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卫峰为陈女士会诊时,发现她的左手肿胀,呈现出沿腱鞘蔓延的特征。这一关键发现帮助医生揭开感染真相——海洋分枝杆菌感染。
“海洋分枝杆菌这个名称很有迷惑性。”李卫峰说道,因为它并非只存在于海水环境,淡水中的鱼虾、贝类、龟鳖等水生生物,甚至家庭鱼缸的水体里,都可能存在它的踪迹。这种与结核杆菌同源的细菌,在28~32℃的水中繁殖活跃,一旦通过皮肤微小创口入侵人体后,可沿着皮下组织、腱鞘蔓延,初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普通感染。
手术团队成功清除陈女士手上的病灶,松解了受压的肌腱和神经,为术后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结合术后病原体靶向多重测序结果,确诊为“手部感染性腱鞘炎——海洋分枝杆菌感染”。术后,陈女士很快开始进行手部功能锻炼,左手逐渐恢复功能。
医生提醒,海洋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需要耐心。有的患者可能需要敏感药物多药联合治疗数月,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该细菌不会引起肺结核,也不会人传人,大家不必过度恐慌,但必须充分认识到它广泛存在的环境风险。如何安全处理鱼虾水产品
医生给出建议
处理生鲜水产品或清洗鱼缸时,务必戴厚实防刺穿防水手套;
被刺伤划伤后,立即挤血、大量流水冲洗5分钟以上,并用碘伏或酒精消毒;
若伤口出现红肿热痛等异常,及时就医;
若伤口两周未愈,主动告知医生水产刺伤或接触不洁水体史;
有糖尿病、慢性肝病等免疫力较低人群,接触水产品需格外谨慎,最好避免直接处理。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www.chuanbowang.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