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V/ r$ v9 d, |- E6 G 做遍了各种检查( M- i! b# `# J4 g, q: ^6 U+ s
; G/ S' A# m. O
小杨不是第一次这样了,他从高三那年的秋天起,就对自己的身体变得格外关注。最初的焦点在消化系统,后来对颈部的淋巴组织也起了疑心,每周有那么一两回,他要摸一摸男同学的颈部,对比一下是否不同。甚至有三四次,老师正讲着课,他径直跑出教室,到学校附近的医院检查去了。+ K8 K9 j6 I/ ~" m6 F9 H* a
% x J& N( ?$ K: B
当时检查结果都没有异常,但小杨患上胃癌的恐惧依然没有消解。母亲听够了他的念叨,答应带他去做胃镜。结果一切正常,连浅表性胃炎都没有。医生埋怨道:“这么小的孩子,刚17岁,为什么要带他做全麻的胃镜?”小杨后来自我剖析时提到,当时学业压力比较大,情绪管理也不太成功。“这可能算一种逃避吧。”好像有个声音对自己说,“我现在不舒服,所以我可以不去直面这些事情。”# m7 M8 ~2 c8 }* T0 Z3 f( M( o B
/ _; x1 ^9 A# d9 l. @8 m 小杨不信任一般常规的检验结果,只有“金标准的检查”才能让他打消疑惑,比如切掉一部分组织做活检,但这种要求在一个没有病症表现的患者身上,是不会被答应的。自认从小体弱 : l4 W" h, w- M! \) O1 r s+ y2 X/ U# P' ~* r4 [& N 身边亲人频频离世让他更加害怕 . M; J6 b5 {2 V8 O# j' y. m0 G. D# y, ?$ I
小杨试图探寻这种思考方式的源头,童年时的他,生病的次数并不多,大病更是从未有过。但他总是认为自己“是体弱的”,小时候很矮很瘦,都念到初二了,还被人问是小学几年级。 ( o5 Z% q. O% \0 ` w6 b0 J0 r( }) i; M' F& ]
小杨为什么会有“体弱”的这种想法?原来,他是早产儿,七个半月就出生了,当时体重还不到4斤。家里人偶尔提及这段往事,也是无心之说,没曾想竟对当时听到了的小杨埋下了多多少少的隐忧。大一那年,小杨的爷爷因淋巴瘤过世,此后几年间,又有数位亲人和朋友病逝。包括后来小杨的爸爸因为白血病去世,身边的亲人在这段时间内密集地离开,让小杨非常害怕,就怕疾病下一个找上的就是自己。 9 C' x5 V. r' H4 d& I( q& y $ N2 C: q" t; c/ B6 M" |' v+ u 当时,小杨出现了咽喉部的隐隐不适,加上他其实一直都有轻微手抖,只不过之前没注意到,现在突然被放大了。从肺癌、鼻咽癌到帕金森等疾病,小杨都怀疑过。他开始去医院挂胸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精神内科等,看久了之后,医院的医生和抽血的护士都认识他了。“你或许该去精神科看看” / @! h; V' ?5 A- P* K. T% G" B+ L7 O R
被确诊为疑病症( P9 h; z R0 P+ B; E
6 p9 n7 p' @( t9 X
疑病的第4年,第一次有医生明确提示小杨:“你或许该去精神科看看。”6 S) D& O. y2 ?5 `
% a4 |( F) W! p
大四开学前,他的疑病到达了极点。当时怀疑的是渐冻症,先是感觉小腿变细了,后来又察觉到肉跳。联想到渐冻症的症状之一是肌束震颤,恐惧瞬间袭来。' F" B7 n1 E3 i; U
. I9 _0 o, x3 b' B2 i 小杨数次陷入相似的境地,只是担忧的病种不尽相同,后来去精神卫生科看诊后,他被确诊为疑病症。! t+ h9 a9 I4 q) h& P
F! S! O3 ` _8 x% C
开始服药前,他是抱着一些怀疑的。他愿意相信医生所说,是心理层面的问题,但总还犯嘀咕,真的不是没查出来吗? y# l6 P+ u1 k# x" A , \+ c8 T3 D; ?9 n; i 服药第一周,他发现好像肉跳的频率降低了,第二周,一些症状消失了。他愈发认可医生的诊断:“精神类药物是有效的,就验证了确实是这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