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5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风迎百年 我心扬大风——汪毅介绍《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

[复制链接]

7990

主题

8532

稿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5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29 22:1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大风迎百年 我心扬大风
——汪毅介绍《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
(《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汪毅著,四川美术出版社,2019年4月)
   张大千纪念馆首任馆长汪毅的《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一书近日由四川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_2 u, u- d  d$ x: i
   本书定位为对大风堂堂主(张善子、张大千)、门人、再传弟子三代的研究,特别是张大千的研究,堪称大风堂艺术研究范畴的一个系统工程。
* J6 M0 l) K% F7 T9 F# {   这个研究是渐进式累积的结果,当然是相对的。其理由非常简单:一方面,大风堂博大精深,研究不可能穷尽,具有“说不完”的内涵。另一方面,大风堂的构成属于“宝塔型”状,即堂主二人,门人120余人,再传弟子5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如果加上第四代,总数会在1000人左右,堪称部队一个“团”的建制,蔚然大观。同时,大风堂门人、再传弟子除数量大之外,还具有地域分布广(海内外均有)、时间跨度长(近百年)、水平参差不齐等的特点,这使研究的难度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画派。再一方面,研究是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体验,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因为如此,较系统研究大风堂整体艺术者寥寥无几。

* Q# l4 A: Q6 S) N/ {$ Z(汪毅在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采访中谈“大千学”与大风堂画派)
   本书破例写有两个自序,其中一个是关于本书的,一个是缅怀张大千先生的。除自序之外,本书分总论、大风堂堂主研究、大风堂门人研究、大风堂再传弟子研究、附录五部分。
. O8 N: W% q+ ]   总论五万言,以“大风迎百年,我心扬大风”为题,分“大风堂开派者:张善子、张大千的光焰”“大风堂传承者:门人的光焰”“大风堂传承者:再传弟子的光焰”三部分,属于概括性的研究,即对百年“老字号”的大风堂艺术进行相对全景式的论述,并讨论了大风堂画派,将它与岭南画派进行了比较研究。可以说,总论在大风堂艺术的整体研究方面,尚属唯一。

# M1 I5 Q# l3 X$ u(汪毅出版的大风堂著作及主编的书报)
   大风堂堂主张善子、张大千的研究,无疑是全书的主体。特别是对张大千的研究,涉及研究的诸多方向,包括若干海内外学者尚未涉猎的诸如张大千的“情爱世界”“术”“与陆丹林”“与中国文艺复兴”等专论内容。至于专论《千秋正气,一代虎痴》,则对张善子的艺术生涯、虎痴情结、抗战情怀进行了长篇论述,为目前研究张善子最全面的论文。此外的24篇序言、后记、跋,虽称不上严格意义的专论,但却概括了对张大千、张善子研究的相关内容,记录了研究的心路历程,传递了某些特殊的信息,故我将它归类为“泛研究”范畴。

) {  H' C  G2 \2 k7 m(汪毅发表评论大风堂堂主张善子、张大千的期刊)
   大风堂门人辑录研究8篇文章(有关缅怀性的散文未录),其中有长达近三万字的专论《谢伯子诗文书画研究》。至于有的专文及画册序言,相对对立(事实上不可能千篇一律地讲他们如何传承大风堂艺术的过程),虽达不到专论的高度,但确属于“泛研究”范畴,至少可以管中窥豹看到大风堂门人这个群体(部分)的创作状态、创作特点、时代精神、成果奉献、文化影响等。
, N3 ], t, d1 m+ i
(汪毅发表介绍大风堂再传弟子的期刊)
   大风堂再传弟子的研究计14篇,虽然若干篇什为画册序言,但我以为序言也是对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只是比较特殊,亦相对独立,属于概括性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表达的难度更高。从中,可以叶落知秋,一睹大风堂再传弟子艺术创作的“秋之美”和“秋之韵”。这对于人们认知大风堂的薪火传承具有一定意义。. ?& T- L0 k( m2 I& i
0 ^- b0 b2 \+ _( a0 j7 c6 [- y
(汪毅发表评论大风堂门人、再传弟子的报纸)
   至于附录中关于张善子的出版物和张氏昆仲被宣传的出版物(传记、影视、年谱、文献、摄影、印说、评价等),不仅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洋洋大观,而且种类繁多、展示形式多样,估计在中外艺术家中,没有一位可以与张大千相提并论,因仅其传记便达50余种。为方便检索,厘清主客体关系,即有关张善子、张大千的出版物与宣传他们的出版物的两个大类的关系,我做了相对分类,以使统计更具科学性和传递的信息更清晰。这个分类以“一览表”的形式呈现,包括“大风堂编辑、收藏、捐赠作品文献一览表”“张氏昆仲合著作品文献一览表”“张善子出版物一览表”“宣传张大千著作一览表”四部分(至于张大千的各类出版物,达数百种,囿于篇幅未列),而这些资料资料(尤其是研究性的)对于张大千学、大风堂画派的学术支撑与学科建设至关重要。鉴于大风堂的出版物和宣传大风堂的出版物具有数量大(计近千种),时间跨度长(自张善子1918年在上海出版的第一本画册《十二金钗》至2018年出版的《巨擘传世——近现代中国画大家张大千》为止,时间长达100年)的特点,此统计肯定挂一漏万,甚至不可能精确,因为有的呈现本身就是构架的“立交桥”,使分类时具有相对性。对其统计整理,除凭借手中收藏的资料和核查百度之外,还参考了《张大千画册暨文献图录》,谨向吴文隆先生和旧香居致以谢忱。
( H& r4 K" u) h: n3 m. f2 H% @   遵循学术规范,本书正文中的“先生”除作为人称代词使用之外,一律不附加在人名后,特作说明。
" g7 f5 |  ^6 A6 r( R8 K书名取《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意在强调张大千在大风堂艺术中的核心地位。从逻辑关系上说,张大千包容于大风堂,即大风堂堂主之一。2 D0 L- _% ^, L' I) P' ^
   除本书的研究文章之外,我还写有若干关于张大千、大风堂门人、再传弟子的散文,并在海内外报刊发表。此外,我还为大风堂(堂主、门人、再传弟子)敲诗写韵200首,编纂有《张善子艺术年谱》《何海霞艺术年谱(1935—1949年)》,草拟有《张大千全集(方案)》和《关于将张善子列入全国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的建议》,等等。鉴于这些文学性文字及艺术年谱史料与“研究”的定位尚存有距离,故未纳入本书。6 ?& V1 b9 l3 s) d
   本书的文章虽发表或出版(详见书中附录“索引”),但这次做了相关补充和修改,特别是总论《大风迎百年,光焰万丈长》。相信读者从中可以获得大风堂艺术的多元信息,从而走进大风堂艺术深邃,走进中华美术经典,领略中华文明那一片美丽的芳草地。( [$ F0 f1 g5 o
   书的出版得到四川美术出版社汪青青老师的支持,谨致以谢忱。
9 V0 p. h0 @2 D5 e
# U' O5 d; ?. s
                                  汪 毅5 Y5 f4 V+ B) i' X3 T) F
         
9 B2 d' T, ]+ Z* u; B( j                            2019年1月于成都沙河畔
- B& f, L0 F: L" {0 W, L/ d
附:《张大千大风堂艺术研究》目  录

6 T4 w6 @, [1 G% h2 ^2 `- T+ i" }

* w) [+ x+ t: M5 M7 x
光焰万丈长 我心大风扬(自序一
( @& H/ T. R9 Z: |. w4 r
心香一炷祭大千(自序二)
* Z* W2 V, l6 \% @& Y
——谨以此纪念张大千先生诞辰120周年
8 o& G4 \4 |' |5 t3 h3 B* x9 r& T9 b
大风迎百年,光焰万丈长(总论)
$ U& i6 P% ~! R: U* i
   第一篇 大风堂堂主研究+ V" e, l7 K( B& i
   张大千绘画艺术的分期及成就( e$ d& \0 {) T8 I: J
   张大千诗画中的思乡情结7 ~* C# S1 W& q+ R$ ?' Y1 D
   张大千的情爱世界
& [) _9 p% y. x   张大千与陆丹林/ _2 Q* e; V) Q
   张大千及其“术”
6 y9 c, v( N% h. b6 u  P9 o: S" O   张大千的黄山情怀
4 I' c- w8 a8 N4 T& s7 n   张大千张善子与《黄山画景》
% s: f8 z0 W& Y/ u# t   张大千与《庐山图》
: B' n. R6 t  ~8 G: C7 k; W: u   张大千作品的收藏与拍卖, g0 t$ j; ?3 w' L2 d% e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与成都系中国文艺复兴发祥地8 P+ Z+ z  V  E9 D0 V7 `
   张大千与中国文艺复兴
) Q5 ?  z3 g0 ?! }; N" {% a   两岸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珠联展”的思考
4 c4 I) s' G/ D* n0 T   谈谈《走近张大千》(一)1 k0 J& s4 `% X& T6 N1 Q# A
   谈谈《走近张大千》(二), ?- l- `4 u$ [7 a  y5 N6 z
   谈谈《走近张大千文论集》
4 @; T. F6 r, y: q+ p   宇宙难容一大千! h& p3 j2 k7 G: ^. M0 l
   谈谈《回眸张大千) }0 Z/ }! L. M; {8 k- M
   谈谈《大风堂的世界
& [; v" ^" G, ~* X4 ]   谈谈《聚焦张大千
$ U% e& A# I) S- F: K   谈谈《张大千的世界研究》3 I( C, Q1 p# w
   黄山情,大千缘
7 e0 T0 l3 S, I; N6 E& e   我的又一次动心旅情
$ h0 M; I# P: C   谈谈《寻踪张大千:台湾之旅》(一)
0 i: l/ [2 T5 u5 ?0 D" |+ C; {   谈谈《寻踪张大千:台湾之旅》(二)# z, a: H3 Y$ A
   谈谈《张大千张善子研究7 y, @3 s3 R) _% V% H6 a& i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 O: }. \% q% H* L8 W   世纪经典,永恒大千" \. m& B1 @8 x0 x3 P
   川菜蜀情味酣浓
( j# c$ E) Z! s* f# p5 k1 o7 ]' y3 f   锦上添花,艺苑添彩6 x0 K! f% f1 n+ X/ {1 X3 m
   用心研大千,挚情写敦煌
7 A; }7 v$ L9 j! _8 b# V$ I   丈量三千大千世界
  O6 c; L' [+ x( [   隔岸犹闻书展香
! c, I& w' h& G   张善子:千秋正气,一代虎痴  e! m# @3 [: F% F
   ——论张善子的艺术生涯、虎痴情结、抗战情怀1 }  B2 p2 r9 F) n0 c5 P4 B" Q- N
   善子虎痴,我心写之* w1 F7 U! ]8 j% Q4 ~7 t! t
   谈谈《一门虎痴:张善子胡爽盦安云霁
, X( u9 K7 j  b$ m( Q/ a+ U   我拥有了另一个世界:张善子的世界
/ X6 j& F7 w8 K, b/ k& o% T$ s   谈谈《张善子的世界! Q" c; z5 K* B: D' I& k

$ a: n: Z. A# g   第二篇 大风堂门人研究
" L) L0 c5 w2 A9 ^' G   王永年:啜品丹青尽留香
$ c& [. O  X  E" N1 M9 R) U2 Q   龙国屏:青山有情留我住
& M4 Y8 J0 D+ X6 \9 c. J6 _   罗新之:水墨点染的清凉世界
3 b6 K1 D/ u9 a   曹大铁:一本读来有味的年谱
7 y1 H1 N! S0 `1 Z$ Y0 P   孙家勤:艺术密码的破译
6 ]  t: P8 Y( t% Q( Y; T* [   孙家勤:隔海遥忆
2 ~7 P+ o% ?0 i# m4 a$ s   何海霞:百年丹青魂 * y8 t6 y. V+ X1 m& G
   张正雍:之交零落,月圆心缺( Z; @9 g8 L5 I) }, h$ U6 f
   谢伯子:情慰张爰,画扬大千
5 J' u4 n: _* ]2 n* W   谢伯子:诗文书画研究
  u( @# O- L2 ?: J4 U$ X
: V* Q- p' q  C9 v0 m   第三篇 大风堂再传弟子研究
9 t( W: v' x0 W% D$ Q   李代远:中国青城画派与中国现代文人画的时代接点# F; T4 ?% H+ d, B
   安云霁:续得大风即为家6 Q& w; Y# u5 n* Z
   陈  君:金碧山水画的诠释. \, ?- F# J: n( b3 \! _
   曹公度:鲠骨吐快胸臆长抒
$ r' G" ]+ g# G0 z) H: m2 I6 X   沈舜安:心有千千大千结0 b& W1 w5 _' z: K( J
   胡有民:登高壮观天地间  B) e+ m! d5 w+ E2 j" k
   谢临风:走进临风的世界( K2 S+ z; Z# E, Q0 L3 _- T
   漆千一:精美的彩墨世界. M0 Z& G" H! K) j( @
   邓由怀:大千世界的竹痴
, C' @* F& ^/ Q, l" p   陈沫吾:给你一只慧眼+ w; B  `8 F' ?4 X1 I$ Q
   伍文全:情寄林泉步随大千2 V  H+ H8 a* K1 w4 _5 g
   范汝愚:笔墨意趣扬大风) N+ h2 x7 g2 v8 z) {$ C; u
   王志伟:在画的“大”中行走
7 I9 g8 n) T. h) {  S( l% R1 ]; ~   游三辉:寄情墨彩世界与黄山+ r+ q) Q% [7 \; m
& |, J( Z8 a7 R; q& h1 u
   附录
: L" m' V# x1 X8 L   大风堂编辑、收藏、捐赠作品文献一览表( l' J6 |: J; U% c* l0 @9 w
   张氏昆仲合著作品文献一览表6 s6 s. z) K9 E  G: U( D
   张善子及研究张善子作品文献一览表* {. I. F* V4 c/ R
   宣传张大千著作一览表6 v7 s* D, ^9 _& |6 g+ \" H# C
   国内外研究大风堂机构(社团)一览: Q8 R. u# u. S* a( D( E
   书中文章发表索引
3 F: Q* P: |# y9 M4 [' H   汪毅关大风堂著作评论文章一览表
1 N  ^4 Z4 h+ n3 U' U: N, h( z  w   汪毅助推大风堂活动一览* K! Q* f% `- i" i# D$ U. |7 c3 B: i
   后记      
" z* {7 y! I# v8 J4 f9 s) b% |               (完)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8-26 15:38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