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8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场丨袁隆平逝世后第二夜,亲属守灵吃盒饭:“今天不剩一粒米饭”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7万

稿子

2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72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4 17:04:5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袁隆平去世的第二日,袁景辉在袁隆平家中见到袁夫人邓则。袁景辉是袁隆平的远亲,平日管袁隆平叫“伯伯”。他对邓则说:“袁伯伯的梦都一一实现了,一辈子,值。”他又介绍了袁隆平生前支持自己做的红色文化展馆。邓则流着泪握了握他的手,说:“好,红色文化好。袁先生对有梦想的年轻人很支持的。”
  两人没有再多说。“袁伯母身体还行,就是一拨拨地接待人,情绪有时刚刚好,又激动起来。”袁景辉说。
  “人实在太多了。”袁家一位亲属说,今天亲戚来都是派人去接才进得了门。“谁也没有料到场面会这样大。虽然很感谢大家,但其实他(袁老)生前并不喜欢热闹……”
  在明阳山殡仪馆,家属所在的正厅正在为24日举行的追悼会作准备。前来守灵的袁家人吃的是盒饭。几乎人人都吃完了。有人说:“今天不剩一粒米饭。”  “宝宝,你看妈妈在干什么?妈妈来看袁爷爷了。好多人哦,你看看,人山人海的。”
  5月23日,已经过了22点,气温不到20摄氏度。通往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的公路以路障隔离开进、出两个方向的人流,两支队伍一眼望不到头。还有源源不断的人流向殡仪馆的方向涌去。
  在人流当中,一名中年女子边走边视频通话,一路上都在向远在老家的女儿介绍所见所闻:“你看妈妈手上的是什么花啊?是菊花。我们怀念袁爷爷,妈妈就‘带’你来看看他,对不对?” 在告别大厅的左侧,人们带来的鲜花从最开始整齐地在地上铺满一层,到后来两层、三层、四层……形成了一道一米多高、两三米宽、十多米长的花墙。“这些鲜花表达的不是简简单单的祭奠,是民心!”一位前来吊唁的男子说。 “请往前走,到最后面去献花,谢谢!”花墙前,志愿者佘冬冬已经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重复这句话了。他乘坐23日早晨5点的高铁,从浙江嘉兴赶到长沙,一出车站便直奔明阳山殡仪馆。到了殡仪馆,佘冬冬顾不上吃饭,把双肩包往大厅角落一放,就加入了志愿者服务的队伍。
  由于靠近大厅的花墙已经堆放了过多的鲜花,佘冬冬不得不一遍遍地告诉人们,请走到后面再献花。记者见到他时,他已经连续工作了6个多小时,虽然他脸上透着疲惫,却依然声音洪亮地维持着现场秩序。“袁老是我们从小在书本里读到的人物,我非常崇敬他。得知他离开以后,我就有股冲动,想为他做点儿什么。”佘冬冬说。 在人流中,一群身着制服的外卖小哥格外醒目,他们每人手上都拿着一束稻穗,前来祭奠袁老。据其中一位外卖小哥介绍,他们是同一个外卖站点的同事,虽然还没结束一天的工作,但仍决定前来送袁老最后一程。说罢,他们向袁老的遗像深深鞠躬,又快速地消失在人流中,接着去送外卖。  “90后”余海玲和丈夫在长沙创业,经营一家花店,今天已经是他们往明阳山殡仪馆送第三趟花了。订单来自全国各地,每次送来都有二三十单,最远的来自一位内蒙古的10岁小女孩。他们把客户的留言手写下来,和花放在一起,然后拍好照片发给手机那头的人们。
  留言的内容各式各样,有祝福、怀念,也有倾诉。一条长长的留言写道:“我现在也像您一样开始参与科研,真的参与其中,才感受到科研工作者的辛苦,漫长地等待未知的结果……” 花墙还在向远处无限延伸,没有尽头……
  深夜,在明阳山殡仪馆的门口,蔡小强和其他许多出租车司机向走出来的人们高喊着:“免费送到高铁站!”
  从23日白天开始,蔡小强就来到明阳山殡仪馆义务接送乘客。“这里不好打车,你们这么老远跑来悼念袁老,总不能让你们没有车坐。”蔡小强说,他参加了一个几十人的爱心微信群,大家自发约定接送来悼念的群众到24日凌晨。
  “袁老做了那么大的事,我们也想尽点力,少挣一天车费也没什么。”蔡小强说。 排队义务接送乘客的出租车。 在殡仪馆门口义务接送乘客的出租车司机蔡小强延伸阅读:送别袁隆平
  5月24日,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举行。这是市民前往明阳山殡仪馆送别袁隆平。 新华社 图
  5月24日,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人们来到这里,与袁隆平告别。
  上午10时,“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铭德厅开始。
  铭德厅门口,挽联写着:功著神州音容宛在,名垂青史恩泽长存。
  哀乐低回。袁隆平躺在鲜花翠柏中,面容安详。阳光透过天花板的玻璃洒落在他身上。他穿着红蓝格子衬衫和深蓝色西装外套,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衣服。
  袁隆平的遗孀邓则一袭黑衣,坐在轮椅上。她的头微微侧着,没有朝着遗体的方向,右手紧紧握住左手,放在大腿上。她的左手戴着一枚戒指。10时15分,铭德厅内开始默哀。
  吴俊穿着一件衬衣,站在默哀人群中,衬衣是袁隆平送给他的礼物。这位“80后”是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也是袁隆平的弟子。
  袁隆平的助理辛业芸,眼圈泛红,始终沉默地看着邓则的方向,面露担忧。
  人们面朝遗体,从右至左绕灵一周,与邓则等家属握手,一些人缓缓说出“多保重”。邓则反复说着“谢谢”。
  不久后,孩子们推着轮椅,陪着邓则来到遗体正前方。邓则突然站起身来,快步走到袁隆平遗体前,跪在地上,埋头哭泣。
  铭德厅外,长沙明阳山仿佛被人潮淹没。拥挤的人群中,许多人看不清面容,一眼望去,只能见到一朵朵明黄和雪白的菊花——人们把手中的鲜花举过头顶。
  70岁的农民周秀英和家人来到这里。“知道他走了,一定要来送送他,我们种田的,对他有感情。”她抹着眼泪说。
  25岁的青年胡胜涛来到这里。他早晨7点乘坐高铁从广州赶来,下午就要返回。10小时路途,只为深深鞠一躬。“人太多了,我只在遗像前待了不到一分钟,可是很值得。”
  江苏的母女张秀华、王宇辰,结束深圳的旅程专程赶来。“90后”王宇辰说:“我想和妈妈一起,来向袁爷爷道别。”
  前往殡仪馆的柏油路被人群挤满。
  年轻的外卖骑手,骑着摩托车缓慢穿行。外卖箱里,有满满一箱金色稻穗。下单的人来自广东、福建、重庆……
  路的左边,身穿蓝色衬衣的“雷锋车队”举起悼念横幅。一排出租车整齐停着,车窗玻璃上贴着“免费接送车”字样。司机刘浩辉说:“上百台出租车自发组织起来,免费接送从外地赶来的人们。”
  路的右边,42岁的水电工郭庆伟站在一辆棕色的商务车旁,车里堆满了口罩。他和朋友买了8000余个口罩,从23日上午9点起为群众免费分发。“昨晚几乎没合眼,我想为他做点什么。”
  许多人前往摆放袁隆平遗像的明阳厅。人山人海,却格外静默。
  一名身穿白衣的中年妇女半跪在遗像前,放下一碗青豌豆。这是袁隆平生前爱吃的菜。她哽咽着说:“您要记得好好吃啊。”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武说:“袁老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袁老一直相信,我们会把杂交水稻事业好好干下去。我想,他是放心的。”
  这一天,长沙气温23℃。科研工作者说,这是适宜杂交水稻生长的温度。

) b# k9 k& r0 W& E  S! x, ?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7-27 20:53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