩的瑰丽相得益彰,外界又将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称之为“朱炳仁彩”。在《青花系列》中,可以看到朱炳仁用印象派手法致敬经典,实验性的赋予青花瓷新解读。

" Y# F- Q6 H8 Y, }
附:火中取精妙,从柏林到上海8 S5 R; _8 Q  `, t/ M( W
    十三年前的常州天宁宝塔一场意外大火,塔身筋骨结构无损,但首层部分铜瓦、铜斗拱被大火融化,朱炳仁发现,这些被高温熔化的铜和火熔前的铜完全不同,不受拘束,肌理独具一格,这是朱炳仁创造发明熔铜技法和艺术的天启,也是他一直所探寻的铜对生命力的承载。

( a/ p& ?( T* P0 p. O! }
    今年年初,朱炳仁带着16件熔铜作品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亮相,作为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的重要跨年展览,展览特邀了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梵高母校)巴特院长策展,他曾专门为此展撰写评论,呼吁西方艺术界要“亟待重视朱炳仁的出现,与其它东方艺术家不一样,朱炳仁是根植东方融汇西方,从传统走向当代的艺术家。”(后附评论节选)
" V9 {  T% X3 l% d

9 e' s5 ]# p4 x% |! m, u$ @
    一年后,朱炳仁将柏林个展中的作品与近年新作,重新构思,结合中西方文化不同所具有的差异性,将文化的共性与差异“熔”进作品,完美地打造出这场熔铜的盛宴。
天人造化,器物有魂

/ q7 R: s  z6 n5 G; ]
    熔铜艺术创作中无模可控,讲究天人合一。朱炳仁从“师古人”与“师造化”的传统,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遵从“吾心即宇宙”,观察世界万物并建立起直观的印象后,意在象外,象有尽而意无穷。

3 L/ G/ E( f8 K0 r& Y
    朱炳仁这一次展出的熔铜系列作品,植根中国文化,却不拘泥于具象描写,在制造具象符号的同时,讲究写实与写意结合,重建结构与表现语言,是艺术及自我带来新的思考与契机。
0 V1 g, i3 s% f9 F* s& q$ _% b9 P

$ j" F8 ]1 t/ W# c+ I
熔铜艺术作品《木幻生金》和《家有金松》系列

# I% i% G4 D, P0 @' P9 r" Y9 D
   
《青花系列》是朱炳仁继柏林个展后首次登上国内大展,以蓝白色调为主的元代青花瓷,曾经以古中国的代表产品在全球流通,一个产品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与传统的铜艺术品不同,《青花系列》庚彩铜瓶由朱炳仁独创的熔铜技艺与庚彩相结合精制而成。

% q6 Y$ _, X+ |! K3 v

+ u0 ?) }& \4 d

9 E1 v7 o4 v+ J; E! N" n! S2 e
熔铜艺术作品《青花系列》

0 \* x. N1 {( y7 H
   
庚彩技艺借鉴了传统的五彩、珐琅彩、粉彩的手法,手工高温着色,不仅保留了铜金属的雅致,色彩却比传统的铜质艺术品更为瑰丽,外界将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称之为“朱炳仁彩”。这一次,朱炳仁把矿物釉料烧制出极致蓝白色,用印象派手法致敬、解读了那个时代的经典。
; F  @3 B" g! n& W
    朱炳仁的创作是基于自我的表达,集中在他自己铜文化的延续,与当代表现艺术语境中的探索与重新定义,在未知的可能性中寻找与印证,再一次,实验性地展示他个人与他所触摸到的中国铜艺术。

0 e2 n  ?3 t8 H/ t& f1 V9 ^& X

' C+ j0 Q. `, ~! l& F- D

% j% T9 u: J$ o5 T
朱炳仁( Z0 I, H9 A7 }6 W' }$ c8 n
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传承人" S% y( U( m6 `# {& E% O8 _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V' V) L4 e0 h+ s
熔铜艺术、朱炳仁彩艺术创始人
6 p* m" i! e" ^4 t6 h- C
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梵高母校)巴特院长 评论节选/ I# v* P9 K" P7 _4 p
     
在朱炳仁的作品中,文化传承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处于主导地位,这些也清清楚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另一方面,这种传承并非传统本身,而是经过改变的传统,它使用的是祖先的语言,讲述的却是当代的故事。
* C% t4 \0 u: o5 m
     对我们这个时代而言,这些作品集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阐释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作者以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展现了他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如果用西方人的视角来看朱炳仁,我们就会发现:他满足了我们了解其他文化发展的渴望。

6 u8 z0 ~" h# A5 c( ~$ [( L# |
     朱炳仁的世界令人神往,其中充满了对艺术技巧和艺术表现方式的探索。他以中国古代文化为起点展开研究,将其变形为一种新的当代表达方式,从而展现了中国风的复兴。朱炳仁的价值有待西方社会的收藏家去发现。
  ?: z4 Q: y2 G, z2 ~

9 f% ~& ^( }. l  L) H; t0 q! N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www.chuanbowang.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