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 W+ N7 @8 n' v& e1 Z2 K1 }今天又亏了半年的工资,晚饭吃面吧!”昨日,一位股民在微信朋友圈发出如此感叹。
( U5 V: v4 B4 Q/ @; pA股周四再度出现大幅下跌,沪深两市股指跌幅双双超过3%,创业板指数更是大跌了6.33%,两市成交则萎缩至1.46万亿元。
. x4 |( X3 T6 |0 X% s2 A5 d《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分析人士均将矛头指向了资金面:“IPO冻结巨量资金导致资金面紧张”“场外配资加强监管”“6月底报表日资金需回流银行”……3 t1 W3 x$ k9 h' _: O% X! d
近期的社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等新经济指标显示宏观经济出现回暖迹象,国务院推出的四大工程包也将陆续发挥稳增长作用。“市场开始逐步形成经济或在三四季度企稳的预期。”机构人士多数认为,在此背景下,央行没有必要频繁动用货币工具,市场进一步提升估值有限。此外,随着前阶段市场的大幅上涨,证监会对场外配资监管态度趋严,希望市场转为慢牛的态度非常明显。8 L P" a* @) p. a% o
“本来我看到12000点,但听了报告后下调到了8000点。”一位几天前参与招商证券策略报告会的机构投资者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在场的官员以及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都提到了,通缩风险基本排除、货币政策后续操作空间并不大。这在我看来,下一阶段流动性局面会有一定变化。”% k' d, J+ N* b, c
预计融资300亿元的国泰君安昨日接受网上申购,连同其他24只新股同期IPO,市场估计将有约7万亿元打新资金被冻结。IPO冻结巨量资金,杠杆配资的平仓,被认为是这一次市场调整最关键的因素。. K5 u1 \1 _9 O9 {
“必须清理投机者,让投资者留下来。”华林证券策略分析师胡宇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9 Z4 y& ] z$ q X J- r; ^! W z
也有银行业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最近股市转弱,考虑到6月底的资金紧张时点,估计未来两周可能有更多的资金从股市流出回归银行。
4 X- |! _8 `3 n N+ y6 b来自银行间市场的一线交易员也提到了资金面这两天的变化,“全市场资金利率昨日出现显著上升,资金面暂时紧张主要是缘于新股申购和MLF(中期借贷便利)缩量投放两个因素。”国内一家国有大行债券交易员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资金面有所偏紧,但算不上特别紧张。据推算,6月17日或18日,3月份续作的MLF操作面临到期,预计总规模在6700亿元。央行是否续作6700亿元的MLF令市场预期偏谨慎。
) ^$ u9 D, H) q7 b: n近期地方债的密集发行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流动性偏紧,尤其是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的债券购买者。
% F, ~' S# t( G9 {! C P% A) v0 A$ ?民生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奇霖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地方债公开发行的部分会占用银行现金头寸,挤压其他利率债配置空间。地方债供给压力太大挤压现金头寸后,会影响银行对其他融资主体的信用投放,产生挤出效应。降准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H1 E0 w3 E( M' a$ B. U4 ~8 U
但有机构认为,近期房地产成交明显回升,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逐步加强,投资者开始逐步形成经济或许在三四季度企稳的预期,央行没有必要进一步调控货币政策。7 {$ {/ k7 E- o" J9 y" Q3 ~2 c3 ^- m3 o
此外,A股的资金需求还在加大。《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本轮牛市资金来龙去脉发现,去年下半年约有9000亿元资金进入到股票市场,而今年截至目前的资金流入达到3.5万亿之巨。结构上融资性资金仍占据重要比重,但二季度后保证金上涨速度明显加快,同时对资金的需求也在明显加大。
+ N2 A0 t; }1 T- {5 a深圳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券商两万多亿的融资盘,其实只是“水面上”的杠杆,“水下”各种配资估计也有过万亿,现在成交量很低,很多高杠杆的投资者都没有降低仓位,调整明显还没有到位。+ ~* J1 W8 b# e$ E
也有不少基金坚持A股中长期处于牛市之中。, R' E/ g% g;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