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罗法官,毫无所求地为孩子劳心劳力,没有您不辞奔波、尽心尽责地做工作,事情不会这么圆满地解决。我也会认真反思,更好地承担起母亲的职责,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
+ R% G; [7 E0 @ B2 I"这件案件长达数年,历经多个诉讼,能够在罗法官的不懈努力、在各个有关单位的见证下达成和解,我们非常感激!"9 B( k% |; T) U
, S7 {, _0 o F9 f/ g& N8 w8 ~ z
一起家校矛盾案的和解协议履行现场,未成年人小童的母亲张女士和被诉学校代表激动地表示。张女士还当场向法官和见证单位深深鞠躬,表达由衷的谢意。4 A5 d8 V" F' e/ c0 G0 S
/ B9 S8 J, z J0 x听证程序的激烈诉求& t% I; G( A& }+ ], r5 t0 l
2 _+ f7 @! N9 Q. q& G& d
"孩子既然是被学校老师侵害的,就说明学校在教育监管方面有漏洞,学校必须给我们赔偿!"
我了解到,张女士一家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育有两个孩子,家境窘迫,小童自受伤害后患上了抑郁症,为了给女儿治病,家里花了不少钱,后期还面临着更重的医疗费负担。作为母亲,张女士十分心疼女儿,一次次以不同的理由提起诉讼向学校求偿,却均因其缺乏证据而未获支持。
2 H$ C Y7 C: M. d* s i1 P9 U4 d1 ?5 N$ R2 g
"校方是否尽到监督管理职责,我只能从自己与他们的沟通情况去证明,不能因为我拿不出强有力的证据,就不支持我的诉求吧?"带着对此前判决的不理解、不认同,张女士还积极寻求多种途径"反映问题",如长期去学校所在地、居住地派出所、区教委、市教委等单位信访,有时,甚至拉着年幼的女儿一起到相关部门"讨说法"。' B! t: R& a4 P6 @) k/ n1 l2 a/ X
- q- c! h& k* w( x另一方面,学校也有自己的苦衷:"我们是一个主要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慈善机构,办学的初衷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两年因为这个案件,学校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声誉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此前多个案件中,我们均提交了证据证明尽到了对涉案老师的管理、提醒、监督职责,生效裁判也确认了这一点。不能因为孩子母亲反复地\'闹\',就让我们花钱来\'息事宁人\'吧?"学校负责人希望法院依法驳回对方的再审申请。, G+ P* V5 c0 T1 [5 }' N
' T" r: l/ Y) n# m3 w; J揭开案卷材料背后的迷雾
; c5 W: s. j3 ~+ Q! r8 T. Y; A' L8 U2 T( I% a1 o
"有的案件按照程序办的,为什么社会公众却不接受?"张军院长在国家法官学院春季开学典礼上提出的问题发人深省。具体到这个案件,案情并不复杂,当事人的程序利益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然而,为什么历经多次审理当事人却仍难以息诉服判?为了找到化解纠纷的真正"痛点",我再次翻开一、二审案卷及原刑事案件电子卷宗,一页页、逐字逐句地开始研究了起来。原来,刑事案件发生前,曾有一名案外志愿者老师发现了倾向性苗头,并向当地派出所报过案。尽管当时并未出现侵害情况,但各方、尤其是学校仍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后来不久,发生了李某对小童的刑事侵害,尽管这一点并非决定本案能否提起再审的关键问题,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学校在监管方面仍然存在疏漏之处。$ R% Q( j1 A7 k8 q Y
7 z) A5 c' a# l突如其来的极端情况5 K7 ?3 Q% X9 Y2 S4 o
& r$ G) N4 Y4 H6 a- C六月的一天,办公室电话的铃声急促地响了起来。"罗法官,我要说一个情况,我的女儿跳河了!"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 P( _9 L) x D) I' |2 ]6 s: [/ H* ]9 p8 U
"孩子没事吧?有没有送医院?现在情况怎么样?""跳河是两天前的事,现在孩子好多了。""张女士,你不要慌,一定要好好照顾、时刻陪着孩子,千万别让这样的事再次发生,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和法院联系!"在安抚当事人的情绪后,我立刻联系了当地派出所,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j0 g$ @; D2 [3 v
1 c C0 E; m V& a2 b
原来,休学在家的小童难以承受多方压力,因为与父亲发生口角,一时意气用事,跳到了公园的河里。经过第一时间的治疗,身体已无大碍,情绪也慢慢平复下来。为了确保后续审理的顺利进行,我们周密制定了紧急工作预案。. l) z" \" x( d
% [2 p4 y& \* \, f: U" L统一认识的当面沟通# t& |) B" E1 n/ W* V
& r& O0 `3 v* _7 h: v从案件调查情况来看,现有的证据仍不足以支持小童母亲提起再审。看着因遭受侵害而无法正常学习生活、情绪极端的孩子,张女士始终无法释怀。孩子的状态依然不好,后续治疗费也没有着落,她坚持要为孩子讨回一个公道。
) o& t+ L8 E& d( d
2 q4 H8 u' M' G9 \- r/ x" w9 Y, Z( C而我也反复计算双方这笔"陈年旧账"。9 M9 R& K3 \) m8 Z( u# A, _
. Y8 Q0 r4 X* }一方面,张女士把精力都放在打官司上,小童得不到足够的关怀和照料,母亲反复信访也在无形中给她带来难以克服的心理压力,原本就已抑郁的她会陷入深深的自责,长此以往,更难从伤痛中走出来,跳河的悲剧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再次发生。另一方面,这所民办学校精力被案件极大牵涉,无法投入更多到其他孩子的教育和办学上,学校正常秩序受到影响。如何"案结事也了"?思来想去,我觉得从全面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原则出发,再向前多走一步、想深一层,争取促成双方统一认识、达成和解,也许是最好的解决之道。艰难的圆桌会议4 C$ }0 Q0 ?. k0 C
% t! n* w" _3 b! F谈判伊始,张女士就提出一个"天文数字",让学校大吃一惊,当场表示无法接受。' K/ p8 P6 K+ L* B) U, K' ^
; V8 V& t P% E% C# \+ [( N: B( W9 m眼看着谈判陷入僵局,我赶紧做起了张女士的工作。从法律上告知其案件争点、法律风险,到情感上规劝其从修复孩子创伤、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上多加考量......经过多单位十多轮的工作,张女士终于降低了预期,提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数字。
2 e7 R$ n% J6 \
! ]( I, F% D1 m. q ?$ A* i3 T) G5 J另一边,学校的工作也要继续做。我对学校的处境表示充分理解,也指出了他们在管理上的一些漏洞,引导他们站在未成年人的角度,与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尽快回归正常教学和发展轨道,真正担负起一所教育机构应该承担的教育、保护未成年人的职能作用。
* g% k/ x8 t- O0 W# z2 z& k. C# L7 g' _; C3 z8 s
"法官,看得出您对我们的案件尽心尽力,是真的想帮助我们彻底化解纠纷。我们同意再作出一定的让步。"经过多次的谈话、劝解,双方的步伐终于朝彼此迈进。6 k2 `5 m1 l: J+ o8 v
& b' {; }2 S. x2 R3 k6 [$ D
现场履行的圆满结局$ ^% k1 J1 Y. w: C* C- t) O& g
9 Z( P/ v! L `5 \
和解协议签订当天,张女士和学校负责人早早来到了现场。在协议书上签字、当场履行协议,曾经激烈对峙的双方,也终于握手言和、化解了心结。
* ], {1 r. n! k, ~8 G
" x# q1 q% Y2 |! H4 Z区教委、镇教委、区公安分局、派出所等相关单位长期接待、帮助小童母亲的有关负责人、经办人员应邀来到现场,共同见证这一颇具意义的时刻。: C7 v% p3 a! O2 s# Q' U S+ G& y. {
7 V V/ A. T* z. j4 H/ I6 e"和解协议已经签订并履行完毕,双方的纠纷彻底告一段落。希望张女士今后真正担负起教育、保护孩子的职责,关心关爱孩子,帮助孩子早日走出伤痛,迎接美好的明天。也希望学校能够从本案中汲取教训,更关注孩子的安全教育,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调解现场,我由衷发表了"法官寄语",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各单位、个人赠送了锦旗。至此,这起案件终于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e& }/ | |1 R. _6 S; M& R: K' [. Y8 @% [
* }) z- x2 `8 F- t未成年保护工作是百年大计,是特殊的希望工程。在少年司法审判实践中,我愈发深刻地体会到"做好孩子的工作永无止境"这句话沉甸甸的分量。相比于结一个案子,我们更想帮助一个个孩子、一个个家庭,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尽最大的可能促案结事了、政通人和,让法治的力量守护万家灯火,护佑孩子美好未来。
) _2 _1 Z5 U! Y0 B' A4 I7 [5 t,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