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山东的刘杨先生向央广网反映,年前家里催婚催得紧,有天他在刷短视频时,看到了平台推送的一款交友软件的广告视频,视频内容称有很多单身女性在该平台上,可以通过打游戏匹配认识合适的对象。
0 u3 x6 d$ @5 t8 J7 n
. l% Q: r1 X7 d0 M3 I刘杨说,下载该软件后,他3个小时刷了3000多元的礼物,对方说可以线下见面交流,但等他再发信息时,发现对方已经把他拉黑了。随后,他向该平台客服投诉,客服让其提供证据,但提交后仍无结果。3 b( I4 E5 G2 U+ l' s. _( H0 E' J
5 \9 \, O; J% _) W7 {+ ]% `8 U7 I
3月20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该平台客服:“为什么刷礼物后被拉黑?”客服人员表示,平台不强制消费,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果遭遇欺骗可以上传证据,会有专人进行审核处理。7 O1 `2 g5 R2 u3 P6 o5 |
) q( r! n: Q" s6 B# e d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以“充值聊天”为关键词搜索,类似投诉有6000多条,涉及不同交友平台,但都打着“脱单交友”的旗号。& @) G$ z$ V- L/ J) y" Y) n" Y
" {( S- M2 m: |& ?
通过这些交友软件真能实现“脱单”吗?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不知情的消费者发出的每一条文字、语音、视频都被明码标价,而他们支付的费用进入聊天员钱包。在这些软件上,部分女性聊天员是通过一些“公会”的代理团队招募而来,然后对代理进行抽成,有些抽成比例高达50%。实际上,用户付费脱单交友模式背后,已经形成一条“公司—团队—代理—聊天员”的产业链。
) U2 K- w5 H3 }" R) }. t0 }2 t
5 @ w- w6 D- N# P! O7 Z# Z拉黑男性用户的聊天员
- B* B8 A6 V3 {# }+ \ E3 ^9 ~1 x
" ~9 E& e( ?4 ?0 X7 Q8 Z" b6 s刘杨回忆,今年2月8日,他在一款名叫“我C语音”软件注册后,一名女主播拉刘杨进入语音直播间。“你要真心相处的话,再刷一个礼物,我就是看你对我的一个态度。”+ n& k, ^; t$ W/ z/ _
, L: Y. w% f0 x* p7 Q在某品牌手机应用商店,“我C语音”自称是一款专注聊天、交友、组CP的社交应用,“找游戏伴侣,找恋人伴侣,聊你所聊,见你所见”。9 j" }# x7 H/ D
2 C* d# z# y4 K; c0 ^
他说,刚注册成功时,大量女性用户账号发来消息,上述女主播说跟自己在同一个地方,也想找对象。刘杨发现,他要想继续聊天,需要先添加对方好友,但想要交好友,要花费10个虚拟金币,需要充值8元。
+ @4 m9 ^2 S& o8 d% f) N$ I
* p. Z; o, o# P( Y. o, _8 _. s Q添加好友后,女主播在该平台建立“直播房间”,开始与刘杨语音聊天。根据刘杨提供的直播间录屏,女主播简单聊几句工作、生活的内容,便会提出下一个刷礼物的任务。“我为啥要线上刷礼物?我就是看看你的诚心,再看要不要走到线下,先把两个盲盒开一下吧。”
6 x2 P6 v' o T$ M9 {. q' F! A4 ]9 r% F/ N5 a: L. b1 d3 M- l( y
刘杨称,在对方引导下,他先后送出CP戒指、CP盲盒等虚拟礼物,不到三个小时,共消费3000多元。
7 N1 g& F3 f0 |1 s3 F: n; `& \$ b
: O' f0 @" ^- J5 I7 y他说,刷完礼物后,对方表示初五或初六可以线下见一面,但等他再发信息时,页面显示自己已被屏蔽。“这时我才意识到受骗了。”5 k' \( q" n; F
, t# o3 b9 f& F$ e2 C, e
近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发现,“我C语音”平台的投诉有300多条,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诱导消费者充值聊天,充值后,对方不回复信息或被拉黑。
记者注册后,大量账号发来消息3月15日,记者在某品牌手机的应用商店下载“我C语音”软件,并以男性身份进行了注册。刚登录进去,就收到七八名女性账号发来的信息,甚至有的直接发来语音邀请。2 h+ _+ m: |+ A3 Z' h0 B& ^
( _8 _7 x4 x7 H: u简单聊几句后,对方表示如果想继续聊天需要加好友,加好友需要10个金币,充值8元。
$ c# ^$ x, z/ w5 { ~ l. {3 U$ b
记者充值后,添加了对方好友。对方表示,自己会开一个语音房间,在语音聊天中,该主播不断以“组CP、公开关系、举办婚礼”等虚拟设定为由,催促记者继续充值,送出虚拟礼物。在记者提出“为何送礼物后才能继续聊天”的质疑后,被踢出直播间。
! ~+ D6 [3 I; \8 {7 c" w3 U
3 m8 z# x g, R# W8 a记者注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有用户投诉称,在“我C语音”平台上,某女性账号先以该用户是同一个地方的话术套近乎,并表示可以线下见面,引导消费者相继花费近8万元后,最后消费者无法联系到对方。, `; Z/ |4 I1 A0 }) x0 m7 A
6 r$ Q7 [+ [8 h6 }" ?" h被“围猎”的男性用户# U$ h6 y& p9 _9 s0 {
5 v6 g# {% x4 l* q
“本来是奔着相亲去的,甚至在聊天中付出了金钱和情感,最后却联系不上人了,精神备受打击。”刘杨说。
% W% l! D( v2 j9 \: z6 M6 j) f" [6 D* i# S b; R
刘杨至今不明白,那个跟他聊天的女主播是谁。3月12日,记者在一个“聊天副业”的公众号注意到一则招聘女性聊天员的帖子。
9 t4 s- [+ B/ \& k; s. C* h" Q3 q8 |" S* w( |2 R+ A
该招聘信息显示,招募18-50周岁的女性,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在交友软件上和陌生男性用户聊天,只要对方有回复就有收益。文字聊天收益0.11元-0.4元/条,语音聊天1.1元-4元/分钟,视频聊天2元-6元/分钟。聊天越多等级就会越高,能设置的单价也就越高。
一名代理分享的“聊天员”收入明细根据招聘文章提示,记者扫描二维码,添加了一位所谓“推广员”的微信。添加后,对方询问是否是女性,以及是否成年后,便向记者推荐了“伊对”App。他表示,这个是大平台,流量大,可以先试试。$ U8 I, F" }5 P
9 D0 e" p: m1 A/ M( B3 p# b# M根据对方发来的注册步骤,记者需要填写邀请码才能完成对“伊对”App的女性账号注册。在某品牌手机的应用商店,记者看到,该App已经有3亿次安装,且被标注为“脱单神器”。* d5 Q1 O$ ~. w5 c: g
9 \" \. h/ Q, Z+ l; {注册后,记者收到推广员发来的一份内部的“使用手册”。该手册详细介绍了不同用户界面的区别、私信区的收益功能、平台的推流机制、资料编辑和提现方式等。
“聊天员”界面显示每条回复获得的收入使用手册”第一页声明中称,只参与软件推广,不涉及套路教学、虚假聊天、诱导充值。当记者对是否能赚到钱表示担忧时,该推广员发来一份“社交聊天日入千元攻略”,包含怎样设置头像、如何引导对方视频聊天、如何拒加微信等信息。' R |. ^. ]& {' J/ t: N
0 O' N5 y2 E, \/ { t; w
一名代理人员表示,聊天员一天收入300元-500元很正常,做得好的话收入可达上千元。
相关“话术培训”根据上述“使用手册”,记者注意到,“伊对”App上的聊天员对礼物的抽成比例是35%。& w8 }7 }% `# |. {- `/ y% J
) o. _+ Q3 l4 p g% [" ~/ \) F
另一社交平台推广员向记者发来的聊天员话术培训文件提到,“你想要更多回复,要有精美的真人头像,昵称也要吸引人,别写英文。”招呼语,尽量不要发“你好,吃饭了嘛,在干嘛”。比如,“你是广州的,可以发‘哥哥在广州哪里?我也在广州,单身很久了,想找个人,你呢?’”
8 f1 \3 e) \% ?8 @4 G+ Z- ]+ I
$ U0 |, z- @" l X7 q" K/ S上述文件还提到,收益高的聊天员,平均每个人一天打1000-1500个招呼语,招呼量是基础,只有量起来了“看到你的男用户才越多”。
+ g) n( P A( ~" \; M/ ~) S) ]% p
6 M, _: x& Q9 }6 }记者调查发现,大量交友软件都在招募聊天员,而一些交友App在手机的应用商店并没有上架,需要通过推广员发来的链接才能下载。在安装时,用户会收到“存在风险”的手机安全提示。
) R. S! _! y8 L/ k" F- C
0 u1 T8 |, W6 }' y记者提出“手机的应用商店没有这些App,会不会没有多少用户”疑问时,某平台推广员表示,“我们平台的流量很大,男用户永远比女用户多。”
: o8 R0 c( @. z* m0 T
5 ~+ P% z1 d6 M. v" R+ W“说白了,就是男性用户付费,女聊天员赚钱。”一名推广员说,女聊天员主要是管对方要礼物,文字收益最少,挣钱还得靠语音和视频聊天。" d6 q' m4 _+ z" R$ D1 S0 u& A
" a; h: b% }* c$ W2 g W层层的代理等级
! F' X$ }3 c# g6 }! z3 Y" S2 p
记者发现,每个推广员给记者发来“聊天员”注册步骤后,都会嘱咐记者必须填写邀请码,并且注册成功后,再把ID发给他们。
3 s% S) i9 `. l) Y9 q; A, [, M u3 x( S9 U1 n, n6 B! P& _, b% m
一名推广员告诉记者,在不同交友平台注册成功后,聊天员需要将平台的ID发给推广员,而推广员则会在代理后台将ID填入,这样代理就成功发展了一名聊天员,才会有业绩分成。
) G. e5 j/ U5 s* [9 g4 X p% E4 }( O% Q! @ d: c2 p7 o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招聘广告发布者被称为推广员,也称为代理,分属不同“公会”。一般“公会”负责人与交友App运营方进行洽谈,尽力争取为代理拿到较高的佣金抽成(业界称为“点位”),然后再制定不同等级的“点位”,代理再去招募聊天员。
, C5 j3 E4 G0 L7 I. o# t9 U
5 C3 n7 d1 b, w3月15日,记者向一位推广员表示想做代理,该推广员发给记者某传媒公司的推广海报。记者根据这个推广海报,注册成为了一名代理,等级为LV1级。
9 V* u$ S( o* x) |/ j3 ^ u/ A) X; @# _, r
在代理后台页面,记者注意到该公司负责推广“花夕、觅伊、伊对、聊有伴、在身边”五个App。记者发现,不同平台,佣金的抽成比例也不一样。例如,“伊对”App,作为LV1级的代理,直推抽成为18%,平级抽成为5%。该代理告诉记者,直推是指代理发展的聊天员,平级是指该代理可以继续发展代理。
3 J: x* l# n1 \& c% @* G/ D
. J) n$ ]5 C. f% P0 @3月16日,记者获得的一份某公司代理的佣金分成表显示,不同App平台对佣金的抽取比例不同。以“伊对”为例,代理的等级分为LV1—LV7共七级。每个级别对应的“点位”分别从18%—30%,每升一级增加2%。其他不太知名的App抽取的佣金比例更高。比如,“觅伊”的抽成比例为32%—50%。4 {2 X3 @# D( N9 J; e( l7 [
5 d# H7 }- U4 w3 D根据“佣金表”,划分代理等级的标准和抽成比例是要看团队业绩,即代理旗下女性用户的流水总额。以“伊对”为例,团队业绩为20万元则为最高级LV7级代理,可以抽取流水额的30%。也就是说,不同等级的“点位”由代理手下的聊天员团队的业绩流水决定。
不同等级代理对于不同App的佣金抽成表从几家号称传媒公司或文化公司的推广公会了解到,不同公会推广的App有所不同,代理收取的点位抽成也有区别,但模式都是上级享受下级的业绩提成。而行业内的代理选择哪个公会,往往会看抽成比例的高低和推广平台的活跃度、稳定性。
2 ~/ Q* J7 \' B, ?( @$ ?2 T! x' i4 B1 D. u5 L7 u# H
另一家公会推广员向记者透露,各个交友App的套路都一样,可能玩法上有些区别。代理的赚钱方式就是通过推广女生聊天,各方面的注意事项和违规的东西也都一样。
3 J; f- ]* x8 T6 S/ m- X e x: c- F' A% X$ t' ~
存在风险的商业模式
" m; o1 D x: W! @0 w9 U5 ?" f) { b/ ?) h Q
记者在代理后台注意到,推广公司都表示合法推广,根据平台规定邀请有真实社交、脱单需求的女用户。
1 {+ f4 t% D5 e, m6 t" J8 `1 ?& X9 ~* y
近几年,“婚恋交友”骗局的案件也在全国多地发生。据媒体报道,日前,北京市公安局破获一起利用婚恋交友App诈骗案件。当事人马某某报案称,在某交友平台上添加了一名陌生网友。该网友自称是一名女检察官,是刚离婚的单身母亲,没聊多久就对马某某表示好感,双方在网上确立男女朋友关系。$ k- S# |4 i% D$ h. T" @$ G% H. W
5 T. M1 P8 S- n# m
此后,对方多次以孩子出车祸、介绍工程项目等理由向马某某借钱,两个月内马某某共向对方转账34000余元。在一次次要求视频和线下见面未果后,马某某意识到被骗。; W3 H: D8 n# A2 G+ a5 A& p
3 ?; L# V% g6 M办案民警介绍,这名所谓的“女检察官”实际上是河北某地一个男性菜农,把账号性别注册成女性,编造身份和男用户聊天。发现马某某动感情“上钩”后,便开始连续骗钱。1 F2 j7 T* H( x; G
3 G* b* q5 l! P% t' o' J% [
2022年7月,山西省长治市公安局潞州分局摧毁了一个跨区域“婚恋交友”电信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冻结涉案资金2000余万元。其公开的资料显示,该团伙自称“博今传媒”,自2021年以来,在数人的组织下,大量招募键盘手、聊天员,伪装年轻漂亮女孩,以想交友的单身男子作为诈骗对象,通过交友软件与对方套近乎聊感情。通过谎称与受害者同城,许诺线下见面,以事先准备好的聊天话术增进感情,取得受害人的信任和好感,引流到某App,诱骗受害人不断充值转账,以此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7 g* N4 C9 o; X" X
/ j& A+ H: r( A" U7 u, G9 Z9 P, k一名知情者告诉记者,在他农村老家,很多女性使用这些App赚钱。甚至,“一个人的手机上会下载十几个软件,一年收入十几万”。$ K: P% k& p K" a, k
* v4 s$ R+ {3 O0 P9 U' `; J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西陵分局云集派出所张超警官告诉记者,这种商业模式是否构成犯罪比较难界定,必须结合实际案例来判断。此外,这也要看女方的具体行为是否涉及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果不涉及,一般属于民事经济纠纷中的一种欺诈行为。
' N; G) d. L" [# D4 p. E4 \5 e' g: f+ d" A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向记者表示,这样的商业模式对消费者是存在较高风险的。即使声明合法合规,但在实际推广中,无法对推广人员的身份、目的进行核实和监测。鉴于案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具体个案是否构成犯罪,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需要结合具体案件,由公安机关依法侦办。
7 k/ i# x# n7 X1 e5 `8 R; @' M6 f, _$ T9 [) m! q
胡钢认为,如果不构成犯罪,这种商业模式也需要市场监管部门、网信部门、工信部门等有关部门进行综合治理,压实平台责任,加大监管力度,切实保障用户权益,促进公平规范市场秩序。
0 {& R+ w. g* ~; L+ ?' ?& n
6 ^, u. c; i2 @# x8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