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则一家8人患上同一种癌症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和担忧。其实,这类新闻已经屡见不鲜。有的癌症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里面有一个人罹患癌症,全家人都可能需要去做检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那么,这样的家族聚集性癌症有哪些呢?我们又该怎么应对呢?是什么造成了一家人患同一种癌症?
+ g- G$ J9 ?# K, E* M& G) Y0 t一家人患同一种癌的现象被称为家族聚集性癌症,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比如不良饮食习惯、吸烟等,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共享了相同的缺陷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增加了他们患上特定癌症的风险。遗传因素可能是这类癌症中的主要原因。
# [. j: X4 Z' ?5 h; w
A4 C, f' B- n+ y- k0 D$ a! ^% O当谈到遗传因素时,我们指的是家族成员之间由于具有相似的缺陷基因,而有着相似的疾病易感性。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高发生率有关,而Lynch综合征则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增加相关。这意味着,如果家族中成员有癌症病史,那么其他成员可能携带相同的缺陷基因,也就更容易罹患相同的癌症。% w# i- Y+ U) A( [2 [' Y4 M9 j
" n: N7 D: s5 F4 ~" ?因此当发现这些特点时,我们就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1 x( ~1 k) z. P' `& q( ?
+ E6 s, L% ^5 d4 m# U常见的家族聚集性癌症
: Z* C$ b4 L+ C6 S: T, |$ V" |5 F6 f+ `3 C* W/ i! Y3 w1 n
几乎所有的癌症类型都存在某种程度的遗传倾向,但有些癌症因其在家族中聚集的特性更为显著,需要我们特别关注,今天我们就聊聊几种常见的家族聚集性癌症,方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
, s g L; u5 l/ T! }8 Z; H0 ^$ u2 i9 }4 `3 |1 S) U; Z
10 Q( A) e& h* ?! C0 t% S8 e3 H0 T
+ I% ]/ G/ M3 Y( _
乳腺癌和卵巢癌/ m' h/ _) J/ b$ y2 h! ~" h
& ], }/ e3 C+ z* n% \
关于乳腺癌的家族聚集现象,有个著名案例:% j: i3 y5 O0 E; u" y5 m* @
6 `5 C* p' Z3 ~4 A4 o8 h. g2013年5月,著名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宣布自己因为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大大增加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因此她决定预防性切除双侧乳腺。8 T" \6 ?& ~ y4 h- V9 @
$ z, c8 I; F/ ]# ?
现有研究发现大约10%~20%的人有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它们会显著增加患癌风险,是引发乳腺癌、卵巢癌家族聚集性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来说,携带BRCA1基因突变的女性在一生中发展为乳腺癌的几率高达85%,而携带BRCA2突变的女性,这一风险在40%~45%之间。在卵巢癌方面,BRCA1基因突变的风险估计在40%~50%,而BRCA2突变则为15%~30%。相较而言,未携带这些特定基因突变的女性,
一生中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平均风险分别大约为12.4%和1.3%。 R3 F0 q8 {) q1 t, G! N( S- H0 G
尽管部分患者会因为出现某些症状表现而早期发现,但乳腺癌和卵巢癌在早期大多并没有特异的症状,想通过症状来早期发现并不可靠。因此,更重要的是主动进行定期筛查,尤其是携带BRCA1/2基因的人,推荐从25岁开始每年进行乳腺X线摄影(钼靶)和乳腺MRI(磁共振)检查;从30岁开始或家族中最早卵巢癌诊断年龄前5~10年开始,每6~12个月进行一次经阴 道超声检查和血清CA-125水平检测,用于卵巢癌筛查。
6 }& ?5 |. Q6 A3 X* K' m7 b3 d7 n
2
$ R" O7 r9 Q, U4 s: a1 R1 Z
/ c( A3 p ]. p4 H, e$ V结直肠癌 a4 O! ]* e! t5 j
# u0 P7 |6 c! u6 N
出现特定类型的基因突变,会让家族成员中患上结直肠癌的风险显著增加,同时癌症的发病年龄也会大幅提前。这种情况通常由错配修复(MMR)基因的突变引起,林奇综合征(Lynchsyndrome,LS)便是典型例子。林奇综合征患者一生中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估计在50%至80%之间,与之相关的结直肠癌平均发病年龄为45至60岁,相较之下,普通的散发性结直肠癌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9岁。
$ {0 v2 u/ Y" p
7 ~1 e1 b" \* w9 N若个人排便习惯出现与往常不同的明显变化,或同时伴体重下降,或是出现便血,这些都可能是结直肠癌的迹象。无论是否确诊为癌症,都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
9 a1 V, ?8 S: ^4 _$ _8 I. W" w% _$ `' w3 f6 q: S4 f# i$ R
但对遗传高风险人群,应采取更积极主动的措施。比如对于怀疑或已确诊患有林奇综合征的个体,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并对MLH1、MSH2、MSH6和PMS2等MMR基因进行胚系突变检测。9 W! \9 o) n7 L" C* I1 j
% f$ Q1 x' y' O
这类人群定期接受肠镜筛查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而言,对于MLH1和MSH2基因突变的LS患者,建议从20至25岁开始,每1至2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对于MSH6和PMS2基因突变的LS患者,则建议从30至35岁起,每1至3年进行一次检查。
3 p- l( L$ A& Z
1 v5 E" x( ?" S: D. V7 q3
, F/ k/ V h) g& z3 [
2 Q5 d* m8 B* |$ m+ Q胃癌
( E$ L% X$ Q* I4 o, V: y3 f1 D/ T8 y# j0 c" ]$ S( Y, L
胃癌的家族聚集性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 B) c! A, r3 M/ n' Q& ^0 Q
2 D5 b' t& m3 L" f6 u! L: A在遗传因素方面,CDH1基因的突变与遗传性弥漫性胃癌有关。研究表明,携带该基因突变的人群中,男性到80岁时胃癌的累积发病率达到70%,女性为56%。. h V1 }% X8 m
' U5 v" ?* o' v9 @3 {" B
环境因素方面主要是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经常饮酒和食用腌制熏制食品等习惯,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家族聚集性发病。有研究显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的个体患胃癌的风险是无感染史个体的20倍以上。部分胃癌患者可能会有不明原因的胃部不适和体重减轻或贫血,这些症状需要引起高度警惕。但由于大多数症状与普通胃病相似,仅依据症状判断胃癌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恐慌。 ~/ G& w& k I7 j+ }/ E
对于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保持定期进行胃癌筛查的习惯尤为重要。具体来说,高风险人群建议在45至75岁间,每1至2年进行一次胃镜筛查,并每年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根除治疗。
. a% u; t$ o- X2 c+ j8 i% ]% Z6 J' e Y# ?( l6 x; m
4, `) G; A9 F8 y
# k0 H" C( p6 X9 B6 [( [ g+ o
食管癌
9 v: E9 k) @5 r, T6 Y
1 s3 W0 m4 F2 A/ h% ]' X食管癌的家族聚集性发病原因同样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
4 Q2 n6 F A" U4 g" \9 m
% k8 [8 w$ N3 M) h# B4 ~- N u5 l. _/ b在遗传因素方面,研究发现,一级亲属中有食管癌家族史的人发生食管鳞癌的风险几乎翻倍(1.85倍),而少部分食管腺癌也发现了家族遗传性,但目前并不确定具体的基因遗传倾向。
" W4 Z& l: H1 R9 Y2 g2 O" _# k) s- W8 D( A6 |
环境因素方面主要涉及某些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比如,超过65摄氏度的热饮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2A类致癌物名单,会增加食管癌的风险;另外吸烟、饮酒也会增加食管癌风险,这些也是导致食管癌家族聚集性发病的重要原因。食管癌中有一个较为常见的早期症状就是逐渐加重的吞咽哽噎感,这种感觉有时还会表现为食物/水滞留在食道,因其偶尔会有所缓解,所以常常被忽视;如果同时还出现体重下降,就更要高度警惕。& \" E' q3 D/ X+ K9 `; W% ^6 |
不过不少食管癌在早期并没有症状,因此对于高危人群需要主动进行定期的筛查。具体来说,高风险人群应在45至75岁间,每5年进行一次内镜检查;如果发现上皮内瘤变,应调整为1~3年。
2 G# Q! @' y# f! _& P Y6 n/ A/ ]1 H- x& }: o* p1 V4 Y
如何应对家族聚集性癌症; y, M) `# G& d# Z" U2 H
# K3 `! _9 h8 R: @: T% ~# l( y应对家族聚集性癌症,心态上不必要恐慌,关键在于主动进行定期筛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及有针对性进行遗传咨询。 K0 b c6 L& F% V
' R9 i7 w6 t l+ B* \+ e; F具体来讲,首要的是要主动找相应的专科进行定期的筛查;其次,要更自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比如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最后,有针对性的遗传咨询能够提供个性化的风险评估和指导,可以帮助家庭成员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简而言之,通过这三方面的努力,就能够最有效地管理和降低家族聚集性癌症的风险。。
$ D% i, R4 K- C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