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政府当地时间周三(1月31日)将超过十多家中企列入“中国军方企业名单”,宣称这些企业与中国军方合作。对于这一无理操作,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回应表示反对,谴责美国滥用国家力量。3 g t% v" l9 p& |: C
5 U+ d3 U2 j3 q; c8 e2 U) c2 Y3 @& J路透社称,在中美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关系紧张之际,上述举动是华盛顿方面近年来采取的众多行动之一,旨在限制那些据称可能与中国军方合作的中企。
美国将十多家中企列入“中国军方企业名单”,图为中美两国国旗虽然被列入名单不会被立即禁止,但可能会对这些企业的声誉造成打击,并对美国实体和公司发出警告,提醒注意与其开展业务的“风险”。此外,五角大楼此举可能给美国财政部施加压力,从而制裁这些企业。
- m! s- e& x$ ^! V
4 p& H6 _ B5 m8 Q& O9 I5 n9 F
5 W8 ]( j- p* U0 ]对于美国这一最新打压举动,路透社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回应表示反对,谴责这是滥用国家力量,并且是与美国所声称的“对市场竞争和国际公平贸易承诺”的背道而驰。
- ]5 x8 P c5 S5 p7 A8 I2 j9 ]' ]5 r, c- p1 h. Y5 B
针对美方近来不断以“涉军”“国家安全”等为由无理打压中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去年6月曾表示,美方为了维护自身军事、科技霸权,一再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无理打压中国企业,肆意破坏国际经贸秩序和世界贸易规则,严重危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已经到了歇斯底里、不择手段的地步。
* e7 I" m% S; o$ k3 t( D' x% z* s4 V l2 |; \
汪文斌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上述举措,要求美方立即纠正以涉军、人权等问题为幌子,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的错误做法,停止滥用“实体清单”等出口管制工具遏制打压中国企业。中方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s$ E2 ~! H" n3 n4 p6 o3 x0 f
/ H5 _! F/ m. S& D3 L
延伸阅读:
) u, O+ |" f. S+ r# J5 c+ a& N6 B- h! }7 y
欧盟酝酿对中国光伏企业“下手”?# ^' k$ ?: d- t+ T# J! q/ \( A
1 M8 b; T$ Q& i/ h
“欧洲光伏成为一个陷入危机的行业。”德国《图片报》28日报道称,欧洲的太阳能生产正遭受“不可持续的损失”,除非德国政府出手支持,否则很难与中国产品对抗。近期,多家欧洲光伏企业宣布暂停生产、关闭工厂。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欧洲太阳能制造业面临的生产危机使欧盟再度酝酿对中企“下手”。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发出警告称,任何形式的贸易壁垒终将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
春节临近,中国光伏企业赶订单
9 R2 J7 |6 B2 ?/ C9 B T$ F$ U
8 N) t, j) Z7 ?: a3 A8 `' O# b40%的目标与2%的现实
# p, V+ a3 q* ] f8 ~0 g& o
9 n1 x" K% |! D/ A8 i“下一家太阳能公司威胁要关闭。”《图片报》以此为题报道称,在德国最大光伏企业梅耶博格威胁要关闭欧洲最大的工厂后,德国另一家光伏制造商Solarwatt也正考虑关闭其位于德国德累斯顿的工厂。去年年底,Solarwatt因“精简组织结构需要”,解雇了该工厂850名员工中的约10%。
W0 Z1 e9 T# U3 @. z% [) [7 J9 j& D/ M& F( x; f, w _1 v
不少欧洲太阳能制造商正面临生产危机。《金融时报》报道称,生产太阳能电池所需硅锭的挪威晶体公司于去年8月申请破产。挪威E24网站报道称,去年11月,太阳能组件公司REC宣布关闭挪威克里斯蒂安桑和波斯格伦的两家多晶硅工厂。美国彭博社报道称,芬兰太阳能制造商Valoe去年12月提交债务重组申请以避免破产。当月,奥地利光伏组件制造商Energetica启动了破产程序。报道称,受美国《通胀削减法》提供的一系列补贴吸引,梅耶博格等一些欧洲制造商正着眼于在美国投资。 T3 U0 J0 a: n: \/ s1 H
! l h, ^0 s* k& P& v, V德国Solarwatt首席执行官诺伊豪斯表示,“欧洲和德国的太阳能产业目前正被大幅削弱”。彭博社称,欧盟曾表示,其目标是到2030年,至少40%的清洁能源技术需求可以通过本土生产来满足。然而,欧洲光伏产业协会称,目前只有不到2%的太阳能在欧洲生产。& z- }- v/ i- _4 G9 K5 K
3 a; W8 ] p6 Y. y- ]7 }“对美国的屈服和对中国的威胁既可悲又徒劳”
. L5 o3 O$ c# R7 k% B* @( g" F3 z
/ A1 r) p0 }# {/ A4 H4 z! K% w0 i《金融时报》27日报道称,中国光伏产品大量进入欧洲,威胁到欧洲本土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欧盟正考虑对欧洲太阳能电池板制造业采取紧急支持措施。欧洲太阳能制造委员会秘书长约翰·林达尔称:“全球产能严重过剩,欧洲制造商正蒙受巨额亏损。我们需要应对中国的威胁。”欧盟官员告诉《金融时报》,欧盟正考虑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这可能导致惩罚性关税)或出台措施激励各国政府保持工厂运转。不过,目前尚未做出任何决定。9 Y6 K1 G0 I( t* g9 I
+ U0 _9 m. p3 q( \4 n/ i
欧盟10年前就对中国太阳能产业下过手。2013年,欧盟首次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晶圆片和电池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2017年将这些措施又延长18个月,2018年这些措施才到期。
图为工人正在安装太阳能(资料图)6 w+ E8 ?, B: M% v
, A( q4 r; K& N! j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报道称,欧盟似乎正通过威胁来回应对中国“倾销光伏产品”的不满,向中国施压。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国家补贴确实帮中国产品出口至欧洲,但当时欧洲没有抱怨,反而对中国“积极融入西方贸易”大加赞赏。而现在,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等产品因其自身的高质量在欧洲市场颇具竞争力,这时指责中国只会“让人惊讶”。
* |# e$ V5 s1 ]/ `% {4 {
. J+ G# X! D6 B; \9 Z. x报道分析称,欧盟当年对欧元危机的不当处理、大规模印钞以及一直以来未建立起银行和资本市场联盟机制,导致现在欧洲投资处于前所未有的低位,这才是欧洲新能源领域落后于中国的真正原因,欧盟“对美国的屈服和对中国的威胁既可悲又徒劳”。
5 ^3 r2 a/ o5 U( K
7 w. Q. {" X0 t+ T+ F不会有赢家& |6 _6 H* L. f4 B+ {# s- b
* ~6 @, b5 N4 f
德国《南德意志报》报道称,一些德国太阳能组件制造商要求德国政府对使用欧洲产品的个人进行奖励,大型项目若使用“欧洲制造”也同样应受到奖励。不过,这一要求遭到不少同行的反对。德国新能源初创公司1Komma5°创始人菲利普·施罗德表示,补贴不会有任何效果,因为欧洲制造商没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在没有中国的情况下,欧洲制造商无法生产供应。
3 @+ A' `) f! n( x S
3 L. R& H* P7 z5 w$ q: ]& t% @( s7 d香港“亚洲时报在线”分析称,欧盟很难摆脱对中国制造的光伏组件和其他太阳能产品的依赖。虽然欧洲拥有完善的太阳能供应链,但它缺乏规模经济。0 E! O2 w* A* [
- U/ Y. Q x P9 s7 z. ]! x* M* w# \) S
美国咨询公司麦肯锡数据显示,欧洲公司仅占全球太阳能多晶硅市场的11%,晶锭和晶片市场的1%,太阳能电池市场的1%,光伏组件市场的3%。到2025年,这些份额预计将分别增加到12%、4%、4%和5%。而中国是最大的太阳能生产国和消费国,全球约75%的太阳能电池和70%的太阳能组件都产自中国,这些组件的最大市场是欧洲。2 T3 {0 |2 t" J
8 {6 S( o; E. J8 z1 t0 k
“亚洲时报在线”分析称,中国巨大的产能,加上由材料、设备、生产和组装组成的完整供应链,使其拥有无与伦比的规模经济和成本优势,即使欧洲实现了能源自主的目标,中国也不太可能失去这种优势。根据欧洲自己的统计,在未来几年计划安装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中,很大一部分仍依赖中国。
& [% S t3 j1 D
0 }, c, y+ b+ x欧盟新闻网站“欧洲动态网”称,在《净零工业法案》中,欧洲对中国制造的“净零”技术实施了限制措施,将使欧洲难以达成“绿色协议”,严重损害该地区在气候保护上的可信度。此外,德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称,太阳能行业超90%的工作岗位都与规划和安装有关,针对中国可能会威胁到从事这些工作的工人。
! ], G* q9 E- o( s" [3 g5 n9 t1 l0 t" c7 G&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