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眉山2月26日讯(李代华 廖文生 吕伟利) 返乡创业,洪雅包工头种茶搞旅游,带富了村民。" a- I6 ?1 q9 o
12年前,还在外地当包工头的付志洪,回到家乡创业。如今,39岁的付志洪,除了洪雅县中山乡前锋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还是当地一家茶叶公司的老总,通过搞有机茶园,同时发展乡村旅游,让当地的村民都跟着挣钱致富。$ H" ?: r1 ~8 }2 _1 y" j5 d/ G
“去年我们村还有61户贫困户,今年只有不到30户了。”付志洪道出脱贫秘诀:过去村里的荒山,现在种上了茶,村民靠着土地流转和在茶园打工,有了稳定收入。
3 U* `" c8 i+ n" p' C& K. p 不顾伤痛打拼 获取创业第一桶金! |1 g, D8 V' ?9 n
付志洪是洪雅县中山乡人,15岁那年,父亲早早去世,刚初中毕业他就外出务工。在洪雅县城,他从没有分文工资的泥水工学徒做起,一次在施工现场,他不慎从高处坠落,致使锁骨、颈椎、手指等多处骨折,落下了4级肢残。尽管如此,他始终没放弃创业。
) B X% b6 V' W$ q2 ~" m 1998年,在朋友的介绍下,付志洪来到雅安石棉县,在当地刷涂料,他精益求精,所经手的工程,曾在当地被评为样板工程。“来找我的人自然就多了,生意慢慢越做越大。”
- y2 g# [1 ~/ `1 O M “保质、保量、诚信”三大法宝,使付志洪的建筑公司在圈内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效益,20岁出头,他就开始当起了包工头,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j' d, l8 ^3 A! p# x/ C; ^
回乡创业办茶厂 带富乡亲
3 z6 Q+ X$ J. P! J) \$ L, g) r0 j 洪雅县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合茶叶种植。但过去缺乏龙头企业,销售处于卖鲜叶的初级阶段,整个产业处于低端水平,茶农收入低下。原中山乡党委副书记曾建清回忆,过去村民都是“提着兜兜卖鲜叶”,挣的钱只比种水稻多一点点。“2004年,前锋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4000元,属于乡里中等水平。”3 p# e& U6 z4 T
2004年,中山乡党委政府找到事业有成的付志洪,希望他为家乡的茶产业发展出力献策。从来没有从事过茶叶加工的付志洪一开始还有些犹豫,他从来没有接触过茶叶加工。“家里人也不同意,好好搞工程,效益很好,为什么要去做茶叶?”
+ b6 `, z3 H7 u& ]7 B2 n ] 不过付志洪想起19岁那年,自己辛苦卖茶叶的往事。“我现在有钱了,能不能帮一下家乡人,后来就想试试。”2004年,付志洪作为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办起了茶厂。
6 L8 s( c5 g' a8 `( x2 k3 o" X 有机茶园乡村游 吸引更多游子回乡创业+ |* r9 `& ^. l+ E
付志洪大力发展有机茶园,目前,他所在公司建立的5000多亩茶叶基地中,有3000亩分别通过了中国、欧盟、日本、美国的有机认证。4 S7 l# N, x* \! E1 y1 |% z/ M1 _6 j8 z* O
2013年,付志洪在高票当选前锋村党支部书记后,把茶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建设有机茶叶村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采取“村委+公司+协会+农合+旅游”五位联动的模式,现已初步形成观光区、文化教育区、体验区、游钓区等主要区域,吸引了一大批外出人员回乡就业和创业。: M: s( m2 C4 ]8 O. ~
年近5旬的村民詹木举虽然有10亩田地,但是收入甚微。通过发展有机茶,詹木举靠这10亩田地,获得了每年6000多元的流转收入,全家3口在企业打工,有5万多元的收入。“像詹木举这样的贫困户,去年还有61户,现在只剩不到30户了。”付志洪说,“通过发展有机茶基地,只是一个示范,未来村民们就可以依葫芦画瓢,自己经营,实现致富。”- x, w* r9 s* S& w
! s$ ]0 H" o# H*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