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龙县风光 黄龙县人民政府官网 资料图3 r' ]1 M+ g4 R; j. C+ B
关于人口小县机构改革,中央已定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稳妥推进人口小县机构优化。目前,人口小县机构改革已在山西、青海两省多个人口小县完成,主要特点为通过“大部制”改革来降低行政成本和财政负担。湖南、安徽、甘肃、江西、陕西、福建、四川、西藏等地也已相继释放开展人口小县机构改革的信号。
( |5 u3 {9 j+ ?% a, u8 K$ t9 K' V' P9 Y$ c
最新的案例又来自陕西。7月22日,延安市黄龙县官方消息透露,黄龙县人口小县机构改革于7月19日全面完成,新组建机构已全部挂牌到位,新组建机构领导班子配备全部到位,涉改革机构职能、人员、编制全部划转到位,干部安排方案落实到位,新组建机构三定方案印发到位。
$ h0 ^: x' f: ^/ m# L3 J; u$ ]' d" g8 F Y7 [
7月22日,黄龙县机构改革涉改单位揭牌仪式举行。相关负责同志共同为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发展改革科技局、县自然资源和林业局、县教育体育局等单位揭牌。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孟伟强调,涉改部门要尽快整合机构职能、理顺工作思路、理清工作重点、明晰工作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同上级业务部门、其他单位沟通衔接,切实理顺管理体制机制,保持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k8 B5 _1 @. k( E+ G& ?* V, W* s& o; L& T7 e3 v' d. f
黄龙县位于陕西省中北部、延安市东南缘,区域面积2752平方公里,辖5镇2乡。2023年全县户籍人口46910人,常住人口4.05万人。! C r3 f1 O9 |, C! _- @
9 K4 a7 T3 ^4 B0 ?' x+ U
7月31日从当地了解此次改革的细节,多部门工作人员均婉拒了采访。其中,县委编办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接到了要求,“只做不说”。& ^% D$ T# S9 k
7 V( N- D! }7 e6 S4 I
黄龙县民政局一名工作人员透露,因为黄龙是小县,改革中就把民政局划入到县委社会工作部了,据其了解,延安市只有甘泉县和黄龙县是这么做的。
根据2022年公布的《黄龙县人民政府机构设置表》,黄龙县人民政府原设置工作部门24 个,分别为县政府办公室、经济发展局、卫生健康局、行政审批服务局、教育科技体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和旅游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应急管理局、审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市管理执法局、统计局、医疗保障局、扶贫开发局(后改为乡村振兴局)。0 g# l# w( }2 E3 N; {
7 v, Z9 D: p4 d4 @相比之下,目前黄龙县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栏目中,县政府工作部门只列出了16个,分别为政府办、公安局、住建局、人社局、财政局、审计局、发展改革科技局、自然资源和林业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教育体育局、卫生健康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和旅游局。
' l A7 X8 Z! u' L* Q
# v; [3 A: U. X4 d5 F4 _* s6 ~黄龙县原有的行政审批服务局、民政局、司法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城市管理执法局、统计局、医疗保障局等单位均未再列出。- u: i5 J+ l2 j
- c4 b% j; P4 y6 t其中,黄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已于7月31日发出公告称,因机构改革,原黄龙县城市管理执法局与黄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合并办公,原黄龙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办公电话停用,办公电话变更为黄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电话。
, N9 ?! |/ Q$ n8 Y# h3 m+ p. j
/ @8 S* ?5 @- c黄龙县此次改革的轮廓还可从近期当地人事任免中略知一二。在黄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7月24日公布的系列任免通知中:1 m' u1 e& h/ g4 A# r
/ {$ C! P1 h7 o4 D黄龙县民政局局长由朱宏涛兼任;! Y" ?0 K5 c3 d, t8 x. D5 E. w4 @; Y
6 @" }' R: W5 ?$ J
黄龙县行政审批服务局2名副局长转任黄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 x0 L6 h! f7 d1 a6 z+ C6 X
& W B3 T" U' @$ d& ^8 k! Y黄龙县经济发展局2名副局长、黄龙县统计局2名副局长转任黄龙县发展改革科技局副局长;0 [8 k& w( `3 i
! u4 H* L/ s+ P3 [- Q5 { M6 q黄龙县医疗保障局2名副局长、黄龙县退役军人事务局2名副局长转任黄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 F% @1 _& F; h9 L* L& R u" D$ s; P# _. p, |; ~
黄龙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副局长转任黄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G! a8 n* W) t2 m
3 f. B0 N/ C+ p' D/ N, ?黄龙县教育科技体育局2名副局长转任黄龙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 N8 d; Q# ^- y" W0 U! l
. w/ f+ O1 Q. P0 z5 P% y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90年代,黄龙县曾因财政拮据发起过一次机构改革。4 o+ n, h/ i8 F q: j' X" m
! S9 `9 \0 W& ~# x f
新华网后来报道提到,黄龙县是一个财政自给率只有27%,累计财政赤字2300多万元的困难县,靠举债才能发工资;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全县平均9个农民养一个财政供给人员,这一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三倍多。黄龙县自1994年以来,用过许多办法来精简机构,缓解财政压力,曾是全国精简机构先进县。但这个县始终没有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8 [$ x: j! \# m8 R1 s; S
* l) C& h; F6 o4 d当时黄龙县改革的主要做法是:将职能相近的局委合并,比如将科委、体委与文化局合并为科教文体局;对有经济收入的单位分3年逐年减少财政供给,直至全部脱钩。通过努力,全县最终撤并了党政事业单位58个,仅县直机关就减少了228个吃财政饭的人员。& F2 G, }3 m2 S B
/ \! c! |# y5 @( F; c8 f% i
然而黄龙县的改革很快失败了。( M, e2 E, T! D) b* \ |
; s5 k0 _0 X9 u5 W; l9 J; o; K: ?/ p后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竺乾威2023年在论文中回顾道,这种将机构合并的大部制式的改革在解决部门横向的职能重复、运作不畅的同时,增加了与上级部门协调的成本。从组织结构上讲,改革后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一个部门要应对好几个上级部门,这种不对应的一个结果就是上下运作的不畅。比如,改革后的黄龙县,“对绝大部分被撤并的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是开会不通知,文件不下发,该给的资金也不再下拨”。
8 C2 k0 f( n2 X# r. U) O4 M3 Z! \
! \& I/ {4 s P8 V& ?) F$ E当年黄龙县改革的结果是,为了上下对口,出现了“下级模仿上级,级级模仿中央”的局面。上级有什么机构,下级不管是否需要,无论条件是否具备,毫无例外地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以致基层单位设置了诸多门类齐全、重叠不堪的行政机构和部门,甚至在一些乡村和街道居然也设立了体改办、文明办、政策研究办等机构和部门。在改革差不多五六年之后,财政供给人员比改革前增加了1100多人,不少机构恢复了原貌。
7 \: ?' U0 f7 Z# c- ~0 ?- N- \3 O# {2 s8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