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一、气候变化 东英吉利大学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尼克·布鲁克斯说:
/ z# f: P+ w6 j8 d" P “到本世纪末,温室气体的浓度很可能加倍,全球平均温度至少会升高2摄氏度。这将是地球150万年来经历的最高气温。如果作最坏的打算,这很可能完全改变全球很多地区的气候,可能导致全球食物供应不稳和现有社会体系的普遍崩溃。随着世界上某些地区变得不适合居住,可能出现大规模人口迁移,对资源的争夺会愈演愈烈。我不认为气候改变将为人类敲响丧钟,但它无疑具有导致灾难的力量。”
7 F( x! a p2 w [ 未来70年内气温升高2摄氏度以上的可能性:高
{- ?& t, M# k0 T二、端粒损耗
% B }( ^! I& P 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莱因哈德·施廷德尔说,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进化钟”,它在物种世代更替的过程中滴答作响,向着不可避免的灭绝倒计时: + Q0 J5 q9 S6 v1 G1 V
“每种动物的染色体末端都有保护性的盖子,称为端粒。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染色体将变得不稳定。细胞每次分裂都不能完全复制这些端粒,因此在我们的一生中,端粒会随细胞分裂而变得越来越短。最终,当其长度到达临界点时,我们开始出现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例如癌症、阿耳茨海默氏症、心脏病和中风。 然而,端粒并非仅在一个人的一生时间里缩短。我的理论是每经过一代,端粒长度就出现微小损失,就如同个体的衰老过程一样。在成千上万代之后,端粒也损耗到了临界水平。此时我们将发现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病时期提前,最终造成人口锐减。端粒损耗可以解释为何似乎很成功的物种———例如尼安德特人——— 会在无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消失。”
- @$ H; o9 K( R( Z+ h 未来70年内由于端粒损耗而人口锐减的可能性:低
8 a1 k5 o$ g8 W/ m; {' I三、病毒/ H A# S% H) w$ Z. g/ J
病毒学家、卫生防护局流感实验室主任玛丽亚·桑邦教授说:1 ^; q! U4 F. v5 ?
“在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4次大型流感暴发,此外还有艾滋病和非典的流行。每个世纪都会出现世界范围内的严重流行病,而且将来也不可避免。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在东南亚暴发的禽流感。如果这种病毒学会了在人之间传播,就会迅速遍及全球。1918年的流感仅在1年内就夺去了2000万人的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难者还多。
: v" E c$ ^: \; t" ]& ? 杀死所有宿主对病毒没有好处,因此一种病毒不太可能灭绝整个人类,但可能导致长时间的严重倒退。我们在应对大自然方面永远没有万全之策:大自然是终极的生物恐怖分子。”
: l/ P* u1 |) J; ^ 未来70年内出现一种致命病毒的可能性:非常高5 G: v% l6 p1 o, s) Y* v
四、恐怖主义
5 b+ I7 A% b$ C0 a1 L/ T 圣安德鲁斯大学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研究中心的咨询委员会主席保罗·威尔金森教授说:
! _/ I3 Y J# P" f* F “当代社会面对恐怖主义愈发不堪一击,因为图谋不轨的组织更容易掌握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所必需的材料、技术和专业知识。现在,最可能导致死伤惨重的大规模恐怖行为是化学或生物武器。炭疽菌、天花的广泛散布会造成巨大影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将很快令其成为国际问题。 3 v. Y! {) d3 V: e3 P1 A. i
在一个人人重视行动自由的开放社会,我们无法保证能阻止恐怖袭击。在我们有生之年,世界某个地区遭受重大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非常之高。” , [5 z# t# ~" ]- V8 R
未来70年内出现重大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非常高
' q3 d: ~6 w' D0 e五、核战争& j2 i$ g W O* Y
自由民主党发言人洛德·加登说:
. k$ G/ s8 n8 s* q) i$ ^1 o “理论上说,一场核战争可能毁灭人类文明;但我认为,这种危险出现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如今核战争的可能爆发点有三个:中东地区、印巴地区和朝鲜。我倾向于认为动用核武器的障碍仍然很高,因为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控制核武器使用的国际体系。尽管狂热极端分子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爆发全球核战争的可能性很小。” 未来70年内爆发全球核战争的可能性:低6 g2 C) ^7 G7 v
六、陨星撞击6 }3 t1 V# @3 s( l' @" B
1 {+ J; o$ m w8 S1 a3 G 美国航天局“近地球物体”计划办公室主任唐纳德·约曼斯说:
$ Z8 q3 f3 `7 F3 V" Q: A6 ]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你死于近地球物体撞击的风险几乎与死于飞机失事的风险一样大。要导致人类文明的严重倒退,撞击物体的直径需要达1.5千米或更大。我们预测这种事件平均一百万年会出现一次。
6 r' a) i. h9 q1 a" l" O2 { 这种大型撞击物可能带来的危险是在大气层扬起大量灰尘,遮蔽阳光达数周之久,从而影响植物和农作物的存活。熔岩的溅落将引发全球性大火,还会出现严重的酸雨。这些都是相对短期的影响,因此适应性最强的物种(例如蟑螂和人类)很可能会幸存。” / T+ n0 f9 | ~* C, W4 @: Q$ S
未来70年内地球受到大陨星撞击的可能性:中等
3 C, N( E! C n$ S! w2 i7 `' C9 c七、机器人反客为主7 T; S( a# |: Z# U" J
0 j2 M) E; D# ]% c$ Y! n& |: Y8 ~
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技术研究所的汉斯·莫拉韦茨教授说:
2 m- j! c- e2 g “机器人控制器的复杂程度每一两年就提高一倍。它们现在仅次于脊椎动物的复杂程度,但应该在50年内赶上人类。我预测到2050年,将会出现与人类智慧相当的机器人,它们将有抽象和概括能力。这些智能机器会从人类身上学习,学到我们的技能,分享我们的目标和价值观,它们可被视作人类思想的产物。这些机器人不仅会照顾我们的日常起居,还将完成当前仍需人类介入的复杂工作,例如诊断疾病和开处方。它们将成为我们的继承人,还将为人类提供最有希望的长生不老的机会:把人类的思想输入到高级机器人体内。
3 ^ z+ ?. O2 X, ~ 未来70年内高智商机器人出现的可能性:高
6 \7 C7 \' p4 p, b1 f# J% R; u) x八、宇宙射线) k T$ C1 H/ u" y: |0 e& n
% y% j3 y p, \ P+ g* p: Z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物理学高级讲师尼尔·沙维尔说:* b* W7 a7 Q% d% u& h) }
“每过一段时间,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就会有大型恒星因燃料耗尽而爆炸,这被称为超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类似伽马射线的高能粒子)会射向四面八方,如果地球恰好在其覆盖范围内,这些射线可能让它进入冰河时期。如果地球已经出现了寒冷气候,再一次的宇宙射线爆发将加剧严寒,可能造成很多物种灭绝。当地球穿过银河的一条旋臂———超新星爆发最频繁的区域———时,它的风险最大。这种周期大约为1.5亿年。地质气候指标显示,地球上也在与之相应的时期出现了寒冷期,两极冰量增加,并有多次冰河时期。地球现在差不多走出了银河系的人马座—船底座旋臂,应该在未来几百万年里经历更温暖的气候。但大约 6000万年后,我们将进入英仙座旋臂,寒冷气候很可能主宰地球。”
) r- h* Y* @" F0 N1 w9 H. _- Q- f3 _ 未来70年内遭遇超新星爆发的可能性:低
7 Q+ B: G; R: Y- E7 V5 z& v九、超级火山
# a/ a! Z ?5 g# k) L
" R5 w' P- O5 {$ J 伦敦大学学院本菲尔德灾难研究中心主席比尔·麦圭尔教授说:
( t6 U6 _: p* D" @& R; B) O! W, g3 f “大约每隔5万年,地球就会经历一次超级火山爆发。会有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灰烬淹没,周围的大陆覆盖上火山灰,大气中充斥着硫蒸气,之后几年都会阻碍阳光射进来。白昼变得如同月夜。超级火山对全球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它的位置和气体在大气层中停留的时间。人类历史上危害最大的超级火山爆发是印尼的多巴火山,它在7.4万年前爆发。由于很接近赤道,它喷出的气体很快进入了南北两个半球上空。冰核数据显示,之后的五六年里温度急剧下降,热带地区也出现了冰冻情况。 $ ^* t, H, j0 I( Y1 N: Y. u$ M9 H4 R
超级火山爆发的几率是遭大陨星撞击的12倍。它在我们有生之年出现的概率是0.15%。现在需要注意的是过去喷发过的火山,例如美国的黄石火山和印尼的多巴火山。但更令人担心的是,超级火山还可能从那些从来没有过火山爆发的地方出现,例如从亚马孙雨林下面。”
8 e- l- q, R" u3 r( _ F 未来70年出现超级火山喷发的可能性:非常高6 Q# Z- X7 ]# j$ ^2 W- u7 @! {
十、黑洞- Z( _' d- N% o8 a5 A
- }/ T& }$ D* Q 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理查德·威尔逊说:
6 {: k. D# L9 a/ ^( w “大约7年前,当纽约的国立布鲁克黑文实验所制造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时,有人担心它会制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密集物质状态。当时它是人类研制的最大型的对撞机,让金离子进行猛烈对撞。这样做的危险是,它可能形成一种类似黑洞状态的高密度区域,吸收外界物质。布鲁克黑文实验所会不会被这台新的对撞机制造的黑洞吸进去?利用目前对外太空黑洞的认识,我们进行了计算,以求证布鲁克黑文的粒子加速器是否能够形成这样一个黑洞。现在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种状态不会在布鲁克黑文实验所出现,地球也不会在这些粒子碰撞时被吞噬。”
) d! K5 w+ ^+ x Z9 k
, [( O" [' o( k2 T1 K' h* F$ O4 N4 e1 }
) U; J7 }+ A2 T8 O+ l
& i& C# D+ @' y8 W: |/ V3 x
& R; M% f& N2 e7 m4 y' e) R6 _) x% J4 q$ M, D x
来源:网络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