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一初中生小姚为获取社交便利
* |/ M V& m; {; h5 E/ i% R; I- ]5 o9 a
背着父母花600元在网上购买二手微信账号
5 I8 d9 Q) _* L0 f4 z: @9 C- c: [. u# B' S6 E
后续竟附带6万元“滞纳金”?+ j6 C* N* N' }8 I# m
7 `) J' G# e" v9 V! K7 }$ R
究竟是账号存疑还是另有隐情?* L0 }+ A! m/ ]% n* q; y% I# m
% K' w% ^/ K+ Q$ L
近日,一起“天价”微信号诈骗案件引起静安警方关注。在侦破案件拨开迷雾的同时,这起诈骗案背后的原因亦令人深思。
$ G u' B) m3 r; M0 s: y
( i0 U3 k( J! \9 k1 @. N9 V' h- e2024年6月17日,小姚由其母亲陪同至静安公安分局江宁路派出所报案。经了解,去年年底,小姚背着父母在某互联网社交平台上花了600元购得一个二手微信号用于自用,后该微信多次出现“异地登录”,小姚在卖家诱导下,转账缴付所谓滞纳金近6万元,家长怀疑被骗遂报案。
二手微信频遭“异地登录”- L' ]. m& {5 t
. P4 k/ C! U5 x/ k+ B0 t# C4 q8 d经查,报案时,该微信账户依旧实名登记在卖家李某名下,小姚只是更换了自己常用的昵称和头像,并未实际取得微信账号的所有权。办案民警由此分析,被害人描述的“异地登录”并非微信账号的异常状态,只是字面意思上的被人异地登录。
$ ?0 A% j7 s) e; _& W, O* X! I4 P7 l
3 w% x7 o, j1 C! r6 V1 l调查期间,民警围绕被害人陈述和平台核实信息,着重就“卖家”李某的诈骗话术进行重构:李某只要通过身份证重设密码,即可再次登录该微信账号,被害人小姚即被踢某以小姚操作不当导致微信账号被封禁且已产生滞纳金为由,向小姚索要解封费用和滞纳金。涉世未深的小姚轻信对方并偷用了父亲的银行账户向李某汇款,请求其帮忙“解封”。
7 W% Z- v# I2 c5 }1 ]5 u
% r- }# G& ?) {$ a经统计,至案发时,小姚已累计向李某转账近6万元。李某“假卖实借”微信账号以及虚构“解封费用”“滞纳金”的行为已触及法律红线。7月16日,上海警方在山东公安的协助下于当地将李某抓获归案。
嫌疑人李某
/ W4 z& f/ L, N x( j
0 H# K4 b1 W8 F到案后,据李某供述,其在轻而易举地骗到首笔钱后贪念愈加膨胀。从今年1月至6月,她又以相同的话术手段,先后数十次向小姚索要钱款,后发现小姚只是一名初中生后,又心存侥幸,将小姚拉黑后取回微信的使用权并将涉案的支付宝账户注销。; Q, A: R" d7 d- H/ t- V
; s8 g5 b+ c2 }& H& i h
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因涉嫌诈骗罪已被静安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6 R: Q) g" o1 R9 U7 }9 @
" Y8 q& u% Z9 l. C+ q3 {
同时,警方在调查过程中还获悉,被害人小姚平时学业紧张,在课外和同学、朋友间的沟通也主要依赖微信聊天,而此前自己的一个微信账号被父母收掉,而在网上悄悄购买二手微信账号。
( Q2 o3 t, G/ Z) I x/ @ n
; R% P/ U+ i7 L) [/ q警方也提醒学生及家长,对于这一类以买卖微信账号为诱饵的诈骗手段,应予以重视警惕。, G/ s" l% N8 t" L6 d8 a4 G9 z
: u$ J1 c, c1 C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