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E" B4 s. s$ r. K7 f; D从县城出发,驾车一路向南,车子经过学校,在红绿灯口排起长队。每到周末,成群的学生拖着行李箱赶路,挤满回乡的公交车。一块数十米长展示板挂在路边,红底白字写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1 m: B3 z+ A0 ~+ e' ]+ J3 ^; f
7 I8 O' y, u1 f& w. O4 @( T2 ^车沿国道行驶十几公里后,拐进一条狭窄的水泥小路。低矮的房屋立在路边,早已无人居住。高低起伏的山丘间,藏着一个两千多人的村子。这里几乎见不到年轻人的身影,几排样式相同的三层小楼建在山坡上,灰色的水泥外墙还没来得及粉刷,房门大多都闭着。老人聚集在村头的小卖铺,玩着扑克,闲聊着,打发时间。
事发后,万常华(化名)施暴的房间已经只剩下一个柜子。受访者供图3 d% |! Q6 s* N. c P/ x3 }' F
3 S e+ k* e K% b9 }
六年级上学期,学生们常在早读和语文课时,被万常华一个个地叫进房间。理由有时是讲解语文试卷,有时是背课文。若在规定的时间内,背不出课文,万常华会用棍子狠狠地打他们的手心。班里男生女生都被打过。“打得很凶,有时候(手)被打到抬不起来。”曾有上一届六年级的男同学私下给万常华取外号,叫“疯狗”。夏悦说,班里有些女生见到万常华,会绕路走,“害怕他。”" U1 ^; {; B0 y w4 x; ^* K; K" v
" Q) v& n5 W9 K& v; W6 f ~& M直到六年级下学期,万常华有了些变化。面对背不出书,答不对题的女生,他显得格外“仁慈”。他告诉她们,不熟悉的课文再回去复习几遍;试卷做错的题目,他可以教。后来,班里的女孩们慢慢意识到,校长的仁慈往往附带着一种更隐秘,也更为残酷的“惩罚”。 / X. J8 {; s+ e( l- b + B- l+ s$ n' e2 f9 `7 L R" w女孩夏悦回忆,有一次,万常华坐在房间的凳子上,借着讲题目的名义,把她喊到身边,然后突然抱住她,她尝试挣脱,万常华就把手伸向她身体的隐私部位。“他说喜欢我,让我嫁给他,说要什么他都会给我。” . A9 C7 z2 r5 V0 t) \1 S- q. C q5 k, r
她拼命挣扎,万常华便变得不耐烦,挥手让她回教室。走出那个房间后,她安静地回到自己的座位,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她不想让身边的人发现自己的秘密,成为那个“特别”的人。只有爷爷不在家的时候,她才敢一个人放声大哭一场。& k/ M S7 {9 Q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