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2日晚,碧桂园(HK2007,股价0.79港元,市值221.1亿港元)发布公告,结合行业和本公司实际经营需要,本公司执行董事杨惠妍女士、莫斌先生、杨子莹女士及非执行董事陈种先生主动提出降低薪酬请求,并已于2023年11月1日与本公司签订董事服务补充协议及补充委任函,将作为董事之最新年度薪酬调整(由本公司董事会于本公告日期通过,并于2023年11月1日起生效)。
公告显示,杨惠妍、莫斌、杨子莹、陈种调整前的年薪分别为37万元、300万元、200万元、37万元;调整后四人均为12万元。$ r: [$ L5 ]. s b7 a; h
11月14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胡润女企业家榜》,列出了2023年胡润百富榜上前50名女企业家。从2017年至2022年,连续6年都稳坐第一的杨惠妍则降至第5位,财富从2022年的750亿元降至480亿元,缩水超3成。3 c; U9 W# \' |$ H7 G/ t$ h
, U: g% b1 R8 Q( ~7 {
据中国证券报,碧桂园介绍,目前,公司已取消所有高管配车,确有工作需要时通过申请公务派车或使用自有车等方式,实现车辆费用集约管控、成本降低。对于包含原高管配车在内的所有集团公车,通过内部公开竞拍与对外工抵化债等举措进行资产盘活。此外,包括高管体检报销、高管免费食堂等待遇亦均予取消。全集团行政费用开销均按归零原则,非必要不支出,刚性支出通过整合集约等方式尽量缩减,2023年比2021年大幅降低近60%。
?2 d; j; N$ |$ n& e3 r* O$ z# q2 w% ~ q, }' v3 U
12月8日,碧桂园集团召开月度管理会议。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惠妍透露,未来的12个月,交付挑战会进入深水区,2024年碧桂园交付量预计超过40万套,数量仍然庞大。经过了集团总部和区域项目层面的一定调整,总体上公司的组织架构已经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锁定优秀人才,坚持公开透明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人才的机制,更好地完善短中长期的薪酬和激励机制。
9 Q& B0 s5 ?- I2 M8 J2 m4 d, L. l, r! J9 W) Z
杨惠妍此前称:“家族肯定会砸锅卖铁支持公司的。”据公司介绍,作为控股股东,杨惠妍家族全力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上市至今已通过借款、增持股票、购买债券、以股代息等方式合计支持总额约410亿港元。其中,2021年向集团提供15.6亿港元无息无抵押借款,2022年12月筹集50.5亿港元无息无抵押借给集团。
- Q. a2 V4 b, |4 D
5 L$ b) v6 O7 r3 P; ^3 J- Q而根据碧桂园此前公告披露的信息,碧桂园正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努力展开自救。一是竭尽全力保障现金流安全,加快销售回款和应收债权回收,积极拓展融资,努力盘活大宗及难去化商业类沉淀资产。二是最大限度削减支出,压降各项非核心非必要的经营支出;加强费用管控,除刚性费用外,其余费用尽量适用归零原则;精简组织架构,高管带头降薪,严控销管费用,其销管费用占收入比例从2017年到2022年已经六连降。
; q9 _/ ~" u5 L* {# c. c5 [; H
# \/ j8 B* {* @" y1 j7 |3 ~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在10月9日召开的月度管理会议上,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惠妍强调了保交付、保经营的重要性。彼时,碧桂园总裁莫斌还表示其本人年薪已经降薪至300多万,集团常务副总裁程光煜年薪为100万左右,还透露了杨国强的私人飞机已出售。
7 Y$ [7 M$ _! m; k! b3 ~! k' M* w: j1 A6 q; z0 F. N8 l2 z5 G5 u7 B
据澎湃新闻,12月12日,有消息人士表示,碧桂园“22碧地02”及其信用保护凭证投资人座谈会近日召开,座谈会旨在与参会机构探讨发行人偿债资金筹措及风险缓释相关安排。有关机构联合创设信用保护凭证,为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22碧地02”提供信用保护。一名投资者表示,将不会选择回售,会继续持有。“22碧地02”和“22碧地03”是碧桂园地产在深交所发行的2022年第二期公司债券。该期债券发行规模合计10亿元,分为两个品种。该期债券是“央地合作模式”民营房企融资支持试点项目。
|. d/ `: v7 L: R% r: N ?
" d/ u) M7 r# q碧桂园12月6日在港交所公告,11月合同销售金额约61.1亿元,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58万平方米。据碧桂园半年报,截至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有流动负债1.2万亿(其中短期借款695亿元),长期负债867亿元,负债项下的有息负债余额为2579亿元;流动资产为1.4万亿(其中存货8827亿元),非流动资产1859亿元。
( N) e9 M, }7 E. O- {( h2 y
/ `8 Y) N: w, ]3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