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企职工张大爷退休后爱好收集军事类报刊读物,是个妥妥的军事迷。最近张大爷在家门口花了六块钱,没曾想竟买到了“军事机密”。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探究竟。: {! |& B" d$ [1 d3 M' P, \
+ F$ h8 L3 c7 a8 a“有价”的涉密书籍
! E+ f2 n5 t6 N( k: Q1 [6 T4 j# a ], ?' p+ X2 t" X( F/ x
一天,张大爷在小区附近散步时,在一家废品收购站门口看到两个蛇皮袋子,里面装满了刚收购回来的纸质书本。张大爷饶有兴致地上前翻看,发现书籍崭新,还是涉及军事方面的,便花六块钱挑了四本。
. c9 f l0 C2 ] a2 D3 @/ q/ {$ D4 L. m S$ T
张大爷拎着书回到家,一进屋就研究起来。谁知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几本书的封面上分明标注着“机密”、“秘密”字样,看着也不像是谁的信笔涂鸦。张大爷心想,自己这是把国家的军事秘密“买”回了家,这万一要是被别有用心的人买了去,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张大爷立马拿起电话,拨打了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12339,并将这四本书送交当地国家安全机关。- z' m9 A" }& F, O5 H' @( P$ Q* v
% x( w* f, W) y
“无价”的国家安全4 n0 c0 t* W; f5 v0 E
7 \7 u3 l: D- j7 Q& L6 _
国家安全机关干警根据张大爷提供线索,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所有涉密资料进行回收处置,并对废品收购站老板进行了调查问询和保密教育。
7 [( q; n0 y; s r" g D7 E
0 v/ e# Z7 K( ^# |, B经国家安全机关调查发现,向废品收购站出售涉密资料的为某军事单位涉密人员郭某和李某。此二人保密意识薄弱,贪图省事,未按照涉密文件销毁流程,擅自决定将待销毁的8套共计200余本涉密资料作为废品出售。该批涉密资料总重30余公斤,以每公斤0.8元价格卖出,二人仅获利20余元。9 H2 P5 A6 i" b# I
: `4 G1 ?8 r1 t: i经国家安全机关全面查证,得益于张大爷的热心举报,相关涉密资料并未进一步扩散传播,未对我军事安全造成实质性危害。事后,相关单位在国家安全机关指导下及时堵塞保密管理漏洞,相关责任人也依法受到相应处理。/ e; @( R9 v/ o2 E! }9 s
, X! T6 o3 e* o# _; l% m7 ^3 J( D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D/ N; C2 p- L5 H
% U7 Q' M7 _ s& b# Z9 E《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规定,反间谍安全防范重点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事项、场所、载体等的日常安全防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国家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 X& F5 ]* M/ a3 C H2 _
1 M) }: M( X& n3 O6 d- M' H! l. Y广大人民群众如发现非法倒卖涉密载体等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情况,可通过国家安全机关12339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反映,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 }" K/ i. {7 N0 ?% I# E) z: Z8 }+ l+ A( L; t0 P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