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节目中," 小撒 " 一针见血地将志愿者拯救海洋珊瑚的行动比喻成 " 水下塞罕坝 ",还半开玩笑地要求王冰冰和尼格买提跟他一起完成万字论文。
恐怕他的 " 能说会道 " 不单是后天的 " 修炼 ",还有来自其父母的强大基因和良好教养。
北大还行 " 撒贝宁,女承父业看朱迅
撒贝宁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语言天赋,四岁就曾登台表演且毫不怯场,他曾谈过自己对舞台的熟悉感来自于父母。
这从 " 小撒 " 唱歌时较为专业的发声位置上能得到几分印证。
幼年的他便看着父亲在舞台上吹、拉、弹、唱,舞台对他来说是个趣味十足又充满魅力的地方。
不是第一志愿,或许是他不满足的 " 心病 "。
从《今日说法》起,他还是 " 杀 " 入了央视的主持天团。
在央视,撒贝宁算最 " 皮 " 的一位主持人,却也为央视的综艺节目打通了幽默的 " 任督二脉 "。
今年的国际新闻工作者日时,朱迅罕见地晒出了自己与父亲的合照,谈及父亲对她的影响,仍满含感激。
朱家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
正是那段艰辛的生活,磨砺出了朱迅坚强的意志品质,让她不会轻易被挫折击败。
2000 年她回国后,朱父叮嘱:" 紧跟政策,其他远离。"
时至今日,朱迅身为传媒人的责任感更强烈,更深刻地理解只有扎根本土文化的深处方能让自己 " 枝繁叶茂 " 的道理。
这与父亲当年的教诲相得益彰。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董卿、王小丫、尼格买提
与朱迅深受父亲严苛教育相似," 央视一姐 " 董卿也有一个 " 狠 " 爸爸。
董卿的父亲曾是报社的老总,家境要比普通人好一些,可他却从未让女儿享福,相反是利用 " 职务便利 " 让闺女去旅馆打工。
在家,董卿也是 " 劳工 ",小小年纪就要洗三顿饭的碗筷," 娇生惯养 " 四个字从未跟她沾过边。
董卿曾自曝 " 恨 " 父亲,因为每天都要背大量的古诗词、阅读,就连每天吃饭都像受 " 审 " 一般,听着父亲的 " 数落 "。
王小丫的父亲就是 " 哄 " 着女儿,走上了这条路。
她回忆称,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晚上书房里的灯光,王父总是会在书房写字、看书直到深夜。
小丫进入大学后,父亲鼓励她发表作品,父女间还拉开架势比赛,看谁发表的文章多。小丫每发表一次文章,王父就奖励她一套书,父女俩闲下来就交流读书心得。
他曾任《读者》杂志社主编、编审,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维语版的《红楼梦》就是小尼父亲参与翻译的。
在父母都从事传媒工作的环境下,幼年的 " 小尼 ",性格却是内向的。
为了让儿子能 " 继承 " 父母的志愿,他们 " 逼迫 " 内向的尼格买提跟人说话,以此来锻炼胆量。
小尼 " 第一次用话筒说话,就是母亲抱着他完成的。
王雪纯鲁豫进电视台像 " 回家 "
但王雪纯和鲁豫,进电视台恐怕就更像 " 回家 " 了。
林如对王雪纯的培养并非刻意,而是润物无声的。
她四岁半就曾在央广录制了一首儿歌,这是她最早的 " 播音 " 经历,也为她的梦想埋下了一颗种子。
跟王雪纯的家庭很像,鲁豫的父母也都是主持人。
鲁豫父亲曾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斯瓦西里语主持人,母亲与他是同事,为孟加拉语主持人。
在父母的严格培养下,她也女承父母之业,考入北广外语系,毕业后进入央视《艺苑风景线》做主持人。
如今,鲁豫还在做着自己喜欢的节目,知名度远远超过父母。
结语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用在这几位主持人身上最合适不过。继承了父母的强大基因,又历经了 " 虎妈虎爸 " 们的严苛教育,外加优良的家风和自身的努力,这种种因素相加,他们又怎能不优秀?
没点真功夫,怎能在人才济济的央视站稳脚跟,又怎么能入得了观众的 " 法眼 "?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www.chuanbowang.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