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7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子车库遭挟持被捅数刀,黄谣是二次伤害的“凶手”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7万

稿子

2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58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15 22:37: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黄谣的编造者、传播者形同于二次伤害的“帮凶”,岂能成为“没事人”?
近日,“女生万象城地下车库遭挟持”一事引发关注。6月14日,杭州上城警方发布警情通报,经查,李某涛(男,35岁)趁马某(女,30岁)上车之际,强行进入车内并持水果刀向其威胁索要钱财,后挟持马某某驾车离开万象城。桐乡公安在辖区一农场空地找到该车,李某涛见民警上前处置,突然持刀快速捅刺马某某,后又猛捅自己胸腹部。李某涛经抢救无效死亡。 受害女子表示,“我们自己数了大概有20多刀,幸运的是,我曾经做过隆胸手术,假体挡住致命一击,仅一刀伤及肺部”。
这事引发人们的强烈关注和话题讨论,有人关注女子自述的“隆胸假体救了一命”,也有人讨论独行女司机的公共安全。个中原因也好理解,一者,从媒体披露的细节看,女子是趁挟持者不注意,向男友发出求救信息,男友和警方根据其手机定位,一路追踪至现场,最终惊险解救。二者,事发地点比较日常,女子在商场地下车库遭遇挟持,能让人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而此事无论再怎样独特和离奇,真相也承载不了部分网友的虚幻想象。据九派新闻报道,当事女子发帖称,很多姐妹告诉自己被造黄谣,“我承认我倒霉。黄谣就不必了,我懂这是投射效应。再次申明,我和这个绑匪不认识,从未有过交集以及情感和经济的纠纷”。警方通报也表明,这是一起偶发的治安事件。
该女子的不幸令人同情,劫后余生已是身心双重创伤,黄谣不啻于二次伤害的“凶手”。部分人产生的“这么多人为何偏偏是你”的归因心理,无疑是“受害者有罪论”的投射。正如该女子发文所说,“我只是一个受害者,我没有网暴任何人,没有故意引起什么”。这一不幸事件中,若让受害者陷入“自证陷阱”,既是个人难以承受之痛,也是社会难以承受之重。
前车之鉴还不够吗?近几年,有高中生被同学制作“招嫖”虚假视频,有大学生因毕业演讲被造谣“不正当师生关系”,有演员透露自己因“被包养”谣言而失去工作机会,有市民取快递时被造黄谣而影响工作和生活。
围观网络热点,让子弹飞一会,是围观者起码的素养。遑论无中生有的黄谣,本质是涉嫌侮辱罪、诽谤罪的犯罪行为,网络热点是真实生活的投影,不容任何人在热点事件中对受害者污名化,使人陷于自证清白的深渊。
前述事件中,作恶的凶手已自杀身亡,而黄谣的编造者、传播者形同于二次伤害的“帮凶”,岂能成为“没事人”?
谣言止于责任。对此,相关平台要据实担负起治理责任,该清理的要清理,该销号的当销号。谣言更是止于法律。如果黄谣造成了民事侵权和恶劣影响,相关责任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不能让造黄谣者成为“没事人”,否则,他们一个转身,可能就会投入下一次网暴、下一个黄谣。
6 c% ?7 R. E, v- l" A  v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7-18 05:27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