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不得!教育部出招整治“唯论文”乱象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15日电 拿学位要先发论文、招聘晋升评职称要看论文数、学术高低评价要看SSCI收录数……这样的“唯论文”乱象你是否也遭遇过?0 b5 Q) t$ p9 l& k7 G9 R
日前,教育部出招整治高校哲学社科研究评价中“唯论文”现象,为学术研究评价划出“十不得”底线,并要求各地各高校组织“唯论文”问题专项整治。
2 _% r: |$ `6 P2 O* t1 G' y3 [* I 教育部介绍,当前,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平台评审、科研奖励、人才评价、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导师遴选、学位授予、绩效分配、学校考核、资源配置等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唯论文”现象,简单以发表论文期刊级别、数量、引用率、影响因子、转载情况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重数量轻质量,忽视学术著作、决策咨询报告、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等其他标志性成果质量、贡献和影响等。
- r% K8 i/ ^+ u3 l k+ D “学术功利化浮躁化、创新创造动力不足、违背人才成长规律、侵蚀学术风气、污染学术生态等系统性危害。”按照教育部的说法,这是“唯论文”现象造成的主要危害。
8 G+ V; C. s8 ]# K* o6 H 为此,教育部此次出台的《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到了10个“不得”,包括:, y$ ^5 j. k# M2 e7 s
1、不得简单以刊物、头衔、荣誉、资历等判断论文质量,防止“以刊评文”“以刊代评”“以人评文”。
' |. l$ I1 r& o' U4 O 2、不得过分依赖国际数据和期刊,防止国际期刊论文至上。
# N& ]+ p2 d' o% y, } 3、不得为追求国际发表而刻意矮化丑化中国、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0 q0 h$ ?" c7 x/ G6 U 4、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与资源分配、物质奖励、绩效工资等简单挂钩,防止高额奖励论文。
# x1 O, Y, _; A8 z. v 5、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导师岗位选聘、人才计划申报评审的唯一指标。9 U/ k; N( n6 s
6、不得把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教师招聘、职务(职称)评聘、人才引进的前置条件和直接依据。/ a5 S# K; p, h# H% O! l0 F- q. n
7、不得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
& c8 B( K2 `3 ?# `1 K4 J# Q u! O' [ 8、不得将学历、职称等作为在教育系统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限制性条件。 }/ A8 \. f" m+ U# D' P
9、不得多头评价、重复评价,严格控制涉及论文的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
4 w! C% \) U/ H u3 C+ r 10、不得盲目采信、引用和宣传各类机构发布的排行榜,不过度依赖以论文发表情况为主要衡量指标的排行性评价。2 q' X5 d0 g; D. T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针对10个“不得”组织“唯论文”问题专项整治,开展学风教育和警示活动,重点自查自纠是否存在评价指标单一、评价使用功利、高额奖励论文、抄袭代写论文、非法买卖论文、学风建设虚化、学术权力异化等突出问题,以“严”的主基调持续深化整改。* o; d5 r% A* s: |3 K& A8 J
对于落实不力、问题严重的单位,教育部要求,将视情采取约谈、通报批评、公开曝光、责令整改等方式予以严肃处理。- I7 _ Q/ U0 l- z1 k$ I# ]
此外,在学术风气方面,《意见》还指出,要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优化组织结构,破除论资排辈,打破裙带关系,注重吸收年轻学者参与,强化学术自律与监督。1 U3 g, [! K, @0 {! t: u
对于学术不端等行为,坚持“零容忍”,在职称评审、项目申报、成果奖励等方面对学术不端行为从严设限,加大惩治力度。( I; y4 g8 ?1 f+ j0 |
同时,健全质量监控机制和退出机制,杜绝“关系稿”“人情稿”,对出现严重违规行为、造成重大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责任。(完)# d2 c6 Z9 l7 ~) B. k) }
: c W, m* T5 ]; f
: O+ x8 \, ]# k: |;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