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王永锋)日前,记者从省林业厅获悉,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的陕南地区,森林覆盖率已达62%,林木蓄积量2.5亿立方米,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为116.83亿立方米。陕西林业生态建设,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提供了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 N6 ?7 {" H* a! w4 V
位于秦巴山区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为确保水源地生态安全,十二五期间,我省在这一区域实施了多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累计投入中省资金58亿元,使这里的生态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 A+ u1 y+ |1 q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陕南三市实施了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飞播造林、千里绿色长廊、重点区域绿化和绿色家园建设等重点工程,共完成造林507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209万亩。目前,陕南三市森林面积已达6305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了4.2个百分点。作为我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点区域,陕南地区严防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森林资源得到保护,生态功能逐步增强。0 n3 f7 D8 c9 e* O
陕南三市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发展了核桃、板栗、茶叶、漆树、油茶、桑树等经济林,并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森林旅游、苗木花卉、林下种养和特色养殖业。“十二五”以来,我省在陕南三市累计投入林业产业发展资金5.46亿元,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330万亩,2014年经济林产值达到183.9亿元,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达到27个。
7 C v- g4 y9 Y! m9 }) r 按照“陕南山地森林化”的战略要求,陕西林业在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将持续开展造林绿化,增强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力争“十三五”新造林5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0%,森林蓄积总量达到3.5亿立方米,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得到持续改善,实现秦巴山区天蓝、山绿、水净目标。
1 X) m% b8 T- F) f j! W, D+ }$ _6 l2 g8 l+ |/ {8 b# i, Z2 {
/ N, N& O1 B- A3 L, R% M( F' c# O/ }; `- `* J+ Y1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