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衙评:知道当时您接到任务后,是刚在医院做了手术,是带着伤痛去做采访,而第一次采访后,采访者讲的故事,调动了您写作的积极性,是这样的吗? 1 e$ I, w/ G( J7 b ] G李虎山:是的,刚与省作协签订了写作协议,我便在医院做了一个大手术,做完手术还没有拆线,由于心急,怕误事,毕竟这是一次难得的创作机会。我带着伤痛就去柞水县采访。刚以接触采访对象,便被对方讲的与饮水有关的故事所吸引。其中一个故事是一位76岁的住在山顶上的妇女讲的,她讲自己一辈子从山间挑水的故事。老人讲着哭着,我听后非常感动,便认为这将是一本写出来能让每个读者动容的书。因为无论在哪里采访,凡是提到吃水问题,每个采访者总有说不完的话题,道不完的回忆,讲不尽的心酸。这种讲述和回忆给了我极大的创作动力。我硬是忍受着刀伤的疼痛做完了第一次采访,回到西安,我一边去医院拆线,一边写出了那个故事,写着写着,我自己都流泪了,因为那个老人说,她在高山上挑水时,突然遇到倾盆大雨,雨将自己打倒在地,将水桶打成木片,可她自己还怀着身孕,为了保护用腹中胎儿,她一个人在山顶上哭嚎呐喊,向苍天祈求。我为什么会流泪呢,因为我母亲就是因挑水跌倒后致腹中胎儿流产,导致我一辈子没有妹妹。1 ?2 g+ [& e' a9 M3 p( A
许衙评:这本书中,您觉得最成功的地方或者亮点在哪里? 8 o0 ], F4 U, O# F8 t李虎山:一本书是否成功,身为作者我不好评价,目前刚投放市场,只是觉得大家比较喜欢,到底是否成功,那是要读者去说话的。要说亮点,还是很多的,比如书稿刚完成初稿时,交到省水利厅去审读,宣教中心王辛石主任看后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说“这是我省水利题材方面一部难得的文学作品。”他如此一说,给了我很大信心和鼓舞,因为王主任不但管着陕西水利宣传教育的事,还是《中国水利报》陕西记者站站长,《陕西水利》杂志的总编,也是作家、摄影家,他不但站位高看得远和宽,接触的与水利有关的新闻也多,他能给出如此评价,相当于给我吃了定心丸,这算是亮点之一。亮点之二是2021年9月28日省作协组织了第一次改稿会,西安音乐学院仵埂教授在会上也给了很高评价,他说这是一本全景式书写陕西饮水史的一本书,视角很宽,采访者采访很深入,写出了特色,作为报告文学,细节抓得好,可读性强。2022年5月23日,在省作协组织的第二次西北大学改稿会上,西北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周燕芬教授也给出了极高评价,她说作为报告文学,作者写出了小说的味道,通过一个个故事,能引人入胜,不是一般的报告文学,读起来有种干巴巴的感觉。当然能得到专家的好评,我自然高兴。也算这就是几个亮点吧。( \! c% o: r8 k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