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新文化报(吉林) # f# D3 ~9 W' W4 t" G7 [
# i, f: Y6 O6 w h) n四楼的那扇窗户还敞开着 “这个妈也太大意了,咋能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邻居们都在议论这件事。$ d. k8 Q& b: y$ F1 Z' D' W% R
25日7时40分许,长春汽开区47街区7栋一户4楼的居民家中,一名4岁大的男孩儿从4楼窗户坠下后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母亲发现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迅速将儿子送到了医院救治,目前男孩生命体征平稳,仅右腿骨折,下巴摔伤。* {0 d7 F! t7 N3 R! Y# t
现场
2 Y4 {0 `6 K3 a$ b窗户敞开着 地面留有血迹- @6 K4 z6 b; H8 Y0 d4 x: u5 T+ a5 h
上午9时许,新文化记者赶到了事发地点,现场围着许多居民,大家都在议论刚刚发生的男孩儿坠楼事件。事发的居民家位于47街区7栋1单元的4楼,其朝南的窗户还敞开着,但家中已无人,男孩儿坠落的地点就在窗户垂直的下面,地面上还留有两摊已经凝固的血迹,靠近1单元门口处也有一摊血迹。0 k" k7 I. p& f) M1 S
孙女士是这栋楼的居民,男孩儿坠落时,她正好在家。“当时我听到楼下有人大声喊叫,我就知道出事儿了,马上从二楼跑到楼外,正好看到一名穿着黄色衣服的女子哭喊着抱着一个男孩儿向小区门外跑,男孩儿的头上有血,奄奄一息的样子!”
* E7 _- X! D+ O4 X孙女士说,那名女子不是小区的老住户,而是一名租房户,在这个小区已租住一年多时间,但她们彼此都不熟悉。
( V6 ]) x& d0 z“听说她是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孩子才从4楼掉下来的!”; u. P' f! `. X. r2 \# P- y9 j
救人: O0 b5 r* K1 w: b+ o
好心人帮忙带路
' ?" z) S: x4 S私家车帮忙送医院
1 O5 K3 ^' P7 x1 E8 ?8 n6 e' _2 Y. f“谁家都有孩子,希望这个孩子没啥事儿,我们为他祈祷吧!”韩先生默默地嘀咕着。
; f) q# d! g7 X! W" n4 C! e. y: v事发时,居民韩先生刚刚送外孙女上学回来,因为家里没有太多事儿,他就将自行车停在一边,站在小区7栋楼旁边吸着烟。大约7时40分,韩先生突然听到一名女子大声喊叫,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男孩儿从楼上掉到了地上,地面上全是方砖,一名身着黄色衣服的女子抱起地上的男孩,大声呼喊、失声痛哭。男孩头上鲜血把女子的黄色衣服染红了,看到孩子坠楼受了伤,女子慌了神儿,抱着就向小区的西边跑,跑了一半儿又停下来,怀抱着孩子不停摇动,呼唤着。
* \' x. G% ]; R. B( m6 q. W# C韩先生见状,赶紧跑到女子身边帮忙,“你跑错道儿了,那边不是小区的门儿,快跟我来往东边跑,先把孩子送医院!”. j- y1 q9 m- F: f# t7 M: ~
韩先生在前面跑,女子抱着孩子,边哭边在后面紧跟着。很快,他们来到了小区门口,在那里找到了一辆要开出小区的私家车,私家车主十分热心,看到男孩坠楼受伤,马上让母子俩上车,并紧急送到了吉林大学第四医院(一汽总医院)进行救治。
# o, p; z0 g; |1 R4 Y5 g原因% O/ y7 ]8 [" \' ?# ^
妈妈下楼扔垃圾 男孩一人在家3 I: O( Z3 a' \
4岁男孩为何会从4楼家中坠落呢?/ M: N. X; |3 S1 `
新文化记者了解到,事发时仅有男孩儿和其母亲在家,7栋楼前有一个垃圾点儿,母亲下楼倒垃圾,将儿子独自一人留在家里。等女子刚把垃圾扔掉,转身准备回家时,男孩儿已经从4楼的窗户处掉了下来。
& |2 D1 \+ [# W2 K“他们家里面的床一定是和窗户紧挨着的,而且窗户没有纱窗,没装防护栏,所以孩子才能掉下来!这个妈妈真的太粗心了,孩子这么小,什么也不懂,怎么能把他一个人留下家里呢?简直太危险了!”附近邻居们分析着。
1 ^$ Y6 o) n# e- m i随后,新文化记者赶到了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坠楼的男孩儿经过抢救已基本脱离生命危险,仅右腿骨折,下巴摔伤,其他生命体征正常。
' H$ C& ~3 s. I6 O% n4 C据医院的医生介绍,男孩儿送到医院时还能喊“妈妈”,经过医生对其全身检查,没有发现男孩儿体内脏器出现异常,目前已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内进行进一步的观察。而对于坠落的相关情况,孩子家长拒绝了记者采访。
" V& N* m- b- _: @6 o男孩儿从4楼坠落而无生命危险,对于孩子家长来说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儿,医生分析称,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孩子体重较轻,受力面积小,摔到地面时,没能接触到孩子的致命部位。
$ Q4 y6 t) i0 d$ q# @- E! p你可能想不到 低楼层出事反而多
* `. L+ \: D5 j个案调查·性别差异) y( S; c* P" i- I/ v
男孩出事几率更大
/ I7 P- n v8 Q3 k: e6 m- i案例
: q8 u/ I0 w8 J' f, A' B% M2011年8月15日晚,在南宁市西关路一住宅区里,一名5岁男孩从3楼坠落;2010年6月,柳州市上游路,一名6岁男孩晚饭后在家中阳台上玩耍,趁大人不注意爬上护栏,不慎从5楼坠落。
0 x6 O6 t* Y6 z' T9 h; r1 M# O, s总结 ?/ `4 ^' R0 Z5 \: v. g8 @
男孩子似乎成为了坠楼事件中的主角。在记者统计的30个案例里,有19个是男孩,11个女孩,男孩占63.3%。4 H# U5 V0 C% c4 G
专家点评
# O5 M: Y2 g9 A- A9 J; \这可能与男孩子好动的性格有关。通常情况,男孩比女孩更好动,为了挑战或展现自己,喜欢在阳台或窗台等危险地方攀爬。这无疑加大了男孩发生坠楼危险的几率,而在缺少防护、看护的情况下,几率就更大。 k% z/ ^. P/ a" l
个案调查·年龄区别) Y6 L0 K# g0 ?9 ~. `* w
6岁以下(含)易出事1 N) V4 ~! c [! j7 @2 f; c4 i; @* w
案例# ^$ G3 R5 `* ]" Z: Q$ p+ L
2012年5月20日,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某小区内,一名5岁男童从23楼坠下,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2012年3月3日,合肥东二环一小区内,一对3岁双胞胎兄弟从5楼坠下,弟弟不幸身亡,哥哥重伤;2015年4月7日,德惠一名女孩坠楼身亡,据了解,女孩只有3岁,不慎从5楼窗口掉下来。
- Z0 ?9 J' V) |( a3 m3 A0 F总结
0 t! }8 i8 C4 L- D$ s" O6 [$ M6 f9 w6岁及6岁以下儿童是坠楼发生较多的年龄段。在统计中,共有20名坠楼儿童处于这个年龄段,占了66.7%。
5 X& g) b6 r( r% b* G0 \: d8 L0 N专家点评+ t" b: a# i% t" a& |- c! U; R
1岁至6岁的孩子,因为缺乏生活经验及认知能力不强,对危险往往没有概念。此外,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大都喜欢跑来跑去,控制力不够均衡,自控能力也差,只要大人一疏忽或是让他们独自在家,就有发生危险的可能。
( G W. d2 E* a! j7 ]* F" V! N. m个案调查·楼层高度8 g( a) O2 V) q- X1 U M9 ^: f
低楼层出事反而多
2 s9 K0 Q5 f: c案例3 [! z& T" |8 Q3 q& S6 N5 D
2013年03月29日,湖南长沙一名3岁的小女孩被反锁在家中,孩子找不到大人,就到阳台看,不小心从4楼阳台摔到2楼。* k d L* e) e9 M( A3 _: s, D
总结
8 B( {8 y" c" n% m+ z+ Y3 B不难看出,儿童坠楼事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多发生在高层,事发低楼层的反而较多。30个案例中,在3楼至7楼发生儿童坠楼的有21例,占70%。$ ]1 j5 q4 B( J
专家点评5 N. L8 n5 p0 b6 K
这与成年人的安全意识有关。3楼至7楼对大人来说,感官上会觉得楼层较低,有安全感;而家住高楼层的,对孩子的看护会更严,这从客观上减少了出事的几率。同时,楼层不高的住户,安装防护网等防护设施的情况也相对较少。3 |2 |' [4 W; u% Y
个案调查·事发时段
- ~' P8 T, F" }5 ~: Z父母不在家出事多( b6 K0 G/ e# {& R' ?4 Q
案例
* N8 N1 D; X( Z7 A& s: y9 `+ G2013年3月30日发生在南宁的悲剧,就是因为家长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造成;2012年9月1日,由于外婆外出买菜,杭州5岁男孩独自在家,从16楼坠落。
7 t- H& F3 A4 ]5 D% U总结7 z j" o% b. t( o, X, y C3 C# l) i
统计显示,30个儿童坠楼案例中,有17个案例发生在周末父母不在家时。这说明,父母外出而将孩子独留家中时,容易造成悲剧发生。
) t0 s6 L; s0 g: I专家点评: |, ]) w6 X1 z3 z9 s( T! [
孩子年龄小、好动好奇,父母不在时,调皮点的孩子都喜欢靠在阳台或是窗口观看外面的世界,甚至做出攀爬行为;而对父母有依赖性的孩子,独自在家时会觉得孤独,希望父母早点回来,会本能爬到阳台等地方观看楼下……
; @7 I2 W* s z) b2 u个案调查·防盗网
0 z2 x7 c% S( D' _) x6 r婴幼儿家庭间距勿超5厘米
: ?: O: N6 d. t案例5 f- _% T% k; X7 ] [
2012年10月19日早上,杭州4岁女孩从8楼坠落永远离开了父母,坠楼女孩家里的飘窗,用很小的力气就能推开,最大宽度能开到约33厘米;2013年3月30日在南宁市融晟·公园大地小区发生的小女孩坠楼事件,事发家庭阳台安装的就是隐形防盗网,间隙大,孩子不慎从中坠落。
& i% o1 q# t6 G. p: U总结# p, S" i1 @4 P; k: u; B- B
统计中,从防盗网(防护栏)坠落的事故,防盗网间隙都较大,多为20厘米~40厘米间,足以探出一个成年人的头。
, k0 A- t8 y2 x5 N4 ], D; h. |专家点评8 Z5 _% u2 N! [1 i' P
目前,关于防盗网的安装没有国家规定的标准。一般来说,6岁以下孩子的胸径超过8厘米,头部直径约为12~17厘米之间(大于3岁),将防盗网钢管间距设置在8厘米以下,更能保证小孩安全。如果是针对婴幼儿的家庭,防盗网钢管的间距最好在5厘米以内,因为新生婴幼儿的头部一般在8~12厘米左右,如果防盗网栏杆之间间隔较大,婴幼儿有钻出去的危险。0 j* k; _2 D2 i2 Z. h
同时,防盗网的安装一定要考虑到消防需要,消防部门建议应在防盗窗上留扇小门,平时上锁,火灾逃生时可及时打开,为营救提供便利。
6 ^" k5 r# l0 S) F# w为了孩子,请记住这些
4 L! w& a# }5 m+ q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此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死于可预防的意外伤害,受伤死亡的5大原因是:车祸、溺水、烧伤或灼伤、摔落和中毒。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急诊专家透露,每年的儿童意外伤害事件都是车祸、溺水、坠楼位居前三位。婴幼儿意外伤害1/4是坠伤。8 h1 f7 V& V* m4 n8 a
意外,如何避免?4 w8 K+ B0 N% b5 a' ~
1 别大意 不要让宝宝独处
/ B( n3 h) Z+ R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外科诊室,时常可以看到因摔坠而送来急救的婴幼儿。住院病房内有关意外摔坠事件登记报告中,都会出现1~2例患儿摔坠的案例,皆因父母在日常照顾中疏忽不重视引发。人们往往会因为电话铃响、门铃响等,下意识的着急去接电话或开门,而忽略了孩子的安全。7 G: F; {, V' o
当儿童离开监护人独处时,会产生“分离焦虑”,最常见的表现是变得烦躁不安。由于儿童缺乏对危险的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做出爬窗户等危险举动。因此,监护人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十分重要。( K# ]( h" G% a B' y
2 别侥幸 意外往往几秒钟8 w8 \4 V( o3 L" D
还有监护人说,就把孩子放在沙发上,开个门用不上1分钟,应该不会有问题。但婴幼儿没有什么危险意识,且活动能力又比较强,意外往往就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发生了。) b" [, b. @ B: q, R* c! A6 H" f% v
3 好习惯 放好孩子忙别的
6 [( k! s% y. X4 X: h不少监护人不是不重视孩子的安全,而是不习惯把孩子先放在安全的地方,再去干其他事,如把孩子放在小床里,并随手拉上床边护栏。医生曾随机问过一些患儿监护人,50多名监护人中不到20名表示,突然有急事时会把孩子放回床上,并拉上护栏。更多的监护人可能会忘了拉上护栏。
+ M& V9 i c( {0 Q+ `$ ]# S' N4 防护网 首要功能护孩子. d/ e8 f$ w: S# r. ~' ]8 `2 w
专家建议:“家里有小朋友的话,不管楼层高低都应该把防护网装上。”对住宅来说,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安全问题。不能因盲目追求美观时尚而给房屋留下安全隐患。尤其是家中有小朋友的住宅,安装防护栏就更重要了,除了保证阳台良好的封闭性,同时安装护栏,最好间隔在5厘米以下;不要在窗户下放置任何能攀爬的物件;不要在阳台或窗户附近放置床、桌椅或沙发等家具,不要养成开窗拉窗帘的习惯;告诉孩子任何时候不要靠近窗户,以避免孩子在攀爬时发生意外。在家庭安装防护网,保护孩子是主要功能,其次才是用于防盗。& S0 y. Q7 r7 I4 ?+ Y
5 重教育 解决一切的根本
+ B* }: |1 O5 o- h5 g+ F专家指出,教育是解决一切的根本。首先要培养孩子学会生存、学会保护自我的能力,因为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还是非常被动的,当孩子3岁后,必须让孩子意识到如何去保护自己。孩子必须学会三方面的自我保护,一是生活上的自我保护,比如吃、喝、睡、行的安全;二是游戏中的自我保护,玩耍的时候知道什么样的情况是危险的,怎么去避免危险;三是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比如受到挫折或者感到恐惧的时候知道怎么去表达、释放,学会寻求保护。
( ?+ x& D, d% m" b# b学校、幼儿园和监护人还应开展理解式、体验式的学习教育,着重培养孩子在安全方面的感知。设置安全情景,提前让孩子感知和分辨什么是危险的。生命是无价的,如果要用生命冒险去做尝试,那太残酷,代价也太大了。还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规则,树立规则意识,并且能够彼此间互帮互助,带动其他小朋友共同进步。比如小朋友在楼梯上奔跑,其他小朋友就会告诫他:这样做很危险。
H6 g) e" v6 {5 Q' u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