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疑问多于答案?”一架俄罗斯伊尔—76军用运输机24日在别尔哥罗德州坠毁后,不少国际媒体称,俄乌双方开启了新一轮信息战。莫斯科表示,机上载有65名乌军被俘人员,乌方在“非常清楚”即将进行换俘行动的情况下依旧选择击落飞机。而基辅目前采取“不承认、不否认”的态度,强调他们不掌握机上人员的“全面信息”,并称“在战区起降运输机并不安全”。在分析人士看来,大规模换俘本是俄乌双方仅剩不多的“合作事项”,坠机事件势必将给双方的沟通进一步蒙上阴影,为和平谈判前景带来更多不确定性。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俄乌局势动荡加剧之际,北约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军演拉开帷幕,欧洲多国最近也频现“要为与俄罗斯开战做准备”的声音。在这一敏感时刻,俄罗斯总统普京25日抵达位于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的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俄方表示,此次访问并不是向北约国家发出“信号”,但鉴于最近欧洲出现军国主义言论,加里宁格勒存在战略危险。
伊尔-76运输机“简直骇人听闻”VS“俄方蓄意采取行动”) p" L3 `9 I2 h# K
俄罗斯塔斯社25日援引俄紧急情况部门的消息称,被击落运输机的两个黑匣子状况适合进行解码,它们将于本周五通过专门航班运送至俄国防部一个专业实验室。4 R4 S, J s0 s! _# s( X3 r
% i9 E% a0 u% C- a4 u 消息人士告诉俄《生意人报》,专家在检查残骸时发现了明显由弹片击中造成的孔洞。据介绍,起初,俄方基本不使用军用运输机来运送战俘。乌军战俘主要被关押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及罗斯托夫等地,交换时由陆路运输,而换回的俄军人员则由伊尔—76送往莫斯科方向。但最近,由于被俘乌军人数大幅增加,俄方不得不将他们送往许多其他地区,因此换俘前的运输方式也发生变化。0 K! W2 d$ \. K$ L
% H( [# l9 L1 \/ ^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5日表示,乌方杀害了被俘的本国公民,他们本应回到家中,此事“简直骇人听闻”。前一天晚上,俄外交部在声明中说,乌军从哈尔科夫州利普齐地区使用防空导弹系统摧毁了这架飞机,“这是乌方公然实施的又一桩暴行”。事件发生后,他们立即宣称“取胜”,但当得知机上有乌军人员正前往交换地点时,其言论发生变化。俄方认为,此次袭击“直观地表明”,基辅缺乏谈判意愿。# u/ k0 l0 c2 T, m
6 l/ N/ G: f7 W* d" }! K& u 法新社说,在25日午夜发布的视频讲话中,乌总统泽连斯基既未承认、也没否认俄方说法,只是称24日是“非常艰难的一天”。他说,“俄罗斯人正在玩弄乌克兰俘虏的生命、他们亲属的感情以及我们社会的情绪”,在查明真相上,乌方只能尽力而为,因为事件发生在俄境内。
' M }- w9 ?4 ?, J- y$ D& ~
8 t; Y8 m1 F0 n: \- b 乌国防部情报总局24日晚发表声明说,乌方未掌握有关机上人员是谁、有多少人等可靠、全面的信息。同时,乌方此次并未被告知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确保别尔哥罗德地区空域的安全,而过去俄罗斯曾多次发出此类通知。声明称,一系列迹象“可能表明俄方蓄意采取行动”,“战区起降运输机并不安全”。2 i. m2 X, B# {: t) G6 b2 F
4 c0 K. S& D4 _7 D 乌空军司令奥列修克25日在社交媒体上称,俄方24日“疯狂地向外部受众散布虚假信息”,试图在国际社会抹黑诋毁乌克兰,以减少对乌支持。他强调,乌空军正在尽一切努力打击空中和地面的敌人,他们“有越来越多的手段和机会去攻击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9 ]9 \: p, O) a. [7 V9 f
+ l* u/ m9 @4 Q0 W3 c 必然趋势?
$ ^1 w2 E, Y3 d
" p+ }' w5 f& d; O% C “神秘的俄罗斯飞机坠毁事件带来了更多疑问,而不是答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5日称,这架伊尔—76运输机失事的原因尚不清楚:是被导弹击落,还是遭遇了灾难性技术故障。有乌军方消息人士曾称,这架飞机上运载的是俄罗斯导弹。: C+ M1 I2 ^) \( T' S5 _5 a2 Q
3 s5 K6 o7 y' \$ S! u3 g- V
文章提出一些“令人费解”的细节,比如此次只有3名俄罗斯人(除机组人员)看守乌克兰战俘。报道称,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导弹防御系统24日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另外,在乌方眼中,一架没有反导防御系统、飞往别尔哥罗德的大型俄军用飞机是一个诱人而有价值的目标,这本身“就是一次风险相当大的飞行”,除非乌克兰人确实事先被告知飞行目的。
& V3 u% R- a2 q: y# e
) E8 K& S7 F! \- g9 K( B$ m 俄新社引述军事专家科尔涅夫的观点说,西方国家很可能借此事污蔑俄罗斯阻止换俘。据塔斯社24日报道,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乌方不可能不知道交换战俘的准备工作。他并不在乎西方不相信俄方有关该事件的说法。“2022年早些时候,西方在没有提供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谴责俄方涉嫌杀害乌克兰布恰市的居民。”
, p1 z N3 K6 L' y* `. N1 e: ~
0 X/ j7 v( `4 i. x- x 美国《纽约时报》24日说,如果乌克兰确实击落了这架载有本国士兵的飞机,即便是无意为之,也将是该国在困难时期遭遇的一次痛苦挫折。美国《华尔街日报》25日说,目前,乌克兰正试图抵挡俄罗斯在东部和南部前线的攻击,西方的政治僵局和党派争斗阻碍了向乌提供关键援助。
' c; g) y5 ?, _# |, t/ w0 o5 l' Z! i$ N; {
对于俄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主席卡尔塔波洛夫称,击落飞机的可能是美国“爱国者”导弹或者德国IRIS-T导弹。外媒认为这是一项“重大指控”,如果属实,这意味着基辅严重背离承诺——不使用外国提供的武器攻击俄领土上的目标。
3 V2 }. r! P) `# ?% R9 F. v' C. O \( G5 g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秘书长王晓泉25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在俄乌军事冲突处于相持阶段之时,双方的冲突已经不限于战场,而是扩大到俄方领土,这是一种“必然趋势”。此类事件肯定不利于俄乌局势走向缓和,使得双方的和谈希望更加渺茫。! {: X5 r, B8 ?# J
7 O# Y0 o8 B' N- g- G: L 英国“没有征兵计划”/ E' B2 R6 G; v x1 ?7 k# _& D
) a2 p3 v) E, C( \) `
坠机事件为俄乌冲突前景增加不稳定因素的同时,北约正渲染地区安全威胁。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海军“冈斯顿·霍尔”号船坞登陆舰24日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启程,这标志着北约自冷战结束以来的最大规模演习“坚定捍卫者2024”正式开始。报道说,尽管北约在关于演习的声明中没有点名俄罗斯,但在其最高战略文件中,俄被列为最重大、最直接的安全威胁。& x3 ?5 O7 ]: U, W) Z" [: x- b
! w; Y ^* f" @( w1 e
值得注意的是,“要为与俄罗斯开战做准备”的论调最近在欧洲甚嚣尘上。英国陆军总参谋长桑德斯24日称,预计到 2025 年,英国陆军将有7.25万士兵,但即便增加到12万人,也不足以与俄罗斯进行全面战争。因此,英国需要训练和装备一支“公民军队”。他将当前的英国民众称为“战前一代”。无独有偶,挪威武装部队总司令克里斯托弗森日前警告称,挪威必须增加国防开支,以应对3年内与俄罗斯的潜在战争。他接受当地报纸《每日新闻》采访时说,面对日益不可预测的俄罗斯,建立国家防御的时间不多了。另外,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上周宣称,普京可能会选择在5到8年内攻击北约国家。本月早些时候,瑞典首相、国防大臣、武装部队总司令都公开称“瑞典可能发生战争”。法国24小时新闻台说,这并非瑞典第一次警告有关俄罗斯的威胁,但这是他们首次明确提出,瑞典可能成为战区。
; k1 q7 D7 o2 Q3 P' y) W# |/ g& ^, [" ?& `; Q% V
不过,此类声音也处处“碰壁”。比如,英国首相发言人24日表示,唐宁街10号不同意陆军总参谋长的观点,“谈论冲突的假设情景没有帮助”,英国目前“没有征兵计划”。
$ A3 ?, X% e& X0 m4 J3 O7 R' S
" _- U6 |/ H9 j# n1 G, y 法国24小时新闻台称,瑞典政府和军方领导层呼吁为战争做准备被描述为“爆炸性时刻”,它激起了恐慌情绪,并招致“制造恐慌”的批评声。瑞典民防局发言人博曼表示,该机构的防空洞网络地图访问量一度增加3500%,信息手册“如果危机或战争来临时”的下载量也增加900%。“利用战争威胁作为政治舆论战的一部分是不道德的,但谁会对此感到惊讶呢?”反对党瑞典社会民主党成员卡尔·谭在《瑞典晚报》上撰文称。! S- D" ?( c% q6 V5 T
" r7 y& l& V/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