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 2 _+ f0 W4 e7 Y9 _, X& } 5 D' w4 o1 ?) K$ a/ L, u+ ^- k E0 x中国的彩礼习俗始于周代《仪礼》的六礼,当中“纳征”是指男方家送聘礼至女方家,意味着婚约正式缔结。 & |) e0 D5 z) f8 _3 R/ E 3 q1 V, J2 C$ p9 P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胡敬阳指出,彩礼本是一种礼制,通过给付彩礼的公开仪式,男方可以展现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愿意负担婚姻成本的意愿,女方接受彩礼则付出了不能再与其他人缔结婚姻的机会成本。 2 x6 h$ p* g7 w" @0 z 2 z: Q0 n# ~: t; a' W0 B7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适婚人口的性别比存在结构性失衡,彩礼的标准不断提高。7 T; n& e3 q, f+ N& i# A
8 x" S6 v {3 b- x) y+ X
多位专家和律师都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彩礼纠纷的发生和彩礼金额的提高密不可分。张荆认为,早年的彩礼纠纷少主要是因为过去的彩礼金额并不高。% r8 d% y/ g( _! o
$ O* d+ }: D: O% O9 W' Z广东方则理律师事务所律师刘胜飞指出,彩礼数额比较大的地区更易发生彩礼纠纷。他举例说,广东广西的彩礼在1万元到3万元间,因为金额较少,离婚后要求返还彩礼的诉讼就相对比较少,但北方尤其是中原地区,彩礼数额比较大,甚至有家庭是负债结婚,一旦结婚的目的落空,随之而来的彩礼纠纷也就更多。 ) q. b; P0 G2 j4 f* ?' Y# B 0 q- a) F2 q7 a. K5 j2 H5 `0 u以彩礼为案由在裁判文书网检索发现,截至2024年1月29日,共有176989篇文书,当中河南、安徽、河北、甘肃、山东位居前五位。5 P6 i, }2 L* b6 L
" r4 w w1 L& y% s! o7 `
国家法官学院教授胡云红面向全国25个省市法官的一份问卷调查也显示,婚约财产返还纠纷数量在地域上呈现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点。 4 C4 P8 P" Q1 u h5 j 5 n! X7 v V h: j彩礼纠纷的城乡差异特征也很突出。张荆说,城市的彩礼更多是象征性的,彩礼真正受益人是两个年轻人,结婚后会用在新家庭。两人分手时,如果尚未结婚、处在同居阶段,涉及赠予问题的,向他们说明法律规定后相互返还也都比较痛快,很少会打官司。 / X# J) r! h1 ]- I- q; O a/ ]$ M" O! T& X7 U0 u3 J
而这样爽快返还的背后是因为城市和农村彩礼的受益人不同。在城市,彩礼引发纠纷和退还的主体往往是同一主体,容易决定。而在农村地区,收受彩礼的有可能是女方父母,支付彩礼的则是男方父母,参与的主体从两人变成六人,难以达成共识。! X1 G8 N2 q3 v: q1 w) R
) ^( j' h" e" h
事实上,随着彩礼金额走高,彩礼的用途和去向也更多地被关注。在农村地区,上述村管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彩礼给男方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女方来说,是否带回夫家及是否愿意共同偿还债务的决策会为婚姻埋下隐患。" {; [6 l, ]4 K" d2 R
4 Z4 @9 w: r1 @; b1 `( o
张荆说,一些农村地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认为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我把你养这么大,你必须得要给我同等的回报”。更有甚者,会出现“彩礼置换”,女方父母拿着女儿的彩礼钱给儿子交付彩礼或买房。' ?+ d- k+ E# L
9 e* S3 F5 U1 w
因此,彩礼退还纠纷几乎都是男方起诉女方。刘胜飞说,纠纷整体分为两类,大多是没有结婚,分开时男方要求对经济往来进行“结账”;少量是已经结婚但婚后没有在一起生活,或婚龄很短,男方要求退还彩礼礼金、酒席费用。! u2 @" e H$ B1 j' Z7 {
Z3 F, \9 b8 ~* n" {
博弈 , S3 `# e3 ^( d' g - k' \" p" A J+ V3 q; k' b+ |5 `彩礼纠纷双方在法庭上的处境并不相同。刘胜飞和张荆都表示,在2004年施行的《司法解释》的精神下,男方只要没有达成结婚目的,主张现实与女方承诺的不一致,自己被女方“骗”了,所给付的财物并非彩礼而是女方以各种名目的索取,或强调在婚后女方没有忠于婚姻,或躲在娘家就不回来,“简而言之是不好好过日子”,提交相关支付的证明,退还的诉求基本都会被支持。: E4 S" k3 n) G5 p) d5 E
% q) E% f# H0 |" y. J
而到了女方,则需要证明事实同居,证明可能曾发生过的怀孕、流产等,也需证明彩礼是否用于共同生活的开支,如租房、旅游、消费等。如女方有证据证明共同使用,法官会作相应的扣减。“但问题是很难证明,因为一般人没有保存证据的意识”,刘胜飞说,这往往令她们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4 E. ?- z1 [/ o4 G5 z. x I' Q j( m: W8 L
张荆观察到,在2004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法官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在给男女双方之间的金额来往进行定性。江苏某基层法官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区分一般赠予与彩礼的难题随着支付方式的变化令审判更具挑战,如微信及支付宝转账的大额经济往来是基于结婚目的的彩礼还是表达爱意、增进感情的赠送。$ r: l' f1 z1 d3 S. ?" \; R: i
( E0 f; v0 ?+ D0 z
河南某地基层法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司法实践中,如果彩礼的流向是作为男女双方的生活支出,很难提供证据,对法庭来说,为确定退还比例增加了难度。+ z4 L6 y% u+ _; L
( h3 k2 x1 z9 D* X+ b! V家理律师事务所律师高冀弘在去年曾代理过这样一个案件。山西省的王先生与李女士于2019年8月通过社交软件相识,在订婚宴的现场男方当场向女方转账50万元,一年后二人登记结婚,男方家人又给女方转去50万元。; U s8 j$ p" e" K& c% p
- q; ^1 P2 y. {0 `+ b& x4 F6 ]
婚后半年左右,女方发现男方出轨,沟通未果后女方便选择与男方分居。时隔半年,女方接到男方起诉离婚的法院传票。由于二人共同生活时间较短,未生育子女,也没有共同财产,男方要求女方返还100万元的彩礼。& [' g+ m% A& C% f5 H2 V% G
; D2 J; E) Z* m, o5 X/ C Z% H
在法庭上,男方主张女方借婚姻索取巨额彩礼,自己婚后因交通事故致残,没有工作又无收入来源,依靠父母的经济支持维持日常生活,给付彩礼的行为造成生活困难,并提交了银行汇款凭证、诊断治疗建议书等证据。) @: C) q7 l4 n# i! F8 V9 F
7 ~- y. t3 k" ~. V李女士则认为男方婚内存在严重过错,与多名女性存在不正当关系,并提供聊天软件记录截屏及微信截图佐证。她说自己虽然收到100万元彩礼,但全部彩礼已用于装修双方共同居住的房屋、购买首饰、举办婚礼、结婚旅行,还有一部分已被王先生支取,现已全部花销完毕。王先生仅认可李女士自行购买了一枚20万元的钻戒,对其他花销均不认可。% H' a/ T. X" Z
/ p; l# L! ]6 V8 w; }最后,法官在判决时指出,王先生身患残疾,医疗等费用的大额支出必然导致今后生活比较困难,为平衡各方利益,李女士虽辩称彩礼已全部花销完毕,但除购买钻戒的费用外,并未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彩礼的支出情况。法院参考彩礼数额、婚姻存续时间、共同支出情况等因素,依法确定李女士向王先生返还彩礼30万元。 t0 N4 l2 \+ H
6 d1 D" n% ^ g
高冀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男方本身无工作,靠父母养活,彩礼的给付方是做生意的父母,实际生活也并不困难。也就是说,并不符合《司法解释》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情形,但法官在判决时会通过运用裁量权平衡双方利益,以示公平。' k% b7 [! Z/ }# p,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