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8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大营销方式 解决农产品销售难 助您打开市场销路

[复制链接]

167

主题

250

稿子

191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8-6 15:27: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农产品销售为何难?五大营销方式,助力打开销路( T5 x  W% _! l

7 m6 q7 J1 i+ H2 ^‖农产品滞销原因
' x, V) t9 E# P+ H; R
4 D$ E$ s; I; x. O- E) `0 e& f2 z6 b单一、被动的销售模式
, n  M+ y9 i* X  B& M  h3 V
% t& ~  T1 a$ N+ K# [4 g9 E% |( g/ n很多农户销售农产品时,都是等人上门收购,从未主动出击;也没有受过专业的营销培训,不懂借助互联网工具来出售产品。如果没人来收购,就只能自己被动地拿去集市或批发给当地的商超,这种方式十分被动且收益微薄。
: R9 `% t& @; g. V7 @8 q" J
: @) ?& O( N: d信息不畅,不关注市场与政策: D9 X4 Z# y9 M, i

5 x$ k6 `. z1 _, S% Y# Y大部分农户不会关心别人种植什么,只知道自己一直种植什么,感觉到可以卖得出去,也可以有稳定的收入,但却忽略了其他地方的市场动向与政策动向,最终导致产品积压问题。
5 s0 o% ~8 D( y; p/ M
4 t9 W$ f6 y5 a! m不懂消费者需求,难以迎合市场需要
( e7 b2 A- e8 ?+ }% \* W" T6 S2 n/ Z$ o
为何高档超市里卖的很多普普通通的农产品,价格却翻了好几倍?不单只是因为它加了一层好看的包装,而是因为懂得大众与市场的需求。
, ^; ^8 |; d/ |5 O! o
) v8 @4 D) y6 v比如现在人们对农产品的追求趋势更偏向于小型化、特产化、精致化,这就决定了现在的农产品要走高颜值、高质量、高品质的路线。
0 i5 C( f* u3 }' t- I8 ]9 x$ K# u* Q) r$ K( U& t
‖当下农产品的三个趋势
. w) N! A) L+ y6 j  }$ D( s$ ]
  y& p# f& e# R5 q小型化
2 }5 B: |1 t3 w0 N- e& h/ ~4 a- e) a; S( j) S
小型化,主要是指购买农产品的家庭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人数相对以前来说有所减少,农产品数量供应的充足,以往那种买菜买一堆的情况不会再出现了。
1 b* H. R8 U( y
, j( u+ {( }) N' e更有可能的是,买白菜买一棵,买胡萝卜买一个的新局面,因此,将水果蔬菜进行分拣,包装再出售的产品更受青睐。+ w; _+ H3 r; y
$ D: C9 j! o  D" J
特产化' v8 _; g. j) y4 H, v3 \/ T

2 J5 B1 o' a( F  D7 }特产化对于农产品就是优质化的代名词。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食品的高品质和多样性需求日益旺盛。消费者对农产品区域性要求十分苛刻,产地稍有不适,品质、口感就会大打折扣。9 e3 `. g1 c+ ]0 L, I; ^
0 N6 g5 z6 e4 H2 |! P# I6 }' l
特产化体现了目前我们消费需求从量的要求到质的要求的转变,要求吃的好,更要吃的健康,吃得安全。因此,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有机产品以及各种功能性产品等受众市场越来越大。
5 z3 M4 G! P6 ^3 U, S$ O7 H8 \$ P% L9 Q* |2 ~
精致化  B) a8 F) N( i" K; R
7 Z8 t4 F. C+ L* I+ a) R
精致化则是特产化的延伸,美观的外形、精美的包装将对品质优良的特色农产品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水果的果形、颜色、果味,是消费者越来越看重的因素。精美的包装也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c) H2 F' d# F4 t

: \# K% b' S+ T当然,光有包装还不够,只有更好的解决农产品距离成本和销售成本的问题,让更多样化的更优质的农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让农产品真正登上时代的快车。
. l5 a$ }; k9 S+ k8 N1 z& I
+ O: K$ s- G) @5 Z# W8 t$ W4 q‖农产品营销的五大策略, ~8 j1 Y9 n* a; B
! l( k+ O  ]0 G
高品质化、低成本化策略
! ?$ G6 S+ X+ i/ H4 n( l! t! G: [* b) ?. `
价格是市场竞争的法宝,高品质的农产品价格低的,竞争力就强。生产成本是价格的基础,只有降低成本,才能使价格竞争的策略得以实施。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实行高品质、低成本低价格策略。; T- c/ m! c, I7 d

" q5 ?1 @& b  d领先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机械、减少生产费用投入,提高产出率;要实行农产品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努力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低成本支持低价格,求得经济效益。2 r% ~- [- G$ ?+ k) X
9 _( }3 d( @! @& |" h
大市场化、多品种化策略6 b2 }. \4 W3 j& o& ?
* r/ Q$ k2 ~2 H- ~! ~
农产品销售要立足本地,关注身边市场,着眼国内外大市场,寻求销售空间,开辟空白市场,抢占大额市场。开拓农产品市场,要树立大市场观念,实行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定准自己产品销售地域,按照销售地的消费习性,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2 c( \2 q( z  K3 L
9 w6 \  }0 y2 Z8 [. J另外,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生产品种的多样化,一个产品不仅要有多种品质,而且要有多种规格。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实行“多品种、多规格、小批量、大规模”策略,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开发全方位的市场,化解市场风险,提高综合效益。
$ M# y) N" V' m$ g% s( t  z" A' D  }, G3 U% V( o( p
嫩乳化策略
; S" ]. {" \/ F- W) g! k
# n7 p0 t; r# S& l8 N  e6 a7 }人们的消费习惯正在悄悄变化,粮食当蔬菜吃,玉米要吃青玉米,黄豆要吃青毛豆,蚕豆要吃青蚕豆,猪要吃乳猪,鸡要吃仔鸡,市场出现崇高嫩鲜食品的新潮。农产品产销应适应这一变化趋向,这方面发展潜力很大。6 e3 F# L4 r* ~: ?/ j/ o9 j4 L
1 \9 f& a# v7 B+ ~# A2 K9 L
土特化策略
! X: ?4 x& x' i
) t, Q6 d# x  r- H. N1 {  a( x( H近年来,人们的消费需求从盲目崇洋转向崇尚自然。热衷土特产品,蔬菜要吃野菜,市场要求搞好地方传统土特产品的开发,发展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土特产品,发展野生蔬菜,以特优质产品抢占市场,开拓市场,不断适应变化着的市场需求。
0 @; ^; I# S( O$ F: f) e5 \6 w+ m9 N$ O# D$ l
名片化策略; X$ a! ^3 }1 M

. v4 w1 j& c& _0 I( p: o一是要提高质量,提升农产品的品位,以质创牌;二是要搞好包装,美化农产品的外表,以面树牌;三是开展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叫响品牌名牌,以名创牌;四是加大宣传,树立公众形象,以势创牌。要以名牌产品开拓市场。
3 ~& t- I+ }+ j/ f: o; O; }; ^: S" g! z3 S( O' S
知道了营销策略,也要懂得利用新工具,开阔思维,跟进时代。在高科技发展的社会,我们要转换思路积极利用新工具,像如今的农产品直播带货就非常火热,各大自媒体平台都在进行流量扶持,我们要善于学习新东西,利用自媒体、新媒体等各种电商平台进行卖货,还要有所创新,让自己的农产品在销售中活跃起来。(来源:网络)1 V- \4 i2 b; h5 a

; R+ e: h9 C: Q3 }1 V; `/ ~编辑:  金石2 W0 v; M# ~7 f1 I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三农观察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250

稿子

191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1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3 01:58: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四川绵阳
知道了营销策略,也要懂得利用新工具,开阔思维,跟进时代。在高科技发展的社会,我们要转换思路积极利用新工具,像如今的农产品直播带货就非常火热,各大自媒体平台都在进行流量扶持,我们要善于学习新东西,利用自媒体、新媒体等各种电商平台进行卖货,还要有所创新,让自己的农产品在销售中活跃起来。
三农观察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7-19 13:54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