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送红包,我参与其中,或看或做,收收送送,渐渐地忘记了自己暗暗定下的同流不合污的行为准则,而践行着适者生存,不适着亡的行为方式。”
袁菱的这段话揭示了她从廉洁到贪污受贿的心理变化过程,她也逐渐将自己的人生送上了绝路。
面对公平公正的法律,袁菱发自肺腑地说出了这样一段话,然而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身为四川省蓬安县委书记,袁菱是当地实实在在的一把手,县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由她一个人说了算,她也将县委变成了她的一言堂。
“同流不合污
”到后来的不放过任何利益,经相关部门统计,袁菱的涉案金额高达4000万元人民币,贪污金额之大让很多人咂舌。
行贿受贿的事情败露之后,袁菱一直都很后悔,时常想起自己和孩子老公一起在学校生活的日子,虽然那个时候经济条件一般,但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在一起,每天一次吃饭,接送孩子上学,日子虽然平淡,但却让人心中充满了满足和踏实感。
1967年,一个名叫袁菱的女孩在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出生了,自小她就是一个学习很刻苦上进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性格比较沉静,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对她的评价都很高。
作为众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袁菱为自己的父母也赢得了很多赞誉。
经历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生涯后,袁菱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南师范大学。八十年代的大学含金量很高,尤其是西南师范大学还是很有名气的学府,师资力量都很雄厚。
袁菱不仅拥有高学历,还同时拥有傲人的美貌。她有一双水灵的大眼睛,就像会说话一样,让人看了就忘不了。
成为了一名光荣而伟大的人民教师。
学校的生活,虽然略显单调,但是却很单纯,没有社会上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袁菱的全部精力都放到了教学和钻研上面。
此时的袁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让很多人羡慕不已。孩子的出生,让两人从二人世界升级到了三口之家,逗弄孩子的乐趣让袁菱体会到了人生的其他面,一家三口会在节假日的时候一起外出,日子过的和和美美。
俗话说付出就有回报,学校领导将袁菱多年来的贡献看在眼里,对她的教育理念也很认同,只要有机会就会提拔优秀的袁菱。
2000年,凭借优秀的业务能力,袁菱被提拔成为了西南石油学院的团委书记,继续在学校里面发光发热。
如果能一直保持当时的生活,袁菱的人生肯定会继续沉浸在单纯祥和的学校氛围中,但是她的人生因为2001年的工作变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将袁菱带离了大学校园,来到了变幻莫测又充满诱惑的官场中。
初入官场的袁菱还保持着在学校时纯净的心灵,面对党和国家对她的信任,她唯一能给的回报就是努力工作。
2003年7月份到2003年12月,受党组织任命,
袁菱还短暂地担任过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党委副书记。
也许在省里蓬安县委书记并不算什么,但是在蓬安县,县委书记却是最大的官了,老百姓见到她都很尊敬。
但随着而来的,还有一些走后门的,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找到袁菱,希望袁菱能够满足他们的诉求,当然,作为回报,他们也会用一定的财富回报袁菱。
最开始面对这样的事情,单纯的袁菱像个孩子一样,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只是本能地拒绝着。
在官场上,袁菱这样的人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袁菱曾经有一个很要好的同事,虽然是她的下属,但两人关系相处得很好,也经常在一起聊天。
虽然不多,但是是一份心意,让袁菱自己买点东西。
同事的举动让袁菱一下子愣住了,她很快就将信封亲手放回了同事的包里,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虽然同事当时没说什么,但是当时的气氛就是莫名的尴尬,袁菱虽然觉得自己这样做没有错,然而同事却在之后开始疏远她,
两人的关系更是不复当初。
按袁菱的话说:
“当时的我不仅是不敢收钱,而且从内心也是不愿意要的。”甚
至因为害怕禁不住金钱的诱惑,袁菱还暗暗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
退钱不过夜
。其绝收贿赂的决心可见一斑。是为了合群,还是为了金钱?
然而当收受红包成为身边人的常态化,袁菱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她的心中就好像有一黑一白两个小人一样,一个告诉她无论如何也不能贪污受贿,不能亵渎自己的灵魂;另一个则是告诉她要合群,既然大家都收红包,那她收了也没关系,而且不收红包,
大家都将她当做另类看待,不愿意与她亲近。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袁菱最终摒弃了自己多年的人生信条,踏上了“
适者生存、不适着亡”
的职场道路。思想转变之后,袁菱的人生开始了全新的行为方式。
渐渐地,过年过节小小的红包已经无法满足袁菱的欲望,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随着胃口的增大,袁菱的胆子也变得越来越大了。
被金钱操控着,手中的职权成为了她敛财最大的工具。
作为法学系的硕士,袁菱很知道如何钻法律的漏洞,将贪污受贿掩饰在合法的外衣下,不留下对自己不利的证据。重庆一个建工公司在北川有一个分公司,2010年的时候这个公司承建蓬安县景观墙工程。公司负责人孙某找到了袁菱,想要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
给钱就坚决不要,这是受贿,如果孙某要感谢,就和他合作做个工程,可以规避风险
。
龚某很快就将这样的想法告诉了孙某,长期混迹在社会上的孙某立马心领神会,并且马上按照袁菱的意思实施起来。
最后的结果,袁菱的堂弟成为了孙某工程中的股东,个人占股高达50%。作为实际占股人,袁菱没有出一分钱就在这项工程中拿到了187万元人民币的利润分红。
在袁菱担任蓬安县委书记期间,这样以入股的方式谋取高额利润的事情数不胜数,多数人都会为了项目的正常进行,选择向袁菱妥协。
有些事情,就算别人有其他的意见,袁菱也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思实施,
手下的人对她颇有怨言。用
利令智昏
来形容袁菱后期的贪腐之路最恰当不过。随着职务的不断晋升,只要有袁菱在的地方,总是会出现一片赞扬恭维她的声音,哪怕袁菱的丈夫龚某一起出席也是这样。
时间久了,袁菱觉得这样会让丈夫没有面子,便总是会想办法帮丈夫找回面子。她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丈夫有钱,这样就没人会小看自己的丈夫了。
手中握着权势,想要转化成金钱对袁菱来说简直太驾轻就熟了。她刻意将丈夫带到一群老总的宴席上,让他们带自己的老公一起做生意。
五、色令智昏,袁菱荒唐的感情生活
虽然与丈夫龚某的感情很好,但是有了钱和权的袁菱还是控制不了自己身体上的欲望,单位的男同事成为她猎艳的首选对象。
迫于袁菱的权力和地位,很多男同事都不得不跟袁菱保持情人关系,成为袁菱后宫团的成员之一。
除了单位同事,来求袁菱办事的人也同样被区别对待。袁菱首先会上下打量求她办事的男人,如果相貌出众,她看了喜欢的,只要愿意与袁菱行鱼水之欢,不要钱袁菱都能帮他把事情办成。
然而,他们又离不开袁菱手中的权势,矛盾的心情可见一斑。
善恶到头终有报,袁菱的所作所为让很多人都看不惯,甚至采用实名举报的方式举报了她。听到风声的袁菱恐慌不已,慌忙寻求应对之策。
她与“合作”过的老板们都进行了沟通,告诉他们如果调查的人员找到他们,一定不能将真实的事情讲出来,并且将调查人员有可能会问到的问题都提前与这些老板进行了模拟交谈。
此时的袁菱显得多么的幼稚可笑,遭受袁菱多年压榨的老板们,怎么可能为了包庇袁菱而毁了自己的人生呢。当纪检部门找上门,老板们将多年来与袁菱的交易都讲了出来,
袁菱的自保计划也彻底落了空。
受贿、滥用职权以及行贿
。经法院研究决定,最终判处袁菱无期徒刑,
并且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面对自己的罪行,袁菱说到:
“面对我犯下的一个个罪行,回想我对金钱如此怪异的追逐,置法纪于不顾,我真的撕心裂肺,我真的后悔莫及。”
经过这一番大起大落,我们相信袁菱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同仁堂不卖后悔药,她必须为她的错误行为买单,承担相应的代价。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www.chuanbowang.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