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因为对孩子的情感依赖、对家庭的责任感或是不愿意让父母担心等原因,而迟迟不愿离开施暴者,甚至一次次地原谅对方。 ' n% q' h, h. i' D. |9 Z3 y这样的受害者往往心存侥幸,希望对方能够改变,却往往在不断的失望中承受更多的痛苦。直到某一天,当他们无法再忍受时,才会考虑寻求家庭的支持和帮助。 : W0 h1 w: z- I R% O/ h6 E0 N0 {7 S1 k
在江苏省,有一个例子。一名女子在结婚不久后,就遭受了多次家庭暴力。她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创伤,最终选择了离婚,并回到了娘家。她的母亲看到女儿沉默不语的样子,心中无比痛心。" q, t3 X5 }+ v# }6 {( e
. H [% y( H/ K1 r2 J2 Y这名女子和她的前夫是自由恋爱,她曾经深爱着对方,即使父母反对,也要坚持嫁给前夫。她的父母在婚礼上送她出嫁,满怀期待地看着她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婚姻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而是让她经历了一场噩梦。她的前夫在婚后性格大变,经常对她进行身体和心理上的虐待。这名女子考虑到自己怀孕了,所以一再忍让,同时也因为不想让父母担心,而没有向他们求助。9 Q, U- p# V3 O
. F9 E9 q' F; k
然而,她的退让并没有换来前夫的悔改,反而使他的行为变得更加恶劣。他经常出去喝酒,喝醉后就会对她动手。虽然她的公婆知道后会劝解,但效果有限。她的精神状态因此变得极差,而她的前夫依然我行我素,经常夜不归宿。0 t# w6 G: y: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