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边陲淬豪情,水墨奔马绽风华 ——李翰迪画艺探微 李翰迪是共享书画首批签约书画家,这是他的一些近期作品。在这里略作点评……4 D3 Z; d: e; Q' }# T
0 {: o9 ^( ~$ x- s0 W, u
1. 笔墨运用:作品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以豪放洒脱的笔墨勾勒马的形态。墨色浓淡变化丰富,通过浓墨表现马的肌肉、鬃毛等关键部位,凸显力量感;淡墨渲染营造虚实相生效果,使马的形象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如单匹马的画作中,浓墨重彩描绘马的轮廓与动态,寥寥几笔便勾勒出马的矫健身姿。0 U5 N6 j% A( |3 k+ v
8 }1 N: M+ N4 Y8 r- p
( i; r9 j" V- c! Z* P4 y% P
6 Q+ x' d6 s- R( v4 @' o: Q! u1 p 2. 造型表现:对马的造型进行了艺术化处理,并非追求写实的精准,而是注重抓住马奔跑时的动态神韵。以简洁而夸张的线条,表现出马的肌肉、骨骼和动态,虽不似西方写实绘画那般细腻入微,但却能生动传达出马的活力与精神气质。比如双马或多马同框的画作,通过不同姿态展现马群奔腾的气势。. l Z1 ]4 P( ^) `" ?' e4 M
5 o4 P! D% V$ A3 k/ T, e, F3 t! v& k3 w' _
3 j4 i, C$ R! a 3. 意境营造:画面背景简洁,留白处理巧妙,给人以广阔想象空间,突出主体马的同时,营造出一种自由奔放、豪迈洒脱的意境。几幅画中虽背景色彩简单,但通过墨色与构图,能让人感受到马在广袤天地间驰骋的壮阔场景。! U1 |* ^; Z% m3 j2 ?" F8 h5 K) g0 ^
* t1 h' N5 f& ?; t' \
4.综合分析:特别是这幅群马题材的中国画。从技法看,画家以豪放洒脱的笔墨勾勒马的形态,运用浓淡相宜的墨色和富有变化的线条,生动展现出马的肌肉、骨骼和飘逸的鬃毛,体现了中国传统水墨画注重神韵和写意的特点。从构图而言,群马呈奔跑之势分布画面,营造出一种动态的节奏感,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马蹄奔腾的力量和呼啸的风声,布局疏密得当,既展现出马群的气势,又有个体姿态的细节呈现。从意境来讲,群马奔腾的画面传递出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鼓舞,契合人们对力量、速度和自由的向往 。整体上,这幅画是传统技法与精神内涵的良好融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8 _, K- h# \; m. [' w, l/ [) X$ D' l9 k
l3 ^9 b1 s2 F- ^# Z& U7 ~) T! V 5.创作背景:作者李翰迪农民出身且自学成才,西北边陲服役经历可能赋予他对自然、生命力量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经历或许是他画作中展现出马的雄浑气魄与自由精神的灵感来源。他将自身经历与感悟融入创作,在传统水墨画基础上,融入个人对马的独特情感与理解,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姓名学家、能量大师霍艺元曾赞其画作是:“悲鸿现灵,腾空出世”,徐悲鸿先生的长孙徐晓阳寄语李翰迪:“发扬悲鸿精神”。从李翰迪画风看有传统水墨神韵,但并非简单模仿徐悲鸿,而是有自身探索与表达。
+ m: r0 i1 P2 ~
+ H; e, p P( C( V) n0 L7 ~ 艺术简介
' l5 |0 R T9 a+ e 李翰迪,字刊社,1964年6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陕西咸阳市人。现任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西部地区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国家高级美术师职称。中国秦龙华夏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315书画艺术研究院西咸分院副院长,西部画院副院长,中国陕西道宁斋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天云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东方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陕西省美协会员。(许衙评)! U- K! s! I! o7 u+ W( X$ I& q4 k: D
# K1 { P, z1 l) F* f9 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