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U# i) t3 U4 v% q5 P
在从事地方志工作期间,汪毅担任过《巴蜀史志》副主编(责任人),主持编有96期杂志。该刊不限于对方志理论的学习总结,还刊发蜀中文化钩沉之作,已成为巴蜀文化传播的权威平台之一,影响广泛,笔者的《“蜀学”圆桌谈》和《李约瑟自流井考察记》曾在该刊发表,得到一定的关注和好评。
/ {8 O4 w4 j. K5 u7 ~; M8 p/ {" w" f7 R6 g) g, L6 Z
文艺作品:一位巴蜀才子的全能
- K- e3 H: r, L4 U$ Z8 }# K 汪毅系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为一级文学创作(正高)职称。其发表的文学作品,题材丰富,种类多样。其人颇有儒雅气息,其文颇有古风文笔。其学术哲思和文史意韵的完美统一,正是他作为一介文人写作追求的至高境界。& c5 I8 B+ a q/ d& h. B
1.多元之作,各种文艺形式的创作体现7 e k# R2 w6 W5 \+ A
在《汪毅文事辑录》里,他最早撰写发表的文艺作品是1976年刊登在《安岳文艺》的《怀念周总理》。尔后在内江、成都工作时,他的创作激情依然不减,出版有诗集《乐山乐水》、散文集《台湾文化之旅》《感悟菩提》《蓝天下的抒情》《悠悠我心》等,文学作品分别获得全国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项奖项。值得关注的是,他对文艺样式“十八般武艺”的涉猎,囊括了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歌舞剧、文献纪录片、舞蹈脚本、故事、曲艺(包括相声、群口词、对口词、清音、金钱板、快板)等,这在文艺界中是不多见的。 ' J' K2 {) n) X J( L h) e; Q6 S在文事活动中,汪毅交往的作家、学者、画家书家广泛,其间的切磋交流,促进了思想碰撞,提高了创作能力,从而产生出“由文转学”或“由艺转文”的共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