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闭近5个月,成都市档案馆新馆将于今日开馆接待市民查阅档案。成都商报记者先期来到新馆探访,新馆恢弘大气,不仅有浓厚的巴蜀底蕴、文化气息,还十分人性化。今天前来查阅档案的市民,可以乘坐地铁1号线在火车南站下,从C口出向左拐约500米即到。 新馆今日开放 是原馆4倍大
0 O* a2 ?5 d9 ]1 H6 w) v 现在走在火车南站附近,已可看到成都市国家综合档案馆新馆矗立在路旁,新馆建设用地面积约15亩。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体量是原档案馆的4倍多,地上建筑15层,地下建筑2层,在库容规模上能满足未来40年馆藏增长的需要。/ E$ [! O2 f& m" E
新馆为方正的门式建筑,造型灵感来源于鼎,鼎象征着庄重和权威。新馆的功能更加多元,有更多公共服务,除查阅档案外,还设有展览厅、阅读厅、会议厅等。新馆将具备更多功能,要建成数字化档案馆,逐步完成馆藏档案的电子化。未来市民有望在家查询档案,一部分档案传输将可通过网络完成。甚至今后还可以实现异地查档,跨馆出证,也就是说需到双流查档案的市民,在市档案馆也可查到相关信息。
, {8 }" ~1 r* k x& }( w 处处文化底蕴 还有便民设施* Q. f+ P* H1 O' h$ k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来到即将开馆的成都市国家综合档案馆新馆,从正门进入,就能看到一个颇具历史底蕴的雕塑,宛如一个徐徐展开的古卷,正面是清代的成都街道二十七区图。背面则是华阳国志,介绍了天府之国的由来。走上台阶就来到了展览大厅,对着大门就是一幅集合古蜀文化、亭台楼阁的浮雕。根据大厅的楼层显示,与市民相关的楼层主要为四层,第一层为1号展览大厅,第二层为2至3号展览大厅,第三层为档案查阅中心、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第四层为4号展览大厅和咖啡厅。在三层的走廊中,还用玻璃框悬挂了一些馆藏的老档案在廊柱和墙壁上,《1934年四川省会公安局宣传“灭蝇”的白话传单》《1912年青羊宫花会期间警厅制定的各项禁令》等,一份份老档案,将带市民穿越古今。
7 k- O7 Y5 ~8 g: H( z6 S, A4 I 新馆不仅宏伟大气,还十分人性化,记者看到馆内的标识都采用中英日韩语言进行书写,馆内还设有无障碍设施,标识等也清晰告知了卫生间位置。在查阅中心,不仅有座椅,还有供多种型号手机充电的充电器,一旁的储物柜还可让市民存放物品。# |+ g1 a' w% ]9 [
馆藏珍贵档案 清代分家协议保存完好# y+ e7 D! A5 Q9 X
根据新馆电子显示系统显示的成都市档案馆馆藏情况介绍,作为成都市级机构档案永久保管基地的成都市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馆内珍藏有清代、民国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时期的档案463个全宗约58万卷、10万余件,资料3.9万册,共计70余万卷(件、册)。馆内藏有部分珍贵的清代地契、房契等清代档案近千件,其中雍正九年(1731年)的分家协议距今283年,保存完好。民国档案更是该馆一大特色,共有134个全宗151426卷,其中警察局和市政府的档案内容丰富。, u4 v+ Q1 c$ W
馆藏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包括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和市级各单位的文书档案共329个全宗41万余卷(册),重大政务活动和重大活动中采集的照片26000多张、光盘300多张、录音录像130盒。存有包括成都市与二十余个友好城市交往的礼品在内的400余件实物档案。% [/ u7 o2 Y6 K
成都商报记者 张舒 摄影报道
# ~* G* z [: x9 [ w*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