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华西都市报
( a Q" _* w3 V/ \7 Q2 j: C- t 5 I# P6 N! ^" z: N$ H5 A* l% }
2 U2 d' [0 C) s$ j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堰渠
2 w8 o& E: o- h; k: ]$ H 江安百竹海“古堰”重见天日,传说是胡氏族人所建& k+ ^3 v; R8 n9 s
宜宾市江安县仁和乡桂花村有一条“古堰”,传说是胡氏进入四川来到桂花村,开垦农田耕地后,在悬崖峭壁上建设了一条堰渠,从山谷中引来山谷水,用于灌溉农田和耕地。近日,当地村民胡祥楷决定把覆盖在古堰上的蔓藤和杂草除去,把老祖先留下的“古堰”重见天日,让更多的游客感受鬼斧神工之作,参悟祖先的智慧结晶。% ^" _% i9 l* ~, c
惊叹 堰渠修建在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 @- Z5 v" r* g8 L! S1 H- ?
驱车来到仁和桂花村,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在当地村民胡祥楷的带领下,来到了“茅田”(小地名)的半山腰,顺势看去,传说中的堰渠呈现在眼前。! v3 S9 l* h( v* n; r
借助山坡上的藤条,小心翼翼滑到了堰渠上。仔细观察堰渠,宽约20多厘米,深10厘米,堰渠建在悬崖峭壁的石头之上,伸头往下一看,令人头晕目眩,腿脚有点发软,顿时一身冷汗。经过查看,堰渠上面没有图案,没有碑文,也没有其它文字记载。' z3 M: i: y4 _
胡祥楷介绍,堰渠长约2公里,源头是连接一处山谷水,堰渠大多是建在悬崖峭壁之上,且全部建在石头上,也不会存在漏水的情况,当时,堰渠解决了当地农田和耕地的灌溉问题。46岁的胡祥楷回忆,大概在二三十年前,当地村民利用水利设施设备解决了用水问题,这条堰渠就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被杂草、藤蔓所遮挡。# X* ~! N$ ]/ } \% w( L. c
传说 先辈带人建造 如何建设成迷
) p3 g) e; r7 f9 ]4 H 胡祥楷说,听我们胡氏家族的长辈们讲,先辈当时进入四川,来到桂花村,开辟了农田和耕地,为了解决灌溉问题,便开始修建这条堰渠。这条堰沟经过胡氏族人连续三代人不停地施工,耗时近百年,硬是在绝壁上开凿了一条堰沟,为湖广迁居至四川的胡氏族人生活和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胡汉公手里完工,距今已有400年。% ^+ g+ s1 y; v5 q- g. ~7 p
“我小时候听爷爷讲,这条堰名叫‘胡家堰’,胡氏族人从湖广迁居至仁和,从胡子光(湖广迁居四川的第二代胡氏族人)那代人起,花费了巨大心血建成的,解决了这一带包括胡氏族人在内的近千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今年73岁的胡祥均说,堰渠是胡氏前辈为子孙后代造下的福祉,是胡汉公等长辈留下的一项政德工程。
. t0 A4 [0 A, \3 K" i5 _9 A9 M 胡祥楷等当地村民只听上一辈讲过堰渠的一些传说,至于堰渠是怎么修建在悬崖峭壁的石头上,他们从未听说,也从未揭开这个不解之谜。. Q) x' q. W! E
目前,胡祥楷正在开展清理覆盖在堰渠上的荒草,疏通堰沟中的淤泥,希望更多的人一睹它的风采。
0 C2 U7 l$ X; O2 S+ T0 p/ }*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