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不少政务人员反映负担很重,不仅有写不完的总结材料,还有开不完的大会小会,尤其是很多会议是“陪会”。各种会议让人疲于应对,有时甚至“上班基本在开会,下班才能忙工作,加班、熬夜成了常态”。切实推进减负工作,要从减掉层层“陪会”之风减起。; c$ k: O, o# Y4 z, _: c0 h
所谓“陪会”,是指各级工作人员需要频繁参加与实际工作关联度不高、作用不大的各类会议。导致“陪会”问题的原因很多。有的地方和部门对工作的理解和落实存在偏差,认为“只要召开会议就代表重视”“会议开得越多表明工作开展得越扎实”,层层开会、反复开会、“以会议落实会议”,不仅不能有效推动工作,反而给参会人员带来更多负担。6 V2 j/ s! v, m; B: A
5 N) l! S O+ u2 E0 O/ A。要进一步倡导务实高效的工作理念,减少冗余无效的会议,提倡实事求是、崇尚实干,让各级工作人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服务群众。只有下大力气解决会议空、虚、多的问题以及“开会不研究真实情况、不解决实际问题,为开会而开会”的问题,才能避免参会沦为“陪会”。 ; u$ U8 }- m Z3 ^. n 2 t* x% Q ]' P) Y' l! c% d$ P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同样是破解“陪会”难题的突破口 * p# [- f L: X( p4 H( Q; u W9 O+ e* V; S; g
。要把面向一线的考核重点真正放到工作实绩上来,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避免简单机械地将会议次数、参会人数等作为衡量工作重视程度、好坏的标准。同时,也要进一步细化相关要求,比如,只能安排与会议主题、会议任务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参会,不得要求层层“陪会”;对一些只听取意见、不需要决策的会议降低参会人员级别要求;对一些已事先征求意见的协调会,只要求意见不一致的单位参加即可。5 U. G8 n. V: a0 l
6 C2 B. K+ ]( o* z" a# w0 f
文风会风关系党风政风。减少“陪会”,关键还在于按照精简、务实、高效的原则改进会风文风,少开无用的会、控制会议规模 f- L' L+ B2 ?5 t$ |* k
: B! L1 U3 o. A* E6 l! ]) h+ N' b) {。1月29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着力解决精文减会、督查检查中的问题,保持量的刚性约束,推动质的优化提升。期待各地拿出更多务实举措,把“精文减会”的要求贯彻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开短会、说短话、行短文,减少各类“陪会”,切实为大家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