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6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天 有多少记者在呐喊

[复制链接]

386

主题

394

稿子

20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3:4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广元

沧海横流,疾风劲草,这注定是中国记者的光荣。历史不会成为新闻,但在过去的岁月里,中国记者们(其中包括那些真正战斗在新闻岗位上,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入编或者没有发记者证而干记者活的)用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用满怀热忱、一腔热血写就的新闻,则必然拥有了记录历史的光荣。

   

     都说记者可以周游各地,经历各种新鲜趣事,用自己擅长的笔杆子写成文字并广为传播,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其实是想象。记者绝非想象中那般轻松自在。

   媒体报道孙志刚之死引发了收容遣送制度废除。一则新闻事件引起一个制度的变革,这是民意推动社会进步的一起典型事件,是媒体的责任和力量。
" T1 [, W# l& c+ w  
1 z2 X7 a" D4 s) x7 j% P$ o, N   当今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也不断凸显。这是一个风云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时代,而身处这个时代,作为记者,是大有可为的。记者不仅要记录和见证时代的变迁,更重要的是发现社会问题和矛盾,将其真实地呈现出来,引发社会关注,进而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 O9 D  \0 c2 Y+ T: N7 b
    |! K; O! O# x" Z3 W' Z
   社会的进步常常建立在个体事件的基础上,甚至是触目惊心的悲剧,刺痛着人们的心灵,凝聚起来形成集体意识,进而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而记者,就是要完成这样一个使命:发现事件——记录真相——感染读者——推动变革。
* b' {: t" G2 ~9 \; E  1 }0 T: G( U( x( E. X4 g
   纵观近年来媒体有影响力的一些报道:孙志刚案,直接促成了一个非人性的制度消亡和一个先进的制度诞生;佘祥林平反,间接推进了高法收回死刑复核权;三鹿奶粉事件,记者对奶业和食品安全的拷问,推动着相关行业的成熟;温州公务员考察团的报道,直击公费出国之腐败顽疾;娄烦矿难、临汾溃败事故,更是因为媒体和记者的参与,使得真相得以大白于天下……这些,都不仅仅是记录,更是推动着我国的民主进程。

     每年11月8日是记者节,但是每到这个时候,总会看到一大帮记者朋友心中在哭泣。

   

     为什么呢???

   

    最近的一项网上调查表明,中国有过百万新闻工作者或者媒体从业人,近70%的这类人群没有任何劳动合同,没有工资、没有工作证、没有记者证、没有社会保障。有的干了半年,也没有人发给他工钱。其生活和工作的窘境不比那些在北京打工的民工好多少。有一次我跟一群记者观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新闻,报道温总理为民工讨工钱。旁边一个记者发牢骚说:“总理何时来帮助我们记者讨工钱?”笔者曾经问一些媒体的老总,为什么不跟记者签劳动合同?许多报社老总或电视台制片得意地回答说,“我为什么要跟他们签劳动合同?不签合同,我一年可以省几千万元。”

    甚至有些媒体特别是电视台等,专门钻劳动法的空子,用工快到十年了,就开始重新“洗牌”,把老员工赶走,也不用什么负担。

   没有劳动合同、没有固定工资、甚至也没有帮买保险,这些记者意味着他们没有身份、没有社会保险,他活着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稿子或片子刊、播。否则,他这天或者这星期就没钱吃饭,没钱付房租,更没钱去找女朋友、养家糊口。要想让自己的稿件和片子被采用,必须做得比别人好。好报道的标准就是抓住编辑的眼球——丑闻报道、名人新闻。丑闻做得越大、名人做得越响,被采用的篇幅就越大,报酬就越多。结果在这种媒介环境中,公众看到的新闻就越来越离奇,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脱节。

    同时,很多没有领记者证的记者心里也在经常流泪。其实,记者的真假根本上不能以有无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新闻记者证》为标准。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2009年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后,从$2起至2009年$2,统一换发全国新闻机构的记者证过程中。申请换发新证的记者人数约在25万到26万人左右,比2003年换证时增加约10万人。根据国务院下发的新闻出版总署三定方案,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新闻单位记者证的监制管理,去年广电系统所有采编人员与通讯社、报刊社一样,统一申领了新闻出版总署印制的记者证。

    也就是说目前在中国拥有这个证的新闻从业者不到30万,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么全国百万新闻从业者里将会有70万以上的新闻从业者都是假记者了。另外ZY电视台大约70%的人是没有这个证的,是不是那里就是中国假记者中心呢? 一些省电视台的“假记者”竟超过70%。

  

    广义的记者,泛指新闻工作者,也就是新闻行业中的所有从业人员,包括采写、编辑、管理、印发、发行、广告、通联、后勤、广播电视播音员、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还包括:特约记者、通讯员、自由撰稿人等,这些人员都是业余新闻工作者,编制在媒体之外,但与媒体有紧密的业务关系。

* \3 f" e- P4 ~6 R$ q
    狭义的记者,是在新闻媒体中从事采集、制作新闻成品的人。包括记者、编辑、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摄影、新闻出版者等。

% X7 a: _' T8 A! Z* m
    纯新闻学意义上的记者是,专门在各种新闻事件现场从事新闻采访、核实、调查报道的新闻工作者。

   

    另外,现代的新闻记者正在变成“新闻民工”。变成新闻界民工,连一些基本的权利都缺乏。调查显示,他们中享受病假的占10%、享受产假的占7%。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记者们疲于奔命,工作辛苦,而与此同时,媒体老板为了省钱,新闻编辑部人手不足,老手匮乏。 为什么媒体不愿意雇用年纪大的记者?媒体老板不仅担心老记者动辄要核实新闻、平衡新闻、反对新闻炒作,同时也有经济上的原因,雇用一个资深记者每个月可能付一万元钱,而雇用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两三千元。如果用一个新闻实习生,一分钱都不用出。由于大多数年轻一代的编辑记者生活在这种没有劳动保障的工作环境中,没有年薪和固定月薪,越来越多的记者主要收入是靠稿费收入,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新闻报道的煽情、片面、忽略、夸张、创造。结果是,记者活得越来越痛苦,新闻报道的质量越来越低劣,而媒体老板过得越来越安逸。

  

   今天中国媒体的普遍现象是:记者的低龄化趋势与新闻肤浅化。记者们年龄偏低、报酬低廉、处境悲惨、饥肠辘辘、每况愈下、没有晋升、没有前途。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记者编辑是28岁以下的年轻人,记者的年龄呈低龄化发展趋势。中国有300多所新闻学院,为中国记者低龄化提供了人力资源的基础。这意味着中国的媒体每年可以无偿地得到大量的新闻实习生而不是有偿的新闻记者。实习生干了一年半载后,要毕业了,跟实习的报纸要工作,报纸可以找借口说,“你不合格,没岗位,你走吧。”等这个实习生一走,马上又找来一个实习生顶上前面的那位。

    所以,不管是有证还是没有证的记者,在记者节这一天里,真正心里高兴的人不多,而这一天喝酒喝高的人倒是不少……

新编顺口溜

2 k0 g& U) ?! I

     我们是记者

3 l. X5 R$ P1 G3 P

" P3 }7 l/ G) Q. g" @
  表面风光,内心彷徨; + P' @1 k. N+ u1 Y2 w
  容颜未老,人已沧桑。 2 \; G" \' v1 r) {. D( w/ {* w
  虚荣易染,失落难当;
  h8 Q# ^7 A2 l7 w* H  u  偶有成就,好梦不长。 + X4 p& o( P* z( e/ [; t  G% J
   1 J: K6 c( N, K* p7 D. b
  怀揣理想,奔波路上; ! r  ]* ]6 _/ h7 }) d2 ^
  糖弹易躲,潜规难防。
4 c; ]" v) R1 ]7 x  白底黑字,不明真相;
) X! _: z- W8 ], K3 Q/ }5 G2 z/ I3 V  随波逐流,青春沦丧。
$ i5 O6 u9 V# d+ I+ e   9 ^1 w, @- r) }  |. V
  经常出差,车站机场;
1 V9 X1 S9 q! R2 p& p  留下爱人,独守空房。 3 _; o# R7 b7 `$ [  [3 r* }- m
  比骡子累,比蚂蚁忙; ) L" ~! M3 E7 j' E) n9 D
  比白领穷,比民工强。 6 F4 R! p; K3 B! L1 M! V, `. X  F
   - G# I% |1 Q5 G
  时政新闻,领导很忙; / P+ U" B9 m$ E4 h. W0 l. W, d3 ?
  财经新闻,百家专访;
) s* I& L0 V- G; B: ]4 W- V  市民新闻,里短家长; 9 D+ X* `6 b  c  i- T
  娱乐新闻,想唱就唱。 6 s/ |2 M# l! i: U$ j, l1 E
  
0 k8 `7 J9 m( ~: J  电视记者,名嘴吃香;
3 k" z9 w8 h2 t* Q$ w  电台记者,仍有市场;
/ A9 ?5 Z, f+ y# a  报纸记者,不断转行; ( }7 z2 G( g0 {1 U( Y
  网络记者,后来居上。 . K/ w: q3 c8 w; t
   , U4 F% R; B5 P2 R4 a& O, S
  饿不着,吃不胖;
3 }& @  U& ]9 v4 c; ^8 S  人一走,茶就凉。 / D1 o4 O* q- q' _
  天苍苍,野茫茫; ( K) {8 b4 c" o6 I1 z
  浪淘沙,金闪光。 2 M/ M  T0 l" B8 I. |0 F( i
  啊,记者———
/ r8 p8 n7 M! `# M  ~  无冕之王!

% V0 V" P& N6 G" j" D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7-20 18:33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