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予最近因为身材管理问题又一次陷入舆论风暴,而她的回应却显得既轻描淡写,又隐含重量。无论是“抱头痛哭”的自嘲,还是“饭碗比数字更硬”的调侃,都像是在一场看似平静的表演背后,藏着难以言说的挣扎。作为曾经的流量明星,她的演艺生涯并不始终顺风顺水,而这次争议,更像是她职业选择和行业现实的一个缩影,记录了她在娱乐圈的逆流而行。
这一次的苗头,起源于春季米兰时装周。一组原本将突出“曲线美”的礼服硬生生套出了身材走样的尴尬。一时间,“身材失控”“大片翻车”等评论层出不穷。熟悉张馨予的人多少有些不意外,因为这是她在减肥道路上又一次“翻车”。早在她产后复出时,这条路就走得极其艰难,从崩溃式节食到重量级反弹,继而尝试慢减重,她对这个问题的每一次应对,仿佛都是一种试探,同时也暴露着娱乐圈对女性躯体的极高要求。然而,就在大家以为她重蹈覆辙时,她选择了轻轻放下人们的评判,用一句像开玩笑的话,似乎试图化解这层压力:“减肥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我既然失败了,大家还愿意看我。”看似不失幽默的回应,背后却有深刻的挣扎。她并非不在乎,毕竟这是一位因身材问题频频上热搜的公众人物。在采访中,她曾直白道:“美是工作要求,却也是镣铐。”这些年,身材给她的标签来了又去,从“性感”到“反差女兵”,再到“管理失败”,仿佛外界的声音从未停止对她的定义。不过,张馨予身上有一个特点:她的职业道路似乎总是从失败和争议中找到转机。比如,早年因性感形象走红后,她一度被视为“流量艺人”的典型。然而她并不满足于守住这块金字招牌,直接去拍了《归去来》这样的现实题材剧,挑了一个沉闷乏味的律师形象,试图摆脱其原有角色的人设固化。尽管不少人认为她这个选择过于冒险,但这个标签的撕裂却为她后续的角色积累了张力。同样地,在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中,一向给人“美艳”印象的她,生猛地趴泥地、爬障碍,虽说是节目需要,却无意间重塑了外界对她的认识:原来她不止好看,还够拼。 身材管理这件事,说起来像是她的一场持久战。可想而知,对习惯围绕数字打转的娱乐行业来说,这场战斗的压力有多现实。即使她追求慢减重、健康饮食,有时也挡不住外界“颜值即正义”的目光。而她的同行们,又何尝不在这场比拼里挣扎?比如,演艺圈里的蒋欣,曾因为“微胖”被贴上“大码演员”的标签,无法拿到符合期待的所谓“美人”角色,直到她转而坚持健康饮食与长期锻炼,才逐步迎回事业的新的拐点。再比如刘亦菲,这两年凭借自然微肉的美感引发广大网友把她评为“富贵花”,仿佛在告诉行业:瘦并非唯一美学,真实才有灵魂。相比之下,张馨予似乎还在这条道路的十字路口漂泊,一边是健康,一边是镜头,她用幽默试图化解,可也一定清楚,哪一边的代价都不小。
如果细究张馨予的这场争议,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抉择困境,这背后也折射出了整个行业的不合理现象。数十年来,影视圈对女性身材控场有种痴迷,甚至形成一种集体依赖。无论是国际超模凯特·摩丝喊出的“瘦胜一切”,还是某些女星曾提到的极端减脂方式,听起来都无比极端却真实地存在。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化一旦根植,就像一种隐形的规则,成为了女性艺人前进路上的枷锁。造型师黄勃直言过,很多艺人都作为所谓完美的“商品数据”而存在,却鲜有人关注过,这些数字后,围绕“健康”是否还有话语权。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张馨予的回应,哪怕表面看似“不当回事”,却隐隐透露了她试图松绑的勇气。她耍嘴皮子的自嘲,某种程度上是对行业无声的抗议,“我不止是这副身躯,还想活成一个‘人’”。只不过,这份情绪的释放,在大众眼中究竟是玩笑还是认真,有时就显得模棱两可。娱乐圈也好,时尚行业也罢,或许永远有一股势力在推动标准化审美的车轮,但当越来越多蒋欣、刘亦菲站出来,用健康、自然回应那些苛刻眼光的时候,似乎也看到了一点改变的希望。
最后还是回到张馨予这里。她的身材争议显得有点“老生常谈”,却始终是娱乐圈的经典样本。也许,她的这份“幽默”不经意间为困在这个体系中的女性打开了另一道门:当你无法达到它们的标准时,不如学着放下它们的定义,继续努力去找属于自己的舞台。如何在规则中找到自由,从来就不容易,但正如她的职业生涯告诉我们的那样,所有意义,生长于挣扎之中。 ) G& f, |4 d( W( u5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