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标题: 江竟瑞的书法及其书法美学观 [打印本页]

作者: 雨荷    时间: 2017-12-28 10:00
标题: 江竟瑞的书法及其书法美学观
江竟瑞的书法及其书法美学观

3 X# X+ X1 A7 G% f% g9 a

. b9 E! _, m3 F$ S2 K( Q  江竟瑞,又名江竞瑞,字皆吉,笔名齐哿,号善悟堂主。首博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自80年代从事环境美化和书画篆刻创作及相关学术研究至今。其作品及艺术动态被各大媒体跟踪报道。 : c$ M) k7 k  M" H6 G0 X

  v% w6 b/ \: n    江竟瑞独创的“史册格篆刻”,在传统篆刻形制、技法与风格的基础上,将文字置于由两条竖线为一组的空间内,形成史册竹简木牍之征象,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篆刻的形制,承续着中国篆刻古朴自然和文雅精致等气象,并生发出意中象外的大美蕴涵。
" @3 E' j6 [- G: r

1 S" p( H* v5 L5 ]  u; K8 P, w    在江竟瑞的书法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篆隶真行草各种书体,或端庄、或典雅、或起伏跌宕、或规整肃穆、或如刀削斧躲、或似行云流水……无不妥帖得体而又正大阳刚、风神高迈而又独具特色。/ r$ k( v) Y* O! o6 u# X) H
% p. s4 Y0 U6 s1 ?
    江竟瑞的篆书笔画瘦硬雄健,诚朴率真,用笔如刀,点画方折陡峭,极具碑石镌刻的金石气象。他尤其喜欢汉代的印篆——即缪篆。他用藏锋、中锋和折笔表现印篆的苍劲浑厚、朴茂峥嵘,传承着汉印文字的刚硬雄强。
- G2 U. B+ H! p% ]' k; w    江竟瑞的大篆书法笔法老辣苍劲,结体源正高古,将上古书韵和骨力展现的淋漓痛快。
7 q4 q8 i4 X" E2 W* ^    江竟瑞的楷书结字严谨、笔灵法活,得柳楷和欧楷精髓。
2 Z9 P) O- C0 W) L8 f
( L6 o  G! d4 G% V9 j
  江竟瑞的行书从气势和行笔上直追王羲之《兰亭序》笔迹、运用的形神兼备,妙笔生花。真乃“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与婉媚之内”。5 I" u, U+ `* u$ K6 Q& p
  江竟瑞的大字榜书多以碑帖融合,笔法洗练开张而灵活,阳刚正大而精妙耐赏。
+ i9 _/ P6 b0 q3 F( }! N7 Y
; R5 f; @* X* \* s; d- b
  江竟瑞的草书,广集博采,笔法通变,刚柔相济,气象万千。
1 Q. J, y% K/ X, c    只有扎实地临习传统碑帖作为基础,加上天赋异禀的完美融合,才能给世人呈现出如此壮美的书作。应该说,江竟瑞的书法在师古而不泥古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开创了新风。2 b' `0 Q- H1 q
9 ~7 z# n, W$ U% G* z3 m$ x
    江竟瑞的篆刻更是在艺术美学上开辟了新天地。他篆刻刀法精熟细腻,气象博大。其独创的“史册格篆刻”在竖向空间中,文字磊磊大方、坦然自如,朱文朴诚瘦硬,白文拙茂雄浑。风貌的古朴典雅与形式的独特创新浑然天成。7 ~) y& }7 I0 L6 v$ c, y& h- T
    中国篆刻从秦汉印到明清流派印加上吴昌硕及齐白石的风格印,形式已经做尽,江竟瑞能够从史册竹简木牍的态状得到灵感,创造出“史册格”形式的篆刻款式,实在是不容易的突破和创新。这个创新形式的“史册格篆刻”,既是典型的传统篆刻,又与任何篆刻的款式不同,这就是创新,这就是明确意义上的最新款式的中国篆刻。让我们为江竟瑞老师的这一创新鼓掌吧!我们需要艺术的创新和创新的艺术!% P  ^! t; @  n) G) h' g) \

  ?0 n9 E1 W: {+ r3 h0 j& c3 a8 @# f    江竟瑞的书法篆刻创造取得的如天地奇观的境界,与他独特的书法美学观是离不开的。江竟瑞认为“丑书”是一个伪概念,只是人们审美观念的单一和习惯所致。他有一首阐述简帛书法美学观的诗,我们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江竟瑞先生的书法美学思路。
诗曰:
. q, J# @# r7 l6 l( z
丑俊众生天然相,

; i5 A+ f; M4 o4 P3 F  p$ O
刚柔猛缓率真情。

8 ?. |% Q8 S& a7 {1 V
山河星海各安妥,
5 w& ^/ U8 |: o5 W4 D
一点一划一乾坤。

( M# t5 m3 {3 M0 w; X. G6 e3 `  ——在江竟瑞看来,芸芸众生各有长相,初略看去,有丑有俊,但其中丑的看着看着你会有一些理解,就不感觉难看了,并进而认可这个样子的个性美。书法也是这样,并没有“丑书”存在(那些龌蹉的涂抹不应列入书法之中),感觉丑,只是你审美习惯单一、思路没有全面展开的缘故。
- r9 U1 f* g1 T1 `3 [: _$ \  ——有些漂亮字你咋一看去很好看,但那只求花架子好看的媚俗与浅薄,一定会让人感觉味如嚼蜡;书写点画、线条的刚柔、结构的大小、用力的猛缓……不能一律求“霸”,也不能一味求“雅”,就像唱歌不能一直用高音或低音一样,丰富多彩才符合自然大道;一笔一划如同自然界一山一水一星辰、一草一木一个人一样,各占时空而又浑然一体,并不在势态表象上呼应关联,由此,在书法笔势上讲究呼应,可以产生形式上的关联美,但并不是所有的书法都必须追求呼应关系,在百花园中只承认牡丹花的美是狭隘的!书法创作的指导思想不能局限于此,——即便写行草书,一个字一个字地单独存在,其空寂孤静也不失为一种美妙,——仔细品读先人的简帛书法,可知书法的大道之法!(来源:中国资讯网络台)% S( K# g3 O! W
- d6 r  B& H! M! y3 Q, S: r8 a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www.chuanbowang.net/)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