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3日,马识途在成都王府井观影《让子弹飞》。马千木六岁入马氏家族的私塾,开始读《声律启蒙》《四书》和《古文观止》,也开始拿起毛笔练字。后来马玉之在忠县筹办起一所新式中学,马千木也开始在新学校里读起林语堂编撰的英语教材来。1931年7月,马千木同七八百名初中毕业生一起去首府万县参加会考。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孩子们,看见飞驰而过的自行车,惊呼“洋马儿!洋马儿!”的同时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只有两个轮子却能不倒。晚上睡觉像平常一样去吹灯,却发现这电灯怎么也吹不熄。! w" r+ H# E( j/ |) b
/ K; w4 }0 c r' t( `1 b马玉之对本族子弟的要求是“十六岁必须出峡”,于是考了第九名的马千木北上,考入北平大学附中读高中。两个月后,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来,十几名东北同学和马千木们在学校操场抱头痛哭。之后情势危急,马千木跟同学南下上海求学。* {. _ N6 [: x, j, Z
9 |3 ?1 a+ u) ]$ c6 ]0 M) }
在浦东中学里,马千木在语文老师鼓励下写了一篇《万县》投稿而刊出。当老师勉励他以后当作家时,马千木回答:将来我要当工程师,工业才能救国。 . f0 r& t( F. t. I0 {5 r. z+ X) x4 I, F
毕业后考进中央大学的马千木,在绘图课上与刘蕙馨相识,初恋开始了。 2 n9 b; T( r. j/ j. |4 B' d2 k' O $ v. }4 k0 t+ R, u4 H但很快七七事变也降临,此时两人都已是学生进步组织的成员。在组织的层层介绍下,拿着董必武和陶铸的介绍信,马千木先至南京再到武汉,被后来的首任监察部部长钱瑛介绍入党。钱瑛问,“你怎么签名签的是马识途?”9 R$ y8 c" k' n1 u# J! k; Y
( N* |. w( {' U. a1 L; `! G马千木回答,“我改了名。从入党的这天起我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老马识途了。” X# k, D( m. F1 Z( e$ D. O
3 J2 y& s- a; P/ g' F3 W8 `6 A
这是1938年3月,马千木23岁,他一生超过80年的党龄生涯由马识途开始。: S( U! T* [9 B# z"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