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印花布民间唯一传承人张明建 & ~* O4 J. C; m7 P; v0 ^" A
彩印花布,色彩古朴而浓艳,寓意吉祥美好,也称为“花包袱”、“包袱皮”。彩印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它以奇异的艺术形式,独特的面貌,古朴而浓艳的风格展现她的艺术灵魂,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传统彩印花布,纯手工艺人已不多见,几十年前的繁华景象已成追忆。见到张明建时,丝毫不像一个身怀绝技的艺人,他憨厚朴实笑眯眯的,散发着浓浓的纯朴气息。 平时张明建都是在家里当作工作坊,客厅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用木板搭成的工作台,以及挂在墙壁上的几块蓝、彩印花布,几张印花布的版样成为最为显眼的装饰品。看到一个民间艺术家如此清苦的生活,能将传统手工艺术一直传承下来实在不易,中国正是有着他们视艺术如生命一样的热爱艺术,才能将我们的民间艺术瑰宝发扬的更加璀璨。希望政府部门加大非遗文化保护,给予这些艺人相应的补贴,把工作落实到位,让我们民族的文化得以更好的发扬传承。 ![]()
![]()
![]()
张明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1948年出生,临沂市河东区太平镇人,小学文化。他自小家境贫寒,心灵手巧。为了掌握一门技术,长大后能够自食其力,1964年被送到离家8里远的一个村子,跟随当地有名的印染艺人周镇宝学习蓝印花布、彩印花布技术。彩印的工序十分复杂,打版、画版、雕刻、对色、染布……哪一步都不能出错。作为将来谋生的手段,父亲对张明建的要求是严格的,也正因了父亲的严格,成就了张明建精湛的手艺。当年彩印花布是市场上的畅销品,一集上就有四五十家同时在卖彩印花布,但张家的彩印总是独领风骚,因为张家的图案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 直到文革前,张明建都是靠彩印吃饭的,文革一开始彩印就成了四旧,那些费劲心血创作、搜集来的印版和一些祖传的刻板工具大都被没收,他把最为珍贵的三国时诸葛亮征南的五毒肚兜、象征唐朝出征胜利的“四喜”、宋朝时为佘太君祝寿的“多子多福”、康熙盛世时的“连(莲)年有余(鱼)”彩印版样卷在一起,连同上好的颜料一起藏进鸡窝里,才幸免于难保存下来。 如今值得庆幸的是,彩印花布并没有被人们所遗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追捧传统的手工艺术品。彩印花布的内在灵魂,它来源于民间,在传统生活中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紧紧相连,“喜见蒙山浓染黛,欣看沂水淡拖蓝。”每一幅彩印花布都蕴藏一个甚至好多个故事。斑斓又强烈的色彩,朴实又丰富的图案,热烈又直接的情感,全都汇聚在这方刻满岁月与故事的粗花上布上。(来源:中华发展报道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