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3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砚:传承文化慧命助力产业发展——专访范业俊先生

[复制链接]

7973

主题

8516

稿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5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5 11:41: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古砚:传承文化慧命助力产业发展——专访范业俊先生
    编者按
砚台,是中华民族书写、绘画时研磨色料的工具,是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之首,是传承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慧命的重要载体。经过历史演进,砚台现在已从文人墨客使用的文具,而成为集实用观赏于一身的精美艺术品,成为社会大众收藏的对象,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2 Q0 R' N7 V5 T& j. A* `# E5 f
   中国砚的工艺技术、文化审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迁?澄泥砚作为山西发展文化产业的“三宝”之一,有哪些独特的传统工艺,在砚的发展中具有怎样的地位?澄泥砚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使“省之宝”成为“国之宝”?
6 Q  A) m- H7 @* Z; `1 d
   针对以上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三晋文化研究会特聘专家范业俊先生。范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搞古砚研究和收藏二十余年,收藏红山文化时期至民国历代古砚1100多方,及数十方古砚屏。所藏古砚不乏精品绝品。如:宋朝吕道人澄泥砚、唐朝王维款唐白石砚、唐宋朝红丝砚、唐宋朝黑端砚,绿如蓝洮河砚、白色澄泥砚等。完成书稿:《古澄泥砚研究》《古洮河砚研究》《中华古砚研究》。被业内誉为“中国古砚收藏与研究的大家”。% X) _  n) u) a8 ^
   市场信息报报社现将范业俊先生中华古砚研究成果加以整理,以飨读者,以助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国砚的发展变迁
& g1 |! B* c4 {+ Q% m: q   记者:范老师好,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与砚的发展变迁紧密相联,可以说,砚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您谈一下中国砚的发展变迁历史。
" D5 K) s; x4 @7 F1 W% I. I   范业俊:“古砚畅响六部曲,风流尽得七千年”,中国砚的发展史可分六个阶段:一是马家窑文化时期;二是夏、商、周、春秋战国、两汉时期;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四是隋、唐、五代、宋时期;五是元、明、清时期;六是民国时期至建国后。
& ]. G1 C& p) _. A2 l   早期的硯,为研磨石墨或其它颜料的研磨器,被称作研。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研是红山文化时期的研磨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陕西省临潼区姜寨村新石器遗址出土了一套绘画工具,其中有石砚、研棒及砚盖,被称为"始祖砚",距今约7000年左右。+ H+ z% ]& u3 t0 t. K
   夏、商、周人们出于对月亮、太阳的崇拜,出现饼形研。殷商初期,随着在甲骨上刻字填墨、填朱,人们在坚硬的陶石上研磨石墨或其它颜料,砚逐渐成形。因用墨较少,所以研的体型都不大。根据我的藏品实物研究,春秋时期有小型的三角形和圆形的带釉砚。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帛书、石简、竹简等,客观上促使研磨器的材质、器形的多样化。秦汉时期,人们改制建筑瓦当为瓦砚。汉代是研和硯发展的交叉期,砚已广泛流行。东汉时期,随着手执墨块的出现,以往使用研磨器碾压、研磨墨丸成粉再调和成墨汁的方式,变成了直接和水研墨成汁的方式。我的藏品中有一种用青铜加工的三足底座,内镶嵌石砚或澄泥砚,大气豪华,世所罕见。汉朝崇尚儒教、道教,古砚的纹饰上出现了反映儒教、道教的内容。佛教传入中国后,古砚的纹饰出现了反映佛教的内容。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古砚纹饰出现了反映其它地域文化的内容。
& Y$ N5 j* o7 y; h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瓷砚。$ x2 N1 g; l( `- g) r
   隋朝之后中华古砚发展逐渐进入高峰期。唐朝国力强盛,制砚工艺成熟完美,形制丰富多彩,体型恢弘大气,因此历史上有“砚必唐宋”的赞词。制砚工艺受材料影响盛行三足砚。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人们幻想“十年寒窗苦,一朝登龙门。”古砚纹饰出现了反映鱼变龙、龙凤图腾文化的内容。宋朝与南宋之后,砚的形制逐渐趋向方形、圆形,这样的工艺直至今天。宋代陈抟画出太极图,从纹饰上看,古砚的纹饰出现了反映太极思维的内容。
* ?. D/ c2 @* f) H: N   明、清两代,古砚品种更加繁多,约有数百种砚石。其它如煤精砚、水晶砚、铜砚、铁砚、木砚、瓷砚、陨石砚、松花石砚、玉砚、漆砂砚、祁阳石砚等,都在砚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文人追求完美享受,砚的制作小巧精致,有的在砚台上刻下铭文,以求传世和表达文化情趣。& ^% u5 K" N" v4 f3 k
   民国时期,砚逐渐式微,但也不乏精美砚。建国后,砚台的纹饰出现了反映时代精神的内容。如:“抗美援朝”“农业学大寨”等。) b# c4 G- W# V5 a
   记者:范老师好,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古砚中的名砚特点。% C+ n6 m6 U$ U* b
   范业俊:历史上,山东红丝砚、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甘肃洮河砚、各地澄泥砚是中国古代的“五大名砚”。
. B, @+ W- R) C3 ?$ k5 D1 w   红丝砚:中国古代名砚首推山东青州红丝砚;主要产区在山东青州的黑山一带。青州红丝砚石质温润密致,色彩丰富,发墨如油,喜庆尊贵,千余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7 K7 ?9 Q( O+ n7 P8 g, ~" J4 ?
   端砚:产于广东省端州(今肇庆市)端溪,是上好的砚材。最精美的是唐、宋时期的黑端砚。端砚石质细腻、坚实、滋润,温润如玉,发墨光润利笔,具有很高的实用与欣赏价值。5 U/ S; c& D$ @$ q! k
   歙砚:歙砚产于古歙州(今江西婺源县)龙尾山,宋代歙砚发展达到顶峰,被列为朝廷贡品。有一种歙砚,石材细润黑色,带纯白眉子纹,为上乘稀缺之物。* X# y6 B; W9 A5 p; \1 ^1 F' o
   洮砚:洮砚产于甘肃省洮河流域。唐宋时期洮砚石材以卵石为主,洮砚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贾才能拥有的宝砚。宋代赵希鹄《洞天清禄集》云:“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元明之后主要砚石生产地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崇山峻岭、悬崖大壑、气候多变,采集难度极大,比端砚石、歙砚石更为难得。洮砚以其石色碧绿如蓝、雅丽珍奇、质坚而细、莹润如玉、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饮誉海内外。我曾两次到洮河流域考察洮河砚,对洮河砚石的难得以及洮河砚的精美感受颇深。
: u# ^+ b! Y. t  }   澄泥砚:澄泥砚以其特殊的魅力,成为历史上五大名砚之一,有的品种被列为“贡砚”。
* t# ?. t+ h8 J2 a! E: V   中国古砚的制作工艺及鉴赏
4 f% m9 r. o) [2 q0 g   记者:范老师好,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古砚的制作工艺。
" [: Z' r) j( G' f   范业俊:根据砚的不同的制作材料,产生了不同的生产工艺。制砚材料主要有石材和澄泥两大类。中国古砚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选料、设计、制坯、雕刻、抛光、配盒等工序。5 _9 n2 \% w% R# t( q- c
   选料:通过捡、挖、凿取得制砚的石材。捡指在河床捡鹅卵石等;挖指在泥、土中取石;凿指在山上开洞取石。
% j0 i- f  V" R3 x   设计:根据石材质地、形状、纹理、色彩,因材施艺,在题材、形制、构图等方面进行创作设计。
& k& k) Y+ x0 z: x0 g8 K   制坯:依石料特点,斫制砚堂、砚池等部位。
9 k$ X. D+ I! c# B3 E) G# h- O   雕刻:古砚于汉代之后,俏色、线雕、浅浮雕、高浮雕、镂雕等雕琢技法广泛使用,使砚体更加精美。3 O5 w" x! H) F8 S" U$ |
   抛光:先用细砂磨去刀痕和凿口,使砚面平滑,手触无铓。再以油蜡涂抹全砚,使其更加晶莹光洁。
8 x( k. B9 l* q   配盒:古人云:“砚无床,不称王”,部分佳砚配有砚盒,以保护砚石的纹饰、铭文,保持砚石滋润。砚盒多以红木、楠木等制成,既保护砚也增加了砚的观赏性。
+ j* p2 f' e2 ]( L7 X+ Q% r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古砚如何鉴赏。" H5 Z/ q' F7 \+ B5 S  t: H
   范业俊:古砚反映了古人的审美观念。对古砚的鉴赏,也因人而异。我首先欣赏古砚的石材。包括砚石的天然纹理,砚石的质地。一般地说,好的砚石摸起来感觉像小孩皮肤一样光滑细嫩,给人一种玉质感,这个特点在洮河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其次鉴赏古砚的雕刻技巧,包括纹饰的文化艺术修养,以及砚铭的文人情怀、志趣等。( l/ |% ]- g1 a( X# b
   澄泥砚:山西“文化三宝”之一
( g" R+ t/ T" K   记者:请您谈一下澄泥砚的发展历史。# \) I+ N* x+ }7 {9 k+ |
   范业俊:澄泥砚在古代生产的地域广泛,涵盖大江南北、黄河沿岸、东西南边陲。数量多、质量好、品种色泽全的澄泥砚当属山西、山东、河南等地。1 p3 Q! O7 X! q( w, l, ^/ D
   以我的藏品分析,大约5000年前马家窑时期就有澄泥研,主要用于彩陶的绘制。; c+ q+ J# [) l1 X" m! M
   夏、商、周、春秋战国、两汉时期的研,主要用于甲骨文填朱、填墨以及石简、竹简、牍、帛的书写等。汉朝基本完成由研磨器向硯的转变。该期澄泥砚有多种形制,圆形居多。最高档的是青铜三足澄泥研,带鎏金的更是精品中的极品。$ t; b$ O$ J3 k2 g6 y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澄泥砚蓄势待发期。
+ D0 Q" s4 i5 U2 B1 E   隋朝之后,澄泥砚发展逐渐进入高峰期。唐朝以前以及唐朝,古绛州、虢州是澄泥砚的主产区。宋朝时期澄泥砚产地甚多,品种增加,制作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造型丰富多彩,精品迭出,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如宋初澄泥砚制作名家泽州的吕道人,所制澄泥砚被世人称为“吕砚”,是古代顶级澄泥砚,为宋朝大学士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人所推崇,十分珍贵难得,历代砚谱著录中多有记述,清朝乾隆皇帝以终身未能得见为憾。我有幸得到一方吕道人澄泥砚。见左图:
4 ?9 d7 ^! ~7 }& Y% e
   砚首上宽:7.6cm;下宽:7.2 cm;砚尾上宽:8.6 cm;下宽:8.2;砚首上高:15.5 cm;下高:14.6 cm。前窄后宽,前低后高,四硯侧收敛,硯底抄手,典型宋代风格。质地上乘,细腻莹润,通体铁锈红紫色。硯首内外通雕“吕”字,内外透,白色泥填充,砚首外侧吕字宽0.8 cm高1.2 cm内侧吕字稍斜略显大一点。为吕硯特有的标志。硯面围投壶状,池堂合一。硯堂有明显使用痕迹。

! k7 a- V& X. x5 @7 G! X7 h
6 Y9 ]% G/ o4 T( \  n0 P3 s  p
   欣喜之余凑一首打油:《咏吕道人澄泥砚》:“本为铅黄不老丹,水火既济天成硯。道人青云回碧落,惟留玉卿在人间。苏黄米陈有佳作,应惜乾隆未曾见。昔日隐形待盛世,今朝归宗尽开颜。”* T) g& F' g0 \% V! F$ n
   元代的澄泥硯带有粗犷的时代风格。我所收藏的元代著名书画家柯九思自制、使用的玫瑰紫澄泥砚,也趋于实用并不过分讲究纹饰。明朝澄泥砚的制作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纹饰、造型更加丰富多彩。带款铭的澄泥砚比唐宋时期多了起来。清朝澄泥砚制硯,不仅精湛的传统工艺广泛使用,并借用玉雕工艺使硯体纹饰更加精美。乾隆皇帝对澄泥砚情有独钟,曾令宫廷造办处,按古法收集河泥在宫内烧造。
3 f/ q: t" E; d清未直至民国时期。泽州、绛州、虢州等澄泥砚主产地,虽然生产规模逐渐变小,但依然没有停止。特别是泽州黑包红澄泥砚的生产更是延续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0 L3 E/ c2 S- J$ n. n& O, I/ s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山西的澄泥砚在古砚中具有怎样的地位?作为山西发展文化产业的“三宝”之一,有哪些独有的传统工艺?/ _# @. [& \& u& J; D
   范业俊:历史上山西是澄泥砚的主要生产地,而且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最悠久的主要生产地,品种最全,质量最高,色彩最丰富,鳝鱼黄、虾头红、蟹壳青、玫瑰紫、绿豆沙、雪白、炭黑等颜色无一不具。生产地域包括泽州、绛州、五台、雁北、太原等地,其中泽州、古绛州的澄泥砚,更是誉满天下。; _/ Q% t3 V1 F: G1 x
   澄泥砚制法复杂,不同地域的生产工艺不尽相同。我以泽州澄泥砚为例,简单介绍澄泥砚的生产工艺流程。3 l, ^" M* O" `/ ^3 n2 O* g1 `8 V
   泽州澄泥砚以材质划分,可以分为三个部类,一是吕道人澄泥砚;二是黑包红澄泥砚;三是普通澄泥砚。* J: _% G  X& g/ ?
   吕道人澄泥砚:是澄泥砚中的极品,代表了古澄泥砚的最高水准。我通过对收藏实物进行长期观察研究,认为砚材中可能含有无磁的铁陨石,其它方面尚在进一步研究中,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望于近期使这一艺术瑰宝的制作工艺得以挖掘和恢复。
+ K4 X, ^- r( I+ j6 h   黑包红澄泥砚:在砚材中添加有一定比例的红丹、黄丹粉。$ F( s" ~& u% q% F. W5 v1 {1 {
   泽州普通澄泥砚:在澄泥中不填加红丹、黄丹粉。
5 Y* D( D0 t; ]7 H   一般地说,泽州澄泥砚的主料澄泥来自丹河。再经过炼泥、制坯、烘干、雕刻、烧成、防渗、打腊、抛光完成制作。
5 V1 ?8 U0 w7 h, F, c9 p   记者:山西把澄泥砚当成“文化三宝”之一,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使“省之宝”成为“国之宝”?
1 }1 Z! m. d& v   范业俊:砚台具有两种功能,一是磨墨实用;二是陈设观赏。现在国家大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山西得天独厚的澄泥砚生产工艺,应该在非遗技艺活化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
9 ]4 s# F7 B# k* i+ }& v   以泽州澄泥砚为例,建议首先进行社会调查,据藏品分析泽州澄泥砚在六十年代中期尚在生产。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开发、生产。同时加大对吕道人、黑包红等澄泥砚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相关信息,提升这一艺术瑰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泽州澄泥砚有自己独特的配料与生产工艺,有如下几个特点:1.砚泥中增加丹粉,使砚的质地如石,色彩更加丰富多彩。这一条是澄泥砚家族独有的;2. 特殊的防渗工艺,使砚身黝黑充满魅力;3. 黑包红澄泥砚在历次拍卖会上有着不俗的表现,已经得到市场与收藏界的普遍认可;4. 泽州澄泥与道学有着深厚的渊源。3 q+ O5 G6 C# g2 l
   鉴于上述条件可将澄泥砚的开发工作与晋城市关于中华文明圣地析城山、阳城的伏羲王都、碧落碑、商王祭祀以及其它相关活动有机结合。共同体现晋城地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造成风借火势,火助风威的整体发展大格局。9 Q7 e4 h  K# X' V- i% {* ~/ o+ h; l
   山西要想做大做强澄泥砚品牌,将文化散播于全球,打响国际知名度,还要培育市场主体,增强企业活力,发挥骨干文化企业的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建立文化园区,引入文化创意项目,搭建示范平台,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基地、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文化休闲旅游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造型、纹饰、布局和雕琢技艺上,体现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同时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突破传统造型限制,将这些非遗技艺加入时尚、创新的元素,将西方艺术理念融入东方典雅人文气质,将艺术带入生活;不断生产出优质新砚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做出新贡献。(来源:山西市场信息报)
  m: ~7 X2 M6 ~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8-4 00:40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