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末年初,不少政务人员反映负担很重,不仅有写不完的总结材料,还有开不完的大会小会,尤其是很多会议是“陪会”。各种会议让人疲于应对,有时甚至“上班基本在开会,下班才能忙工作,加班、熬夜成了常态”。切实推进减负工作,要从减掉层层“陪会”之风减起。
. C y7 t0 ^% h- \/ z5 Y所谓“陪会”,是指各级工作人员需要频繁参加与实际工作关联度不高、作用不大的各类会议。导致“陪会”问题的原因很多。有的地方和部门对工作的理解和落实存在偏差,认为“只要召开会议就代表重视”“会议开得越多表明工作开展得越扎实”,层层开会、反复开会、“以会议落实会议”,不仅不能有效推动工作,反而给参会人员带来更多负担。8 G. V) j4 v9 [2 N1 I
5 {% m; ?$ M$ ^" [8 {4 e( ~也有地方和部门认为,“到会场才体现重视”“参加的单位越多越显得重视”,过度追求参会单位数量、领导层级、参会规模,甚至“自我加压”主动组织更多会议。一些原本工作相关度不高的单位和人员不得不现场听会,不仅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还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影响一些政策有效落地。有干部不堪“陪会”之苦,曾填词一首:“常叹时间浪费,陪会不知所谓。忽四目相对,唏嘘赶场为谁。知否,知否?基层干部心累!”一些地方大事小事都开会,超范围、超时长、高频次开会,就同一事项重复开会,让“陪会”者不堪其扰。湖北省纪委监委近日通报了一起典型案例:某乡党委书记田某,明知上级三番五次要求精简会议,仍随意扩大会议规模,多次安排召开全乡党员干部会议,动辄要求各村(社区)和镇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参会、“陪会”。田某每次开会时间长,讲话长篇累牍,空话、大话、套话连篇,却不解决实际问题。据统计,田某一年内召开会议多达208次,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田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o0 c: u2 a. i h1 q
/ m* W M& ?' f& g6 q以开大会、讲大话的“形”,代替抓工作抓落实的“实”,是产生文山会海、文风会风问题的直接诱因,也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片面通过会议展示重视程度和工作态度,盲目扩大范围、增加频次,罔顾会议实际效果,导致会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膨胀,形成恶性循环,让“陪会”问题长期延宕。破解“陪会”难题,要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抓起
9 {$ [; ]% e/ n1 k% j
$ m6 w: d5 L1 k3 f。要进一步倡导务实高效的工作理念,减少冗余无效的会议,提倡实事求是、崇尚实干,让各级工作人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服务群众。只有下大力气解决会议空、虚、多的问题以及“开会不研究真实情况、不解决实际问题,为开会而开会”的问题,才能避免参会沦为“陪会”。! o, |8 u2 ]( ]* w( S' _
2 n/ i4 V, v6 B( z, Z# a/ q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同样是破解“陪会”难题的突破口7 {5 o; a. m/ h# l: J$ q5 [
5 k# C. |+ y. B! `: Q7 X5 l。要把面向一线的考核重点真正放到工作实绩上来,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避免简单机械地将会议次数、参会人数等作为衡量工作重视程度、好坏的标准。同时,也要进一步细化相关要求,比如,只能安排与会议主题、会议任务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参会,不得要求层层“陪会”;对一些只听取意见、不需要决策的会议降低参会人员级别要求;对一些已事先征求意见的协调会,只要求意见不一致的单位参加即可。
+ _9 J+ I3 M$ @9 O1 H0 B( [
) e7 \5 O/ n* v' i6 M文风会风关系党风政风。减少“陪会”,关键还在于按照精简、务实、高效的原则改进会风文风,少开无用的会、控制会议规模4 G8 B5 A- k4 d' x
* g& h; @; ~5 W; W' y。1月29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着力解决精文减会、督查检查中的问题,保持量的刚性约束,推动质的优化提升。期待各地拿出更多务实举措,把“精文减会”的要求贯彻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开短会、说短话、行短文,减少各类“陪会”,切实为大家减负。
) _1 x+ \: B1 A9 o( G* H& g W
) d" Y0 k, V6 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