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艳妮8月8日上午,在复活赛中跑出12秒98的吴艳妮,位列小组第4,无缘巴黎奥运会女子100米栏半决赛。林雨薇在另一组复活赛里只跑出了13秒13,只排在小组第6,同样无缘半决赛。
6 ^6 K4 b% C5 c( n( g9 C4 _跟预赛的12秒97相比,吴艳妮第二枪的发挥还算稳定。林雨薇调整得比预赛好一点,她预赛只有13秒23。
" @4 z8 X( Q6 y6 z! V& p+ c3 Z1 f7 h! h- T
总之两位在国内极具人气的选手在巴黎奥运会上的发挥都低于外界预期。虽然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她俩的正常水平,不至于说糟糕。2 G: i3 s) J/ R9 ?- D8 w1 G8 j
$ O/ p0 k0 M% W+ c2 E+ ]奥运会的铩羽而归,证明中国女子跨栏的突破难度很大。上次能进奥运会女子100米栏半决赛的中国选手,还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的张瑜。女子100米栏的全国纪录至今还是张瑜在1993年全运会上创造的12秒64。
/ S0 {5 ^3 y; Q0 j* j7 V# e
1 `. ~, J2 A" ]! M+ u. O" u吴艳妮和林雨薇作为近两年最强选手,她俩的个人最好成绩恰好都是12秒74,离31年不曾打破的全国纪录还差整整0.1秒。看趋势,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纪录依然难破。' p$ e3 ?$ q" u/ m
. {' M: w$ \* ?3 M! O世界范围内,12秒74这个成绩只能排在第206。世界纪录则12秒12,有些遥远。冰冷的数据证明,中国的女子100米栏其实是个非常弱势的项目。8 Y# ^( ? ]" ?
8 ^ n* T% Q0 F9 ?8 U
不过,在中国社交网络上,情况好像恰恰相反。说女子100米栏是自苏炳添渐渐淡出100米赛道后的近两三年里最有人气的田径项目,不为过。
_4 @7 c5 A) o2 c: L- y* U# \9 c& D C
到底是什么人引发了外界对这个项目的关注?
夏思凝4 \! U1 n1 a. n3 w* D
# a' u* D* _& ~. c5 t
最初是因为一位叫夏思凝的选手,因为长相甜美,在短视频平台上引起关注。然后大家又发现了性格更突出的吴艳妮,以及低调得似乎与喧哗的时代格格不入的林雨薇。9 x J; D) M2 F$ f. u8 l( u
- P% Z( i4 y! o( g% s
夏思凝还只是21岁的年轻姑娘,个人PB只有13秒08,可以说潜力很不错。毕竟吴艳妮在21岁的时候只能跑13秒17,而林雨薇在21岁那年也只能跑13秒22左右。只是眼下夏思凝不太引人关注,因为她还无法站在最受关注的舞台上。/ ]" l+ w/ e0 a8 R, X k
2 d6 N; ?: E6 f' z从成都大运会到杭州亚运会再到巴黎奥运会,吴艳妮是中国女子100米栏的绝对主角。林雨薇因为在杭州战胜了吴艳妮夺冠而人气高涨,但林雨薇的受关注度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吴艳妮为对照而存在的。一些讨厌吴艳妮张扬画风的人,会对低调、内敛、埋头苦练的林雨薇很有好感。* ~2 a' O( X+ a
; L: p8 t" _7 d* A复活赛的赛后混采区,有一幕可以生动展现女子100米栏眼下的流量状态:吴艳妮先走进了混采区,所有中国记者都围上去了,等吴艳妮的采访做完,有人问林雨薇呢,从工作人员那里得知她已经不知不觉穿过了混采区,只是没有人留意到。& T/ v. J# e# [+ w9 N5 l
7 g! n# v p! ^, x4 ^从成绩、状态的角度来说吴艳妮是眼下中国女子100米栏的头号选手,不为过。国际田联在7月23日更新的单项世界排名里,吴艳妮是第27位,林雨薇是第57位,夏思凝是第157位,陈佳敏是第162位。巴黎奥运会上,虽然无缘半决赛,但她的12秒97比林雨薇的13秒13要快。这也是中国女子跨栏历史上第一次有人在奥运会上跑进13秒以内。
9 h" \: h0 Y- D F+ H5 ~, P, ]
/ k# Q2 c' G- W2 {% w2 J假设中国女子跨栏眼下的第一人没有做医美让脸蛋更漂亮,性格并没有这么张扬,行为举止和说话方式没有引起过这么多非议,红粉和黑粉都没有这么多,那么这项“冷门”运动可能不会这么受关注。因为我也不记得在吴艳妮出现之前周围还有谁会聊到中国女子100栏比赛。
: f, h" l, {" | {4 D. ^, G- F& e& ?1 r5 t
当然流量的受益方主要是吴艳妮自己,她是巴黎奥运会期间唯一没有“成绩”但能兑现商业大单代言的选手。不过对中国的女子100米栏而言,这好像算不得什么坏事。一项运动最怕的是不受关注,而不是关注度过高。
林雨薇, [9 S1 t( Q5 }! } M
' V7 u. m- x0 I4 b; u
吴艳妮在性格层面有很大争议,会招一些人反感。有一些批评显然是正确的,有些则不是。如果用“没有成绩还这么狂”来批评吴艳妮,那么这种论调也很老土。一个是竞技追求,一个是性格习惯,本来没有什么逻辑关系。8 C5 C8 v. `4 s/ x( x6 J/ F% r h
9 h3 ~. c7 _( ` Z" L, c“低调做人”那种老体工队高压控制时期的运动员信条,其实越来越不符合新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本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的个性表达比以往更多了,潘展乐的“霸气回怼”、何冰娇的“暖心安慰”、郑钦文的“高质量回答”,展示了中国运动员内心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重要的是展示真实。那么这么一想,多一个吴艳妮,好像也没啥。你喜欢还是反感那都是主观情绪,不是客观道理。
1 m3 g+ w9 Y) V4 q& W! e! L0 z9 @# I- w; i
吴艳妮曾多次表达过自己是运动员,不是网红,看起来有自我标榜的嫌疑,但也可以理解为她在乎“运动员身份”的纯洁性。她的很多行为和表达看起来是在引流,但她对运动本身的投入也不应该被怀疑。落败复活赛后,有记者问她接下来的安排,她没有说别的,而是说希望在9月份的全国锦标赛上把强度跑起来,找到状态。这应该是一个输掉比赛的运动员才有的“条件反射”。& _' r# o( _, U8 J
X% z; D k- P: G: `
如果一名运动员能让更多人更关注自己从事的项目,而不是失去兴趣,那么这个运动员就算是成功的。从这个角度讲,吴艳妮张扬一点,就由她吧。4 n0 n+ N$ v- J+ F
( w7 e, q( | S' b顺道说一句,在复活赛起跑前,法兰西大球场广播介绍运动员的时候,镜头这次给了吴艳妮足够长的时间,大概14秒。她没有用标志性的充满狠劲的“指天”,而是完成了一个用双手画出爱心然后把爱心吹给观众的动作,这个动作偏温柔,有点乖巧,跟过往不太一样。虽然设计痕迹也很明显,但这好像没有什么错。
2 ~. k& t1 z H5 G% r0 T2 `
5 K. v/ W, m4 |9 [3 L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