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登告诉他的盟友,自己正在权衡是否继续参选”,美国《纽约时报》当地时间7月3日以此为题的文章爆出猛料。这篇报道说,拜登告诉他的一位关键盟友,他很清楚,经过上周与特朗普辩论的灾难性表现,如果他不能在未来几天内说服公众他还能胜任总统,那么他将很难挽救自己的竞选之路了。
《纽约时报》报道配图
4 T* Y/ @5 K$ E6 D6 E, e1 H《纽约时报》在报道中没有透露谁是这位拜登关键盟友,但报道引述这位关键盟友的话称,拜登总统依然很希望能竞选连任,但他也清楚,未来几天他的公开露面会非常关键。按照计划,他将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的专访,在宾夕法尼亚州和威斯康星州都还有竞选活动,这些露面必须是顺利的,“他知道,如果再有两场那样的表现,我们的处境就大为不同了”。报道说,那样的表现指的就是拜登在首轮辩论中表现出来的随时停顿、无法注意力集中的样子。
当地时间2024年6月27日,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和前总统特朗普进行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首轮辩论。在拜登那场辩论把自己的糟糕表现展现在全世界后,美国主流媒体连篇累牍聚焦拜登是否会退选,以及民主党内甚嚣尘上的质疑拜登、要求更换候选人的声音。《纽约时报》说,上述关键盟友的爆料是第一个公开的迹象,证明拜登总统也在认真考虑自己是否还能从糟糕的辩论表现中重新振作起来的问题。报道说,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也说,拜登总统非常清楚他当下面临的政治挑战。报道还说,白宫对于上述爆料暂无回应。6 r" f( R0 u" }0 T; ^
9 S, r0 {9 a5 B o8 {( B A E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刚刚,彭博社等多家美国媒体发布消息称,白宫副新闻秘书安德鲁·贝茨在社交媒体X上贴出了纽约时报的文章,并配文说,“如果《纽约时报》能够给我们超过7分钟时间来评论,我们就会告诉他们,这些说法是绝对错误的”。
; P- O7 H1 Q) N8 z. U, s
. \+ J! O: R- _, J$ k+ s( o延伸阅读" C) M3 F: K9 d* R7 g1 q1 P2 h, b
% z7 D% n1 \$ |媒体:若特朗普获胜会继续对抗中国 但可能走向极端
# M' e- q ~+ g% G% d; z6 U2 u* W& ~
“美国所犯的最大战略错误,就是在缺乏战略的情况下发起了对华竞争。”这两天,新加坡知名学者、资深外交家马凯硕一段关于中美关系的讲话在中国社交媒体引发热议,很多网友表示“非常精彩、有深度”。
5 { c6 Z/ D# _( D2 q; f p7 U* x3 u* ~) t: a0 J6 I, l* k
观察者网查询,这是6月10日马凯硕在阿联酋战略研究中心(ECSSR)发表的演讲,相关视频于6月21日发布。马凯硕认为,美国认为大约还有十年时间来阻止中国成为世界领导者,因此无疑将利用这段时间加大对华施压,可是美国依然无法遏制中国。
$ `4 S9 a. w n" u# z7 Y( P5 v5 i3 i) |8 W
他强调,中国从苏联解体中汲取了经验,与美国不能接受同级别竞争对手不同,中国并没有对抗美国等世界其他大国的野心,中国重视的是加强国内经济社会建设,并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
1 X$ _! u0 p) t" G9 z6 N9 M; a2 Z# F2 S. e; x- a g6 f
他呼吁美国放弃遏制战略,与中国展开合作,共同创造一个足够容纳两个大国的世界。
3 O3 N* G4 _. q
) G. e; r7 L0 I6 O5 b马凯硕当天的讲话探讨了推动中美竞争的复杂因素,以及这种竞争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他还对中美如何管理竞争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马凯硕参加阿联酋战略研究中心活动并发表讲话
2 ^2 t& a# _3 L, Z/ T( M+ Z. c% y) E2 N- Y; ?6 W, p
“美国人害怕:如果中国经济成了第一,一切都将改变”
5 l) Z. T- l5 K( D& G8 H/ x5 l2 T, \2 z, C# Q; k6 R+ g
至于今年美国大选可能对中美关系造成的潜在影响,马凯硕表示,无论谁入主白宫,中美竞争步伐都预计会在未来十年加速。选举结果可能无法改变任何事,也可能改变一切。1 O' j1 [6 ~2 S6 @ l6 Q
* G4 R' \% q! [" t
他对此解释说,从一方面看,尽管今天的美国是一个严重分裂的社会,美国人无法就任何事情达成一致,但他们唯一能达成共识的就是——是时候遏制中国了,所以无论谁当选下任总统,遏制中国的政策不会改变。从另一方面看,如果特朗普获胜,他当然会继续对抗中国,但他可能走向极端,把一切变得更糟糕,所以需要为所有可能性做好准备。5 X% |% C* n: H+ P( U6 Y( }
$ B5 D& e6 Z% w: T# d% s9 E8 j马凯硕说,像阿联酋和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必须意识到,当今世界正见证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地缘政治竞争。“我从未见过具备今天中美这样规模和实力的国家正面交锋。它将震撼世界,并影响我们所有人。”
; f0 T6 @) T M0 p' k" D2 ^2 n, s, Q0 F* f2 S
主持人随后提到,美国人在遏华一事上存在共识,是否意味着美国拥有遏制中国的“宏大战略”,还是说这更多地与每位总统个人的方式有关。
$ C: f* P8 ~9 L" @) s* E: u9 l l& K3 \8 c- O3 @$ j% L7 \3 T: J9 F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马凯硕回忆起他过去与亨利·基辛格进行的一次午餐交流。基辛格向他传递了这样一条深刻的信息:美国所犯的最大战略错误,就是在缺乏战略的情况下发起了对华竞争。后来的证据也证实了基辛格的说法。
" n+ X ?5 i. _* O1 |0 {4 W" c) z
- E+ i4 ^3 u- i4 {) K1 ^5 @“虽然我们确信美国会以某种手段对抗中国,但目标并不明朗。是为了阻止中国经济发展吗?这不可能做到。是为了像对待苏联那样成功地孤立和遏制中国吗?也不可能做到。”马凯硕说,“所以连最终目标都不明确,人们就会质疑:你发起了这场竞赛,但最终目标如何呢?怎么样才算胜利?正如人们所知,这从来都没有被阐明过。”
7 W/ n; w1 j# e6 y7 z& o/ V7 r5 S# w
他表示,美国政府对华已经采取的加征关税、禁售芯片等行动,都是为了以某种方式减缓中国经济增长。因为在美国人看来,如果中国经济成为了第一,一切都将改变,美国一百多年来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的特权地位也会发生变化。
“美国人想让中国成为‘苏联第二’,但中国在反击”
/ @! S. ^3 y7 A% G! f/ h6 |* N( U" W3 b5 ]6 J+ }3 ?
“美国有一个更明智的战略,与其企图遏制中国,不如努力与中国开展合作,共同创造一个足够容纳两个大国的世界。”他说,这种战略对中美双方都有利,能够避免如今正在进行的具有相当破坏性的零和博弈。 F/ m3 o; u& R% F: ?
" P7 t, c- E; u
马凯硕说,在美国看来,它有大约十年的时间来阻止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毫无疑问,美国将利用这一时期加大对华施压。
3 G4 F# q9 s* D V* ~$ E" f. r# F6 \8 `$ L9 k
在回应“中国是否想成为世界第一”的问题时,马凯硕认为,中美面临的是一种多维度的复杂的竞争,同时在经济、军事、政治、软实力层面上展开,中国想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但中国人并没有美国人主宰世界的野心,不会试图像美国那样介入全球各种问题。5 `% _8 ]0 d" _+ \, x) y7 e9 `1 m
1 r# u8 I; b4 t+ z! G+ i
马凯硕表示,中国人知道美国的梦想是让中国成为“第二个解体的苏联”,因此中国意识到,要想生存下去,首要任务是必须拥有非常强大和充满活力的经济和社会,这就是中国大力发展教育和经济的原因。其次,中国主动出击对抗美国利用邻国遏华的政策,加强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中国还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各地兴建基础设施。9 E. ~) b p$ O! j+ x
) U5 H9 `; n1 E- [. }2 r
“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说:这些基础设施很棒,我需要中国的高铁,我需要中国的公路。那么你还会加入遏制(中国)政策吗?不会。”他说。
7 z7 Y2 C3 k0 [# H- _5 n% S5 T
1 W$ n% N! L. e8 M马凯硕还提到,中国有着长期的制造业发展战略。哪怕在五年或十年前,人们都认为中国不可能入局汽车竞争,但如今中国从零开始创建了电动汽车行业,令全世界所有汽车制造商感到震惊。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依赖中国,美国的选择受到了限制,这就是为何华盛顿存在非常强烈紧迫感的原因。. Z( o: F3 b, o0 {$ u& a
( K: p0 n0 w& G0 i, W
马凯硕是新加坡著名的学者型外交官,他曾经担任新加坡常驻联合国代表,同时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作为长期关注研究亚太及中国社会发展的学者,马凯硕对中国在脱贫攻坚、应对疫情、气候变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他曾称赞中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为世界树立了“积极榜样”。5 t+ V. [. |. I
5 Q0 ^0 C* L8 }1 I在观察者网2023“答案”年终秀上,马凯硕表示,随着各方面相对实力的下降,西方应向全球南方国家释放更多的权力,各国共同参与全球治理。他呼吁西方可以学着与中国开展更多的合作,因为中国创建了许多有利于全球福祉的全球组织,比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卓有成效,金砖国家共同创立的新开发银行也收获颇丰。西方另一个明智的选择是鼓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与这些新兴机构合作,这样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8 D1 ^* y6 P' \, K7 ~. P
* D) V$ v6 G) A# I( F.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