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缓解供需矛盾,让博物馆门票不再“一票难求”,是治本之策。: _3 B$ ?& T; h6 u+ S
' K4 T- A+ b0 v8 p一些原本免费的博物馆门票,为何被“黄牛”炒出了高价?近日,央视新闻记者连续几天登录国家博物馆微信小程序,发现七天内全都显示“约满”。而记者在国博外随机采访了30位游客后,发现只有2人是通过正规渠道预约进去的,其他28人都是通过找“黄牛”加价进的博物馆。
* a0 @+ w) M! l/ R6 a: x6 o8 y M% _+ h$ P2 w3 a
据报道,当下正值暑期,不少热门博物馆和名牌大学都出现了预约难现象。除了游客人流量大之外,“黄牛”倒票现象的存在,是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当普通游客感叹“手慢无”“票秒没”时,“黄牛”为何能疯狂下单呢?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刚刚办理的一起“黄牛”倒票案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w5 O, E( T) O
5 Q3 a1 x; K5 a- j3 y+ O原来,“黄牛”大多会利用手中掌握的游客信息,通过抢票神器等技术加持,率先抢占大量的门票资源,有的开票一秒钟内可以锁定成百上千个号源。同时,他们会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发布倒卖门票信息,在招揽到真正的游客后,又不断快速退票、抢票,最终成功将号源变现。7 q4 U. V, e3 ^1 @9 V3 z6 j0 D; G
! s4 @! k0 |( ~2 v2008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明确要求:“中央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院)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各省级综合博物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增强文博资源的公益属性,降低民众迈进博物馆的经济成本。然而,“黄牛”对预约系统的扰乱,人为放大了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剥夺了其他人公平预约的权利,让原本惠民的免费博物馆游,成了动辄要担负百元的“金钱游戏”。
V: ?! _! Q. Y% i5 C6 X& G( R2 Y% `3 Z+ J- ^( _& ]# U2 d
要精准打击“黄牛”抢票乱象,首先有必要加强监管部门同博物馆方的技术合作,一起堵上各类“抢票神器”利用的系统漏洞。一般来说,“黄牛”抢票行为往往存在一些异常特征,不可能做到完全“无痕”。比如,他们通常会用同一拨游客信息批量快速抢号。对此,可以通过给同一账号每月购票数量合理设限、对反常的高频次操作进行拦截、设置验证码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消除“黄牛”的操作空间。另外,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黄牛”倒卖票证的做法已然涉嫌违法。让不法者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顺藤摸瓜”地找到并及时取缔其操作后台,才能避免其卷土重来。3 K2 }5 @! h0 N3 k1 f" M2 l
3 T/ Z! d ]7 n/ a
还要看到,如今“黄牛”们为了绕过平台监管,“发明”了不少防屏蔽新招。例如,打着博物馆讲解的幌子,行倒票之实;将关键词缩写或简写;诱导用户通过私信等方式向其购票。可见,各大平台还需对管理方式进行动态调整,增强对不当内容的过滤能力,畅通用户举报渠道,让内容管理系统没那么容易被糊弄。) K$ e3 A. w* K
% p3 L0 J3 E" U9 b
当然,“黄牛”疯狂刷票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少博物馆的票源实在紧俏,市场供不应求。缓解供需矛盾,让博物馆门票不再“一票难求”,是治本之策。如今,一些博物馆就探索了延长开放时间、组织博物馆夜游等方式,尽量满足更多人的参观需求。# K' c% Z) R/ e, h, {5 v
w/ `0 A* }& k& P9 w' ]
此外,游客在参观时投入的时长各不相同,如果“特种兵”式看展的游客较多,博物馆可以尝试在整体承载量允许的前提下,释放更多票源。在这一方面,不妨参照一些景区的做法,引入更加精准“智能”的人流量监测系统,灵活调整参观人数上限。
. _) P5 ?8 p$ o8 w9 g6 p+ w9 G: i4 g. r) ~$ Y2 Y&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