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标题: 父亲送儿子进精神病院17年不愿接出:谁能决定“治愈者”的自由?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5-4-4 22:38
标题: 父亲送儿子进精神病院17年不愿接出:谁能决定“治愈者”的自由?

  2025年3月,一则名为《无法出院17年:被精神卫生法“遗忘”的人》的报道引发热议。

  51岁的唐阳因“精神分裂症”被父亲强制送入精神病院,至今已滞留近17年。

  尽管院方多次确认其“临床治愈”,但81岁的父亲唐叙谨始终拒绝接他出院。

  这场横跨两代人的拉锯战,暴露了精神病患者权益保障的深层困境。

  一、被欺骗的“第三次入院”:自由与禁锢的出发点

  为了第三次将唐阳送进病院,父亲以“参加亲戚婚礼”为由骗他上车,终极目的地却是重庆某封闭式精神病院。

  此前,他已因同样诊断两次入院,最短仅住院3个月便出院。

  然而,第三次入院后,父亲的立场彻底转变——即便医生之前判断唐阳“完全康复”,唐父仍以“无法保证不再发病”为由拒绝接回。

  唐阳的日常生活被严格限制:逐日放风1小时、每周仅能使用1小时手机、病房彻夜亮灯……他形容这种糊口“毫无人身自由”,渴想回到成都的酒吧与春熙路的繁华。

  而父亲则反复强调:“谁敢保证他出来后不会伤人?”

 二、法律困境:谁该为“治愈者”的自由负责?

  院方多次尝试推动唐阳出院,甚至携其本人与手续上门,却遭唐父拒签。问题症结在于现行《精神卫生法》:患者出院需监护人同意,若家属拒绝,病院无权单方面放人。

  而唐阳虽被认定“临床治愈”,却因“人格问题”难以自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导致出院程序陷入死循环。类似案例并非孤例。

  某病院曾曝出20%精神病人长期滞留,多数因家属拒接或身份不明。专家指出,法律过度依靠监护人意志,忽视了患者自主权与社会支持体系的缺位。

 三、争议焦点:患者权益与社会安全的平衡之难

  支持唐父者以为,精神病复发风险不可控,家庭无力承担看护责任;而反对者则质疑:若医学判断已治愈,是否应让患者永远为“潜伏风险”买单?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社会支持不足。

  唐父直言:“接他出院后,工作、糊口怎么办?” 我国社区精神康复资源匮乏,患者出院后易陷入“无人管”境地,迫使家属选择“病院代管”。

  而法律对监护人责任的界定恍惚,进一步加剧矛盾。

 唐阳的困境折射出一个残酷现实:当医学判定与家属意愿冲突时,患者自由成了牺牲品。


) y9 i  i: L3 q2 e9 o1 I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www.chuanbowang.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