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 ~$ A& _" u! h, L. t1 B9 e2020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9个省份被选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其中,山西、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山东5个省份为全域试点。 4 M. ~# |# {# ]* T # p3 O5 w; _/ X* \+ F近年来,多个省份都出台政策,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Y3 n/ H3 q Y
: U/ q' w: [/ |& E4 }' s; R
比如,河南对省直层面的事业单位(除学校医院)按照“531”比例进行精简——事业机构按不低于50%精简,事业编制按不低于30%精简,其中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10%;并且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空壳单位”“僵尸单位”以及特定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的事业单位一律撤销。5 A8 u: |# S" ^* t6 i0 ~
2 c) g. R9 C. C/ @9 p今年4月,河南公布了“成绩单”,河南省直层面事业单位(除学校医院)精简60.7%,撤销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事业单位以及“空壳单位”137个,事业编制精简46.9%,厅级领导职数精简9.3%、处级领导职数精简25.5%。 ' F* _0 J* o' x! m% _8 O) j! g; P 6 D$ G. @+ Z& z0 O/ t! P) y河南还强调,改革后收回的事业编制和机构限额,由市、县本级统筹使用,鼓励“减上补下、减县补乡”,这意味着收回的这类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如省直改革收回的事业编制下沉县(市、区)5638名。$ d3 Z F* ]5 n/ n! Q, u
# N1 Z* o D: o6 V w+ |山东的事业单位改革也有所突破。2022年9月,山东曾透露,他们完成了全省1336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收回事业编制1.3万余名,通过整合事业资源,在事业单位间调剂编制2.7万余名。 * H8 W4 w. I1 ^7 e 8 k0 L6 E+ {1 k; m4 K5 j1 Q W多位受访者表示,今年山东再次发文件推动“事转企”,是因为五年前的一份文件已到期,而在政策层面又需要有延续性。 + @9 I7 n9 s+ e+ d( k4 ?; ^- p % P) G, O0 ~% V: }- K8 A2019年1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这份文件同年3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24年2月29日。' f* K+ `& W$ u$ ^" Z' x1 H1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