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一则民事判例引发热议。一女子与一男子深夜在KTV醉酒,朋友沈先生将二人送至住处附近后驾车离开,该女子并未回家而是横躺到车行道上,被过往车辆碾轧身亡。亲属向肇事司机索赔后,反将友情帮助的沈先生和KTV告上法庭,网友纷纷表示“好人难当”。
: A6 q/ G6 D" |* h
; N6 @) o& c/ h% r! H- k法院经过实地调查后,认定沈先生的行为属于“好意同乘”,无需承担责任。《法治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本案审判长范雄凯法官,还原案件审理经过,并进行释法说理。% E7 q( M& H& X. F& B$ s
3 q7 y; p; u9 J( L6 ^/ o' m- G
深夜送人反被告
z' Q4 ?, z: c4 F; a
, ` R; K1 G! V5 w4 |; u. h深夜送人,司机先行离开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这成了死者艾小姐家属状告送人者沈先生的理由。, t. T3 G0 [- b! E. g$ b
1 ?8 b% h( B* k2 R7 y4 r
艾小姐家属认为,艾小姐与赵先生在一家KTV深度醉酒后,KTV委托沈先生将醉酒的二人送回家,沈先生没将他们送到家,便让艾小姐下车任由她横卧在马路中间,导致她被汽车碾轧身亡。KTV和沈先生都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应该对肇事司机交通事故案件中赔偿不足部分,至少连带承担60%的赔偿责任。
- Q$ n" Z1 H X8 U
$ j& J- ~- q. I+ f沈先生辩称,自己的送人行为并非受KTV委托,而是友情帮助,自己与艾小姐、赵先生原本相识,以前也送过二人回家。自己将艾小姐、赵先生送到赵先生住处,在距离住处巷口90米左右处,艾小姐要下车呕吐,所以才让二人下车,二人下车后往住处走去,沈先生就开车离开了,也没有收取车费,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 P4 H1 @* l3 n/ |9 _* D3 G
3 b3 c3 j4 @+ T0 e- T4 D/ nKTV也辩称,艾小姐死亡系交通事故所致,KTV在经营场所内已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对艾小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不应承担责任。0 N* o7 \4 ?' |6 ?
+ U; F c9 }$ w, j; k! D1 T
第三人赵先生称,自己与艾小姐一起饮酒后,共同乘坐沈先生的车子返回住处,当时也是醉酒状态,意识不清,只记得艾小姐下车后就躺在路上,想拉她起来,没拉起来,担心其他车子撞到艾小姐,就在马路上拦车,还因此构成了寻衅滋事罪。6 F. J9 H# F5 q5 R. A+ O4 S1 d
5 X% q3 {/ R T6 w t最后90米谁担责
* A& b3 N M8 v/ _
; p# ]7 k- x5 K$ r+ M g0 D$ @, Q法院根据现有证据,并多方核实,确定沈先生并未收取乘车费用,其行为应认定为“好意同乘”。/ X- M6 F* l7 k' f$ T9 T$ J0 J
5 s, g+ V* \3 H+ u& u! D
“‘好意同乘’是驾驶员基于善意互助或友情帮助而允许他人无偿搭乘车辆的行为,具有无偿性、合意性、非法律拘束性的特点。”范雄凯说,在这种情况下,驾驶人有过错的才承担责任,并且一般情况下应减轻驾驶人的责任,除非驾驶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才不予减轻其赔偿责任。
2 a* W8 E5 O! }% T/ d% G# d- n/ ~! C9 m5 e. X' @
然而,沈先生是否有重大过失,还要看这最后90米究竟是否有导致重大事故的可能。
/ r0 A! ]: c3 s& q
' f6 P3 Q- P' Q9 M- C/ e9 k% n" n本案主审法官专门来到沈先生将人放下的地方,经实地查看,这里位于住处的巷口附近,虽然离住处仍有几十米距离,但该下车点位于住处的同侧路边,沈先生靠边停车后,等到艾小姐和赵先生在路边正常下车,才开车离去。
+ P7 D2 `4 \% I4 x# B+ t/ ?( G9 I6 _& n1 G$ e) ]4 D
法院认为,沈先生不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其停车位置与艾小姐死亡之间不存在侵权法律意义上的因果关系,遂依法判决沈先生不用承担责任。在法院协调下,KTV出于人道主义,自愿补偿原告一定金额。
0 U0 W' }2 m3 V( I4 M* b1 c
& C! V% y& v* h3 ]& j7 @* G公正判决扬善意5 N2 K; n& N) W
" q# |- W% h: F1 H
“法院的判决不仅是对个体行为的合理评价,也是对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的尊重。”范雄凯说,通过这样的判决,法院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法律鼓励和保护善意行为,同时也要求每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 Z+ j) Z2 `& _/ g) ^2 b- G; C. Q& `6 ]/ r) H0 J7 ]
在此案中,艾小姐与赵先生深夜醉酒,前者不幸丧失生命,后者醉酒后在路上四处拦停车辆,甚至殴打过路司机,并造成三辆车受损,超出合理限度,最终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刑罚。
' S2 o9 l0 a, x+ z4 d4 W" [2 q- z+ S( }$ r: N0 M( N2 @" U
“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希望以公正裁判为社会树立行为规范,让善意送人者免于担责,让大家对相关社会行为产生的后果有明确的预期,切实发挥司法裁判引领社会行为价值风向标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件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凝聚向上向善力量。”范雄凯说。; x/ J4 Q. e. N) q# z1 `+ [
5 z- q5 R [. V7 Z/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